论太阳柴胡证与柴胡汤法02
太阳柴胡证的病变机制张仲景将太阳病中的柴胡证称之为“伤寒中风,有柴胡证”(条)或“太阳柴胡证”(条)。按其论“病”辨“证”的思维特点,柴胡证就是太阳病的一个证型,或称之为太阳病的变证。我们可以将其直接称之为“太阳病柴胡证”或“太阳柴胡证”。
从病因、病程看
对于太阳病中如何形成的小柴胡汤证,在张仲景诸多条文中都反复强调了“伤寒五六日”“伤寒四五日”“得病六七日”“太阳病过经十余日”等前置条件。这是从病因、病程的角度强调,太阳柴胡证是由表邪入里、郁结化热而成。其传变规律为:“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4条)。但此时仍以病邪停于太阳肌表为主,是“必有表,复有里”之“阳微结”(条)。对此,尤在泾《伤寒贯珠集》解之为:“盖寒邪稍深,即变而成热”。
从病机看
经文97条言:“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是病变日久,表邪未去,正气损耗,病邪入里之势。进而呈现出正邪胜负相争,表邪兼以里热,气机郁滞不通等一系列症状。因此,其病证特点主要表现为“往来寒热”“身热恶风”“续得寒热”等表邪寒热之证,以及“心烦喜呕”“呕而发热”“渴”“面目及身黄”等里热证。同时,也常常兼以“腹中痛,或胁下痞鞕”“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等气机郁滞病证。
简单看
太阳病四五日至十余日正虚邪入必有表复有里阳微结表病及里结于胁下太阳伤寒或中风日久,表邪不解,既可耗伤正气,又可化热入里,必然阻碍气机。因此,从病因病机角度来看,太阳柴胡“四大症”又可分为两部分来认识,即97条所言:“往来寒热”是因“正邪分争”而成;“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是由“藏府相连”“邪高痛下”,表邪及里所致。
未完待续。。。
文章来源:
本文摘自《山东中医杂志》年7月第36卷第7期,由“蓬中弈”吡美莫司软膏药物哪里有卖北京看白癜风哪家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