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开东写作,始于模仿,陷于致敬,终于自

有人说,喜欢一个人,始于颜值,陷于才华,终于人品。

道理很简单,所谓谈恋爱,就是看到颜值,开始谈一谈。为内在才华吸引,进而产生迷恋。最后是因为人品才真正爱上,走到一起。

那么写作呢?

写作是,始于模仿,陷于致敬,终于自由。

写作的起步阶段,就是模仿大家,亦步亦趋。

然后是迷恋最能打动自己的,让自己魂牵梦萦的文字,下决心向它们致敬。

最后就是写自己,为心灵而歌,随心所欲,天马行空。万钟于我何加焉?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历史上这样事例数不胜数。李白绝对是古今第一骚人,目无下尘,眼睛绝对朝天看的。

某天李天王来到湖北黄鹤楼,只见远山如眉,碧波浩渺,芳草青青,白云拂过……

忍不住技痒,正准备赋诗一首。突然看见墙壁上崔颢的《黄鹤楼》。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太白连读N遍,只觉得满嘴生香,黄鹤楼的景象历历在目,弥漫的乡愁简直就往心里钻。这让李大诗人又是敬佩,又是嫉妒。真没办法,崔颢诗歌不多,但这一首就是开了挂,连诗仙也要顶礼膜拜。

李白最后愣是没敢下笔。只挥笔题了一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我想,那次旅游,李白肯定游得不够痛快。崔颢带给李白巨大的艺术享受,但也带给李白巨大的艺术压力。

老李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写一首诗向伟大的崔颢致敬。

这么一说,就是几年过去了。

后李白写《鹦鹉洲》诗,前四句为:“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但很显然这一次写作不太成功,模仿痕迹太浓了,非但不像崔颢,连李白自己也丢失了。

模仿与致敬不同。致敬是以自己全部的才华写出与偶像作品相匹配的文字。

历史注定会成全李白,直到李白登上金陵凤凰台,自然历史人文自我一览于胸,李白步崔颢的韵脚,虔诚地写下致敬之作,伟大的《登金陵凤凰台》。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严羽《沧浪诗话》谓:“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那么李白的这一首呢?

有不少人认为,李白这首《登金陵凤凰台》有更深的寄托和感慨,稍高于《黄鹤楼》,至少不相上下。不管怎么说,李白终于还上了这笔债,此亦为千古佳话。

我是一个小瘪三,不过看到美好的文字,也是喜欢得不要不要的。中学时代看到陈启佑《永远的蝴蝶》,我被迷得七荤八素,每天都看好几遍,熟读成诵。里面那个穿风衣的女孩子深深打动了我,她的美丽、温婉、不幸,给我那么大的刺激,结尾更是让我扼腕叹息。

永远的蝴蝶

陈启佑

那时候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烁着青、黄、红颜色的灯火。我们就在骑楼下躲雨,看绿色的邮筒孤独地站在街的对面。我白色风衣的大口袋里有一封要寄给南部的母亲的信。樱子说她可以撑伞过去帮我寄信。我默默点头。

“谁叫我们只带来一把小伞哪。”她微笑着说,一面撑起伞,准备过马路帮我寄信。从她伞骨渗下来的小雨点,溅在我的眼镜玻璃上。

随着一阵拔尖的煞车声,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地,飘落在湿冷的街面上,好像一只夜晚的蝴蝶。

虽然是春天,好像已是秋深了。

她只是过马路去帮我寄信。这简单的行动,却要叫我终身难忘了。我缓缓睁开眼,茫然站在骑楼下,眼里裹着滚烫的泪水。世上所有的车子都停了下来,人潮涌向马路中央。

没有人知道那躺在街面的,就是我的,蝴蝶。这时她只离我五公尺,竟是那么遥远。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

为什么呢?只带一把雨伞?

然而我又看到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静静地过马路了。她是要帮我寄信的。那,那是一封写给南部母亲的信。我茫然站在骑楼下,我又看到永远的樱子走到街心。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而那封信是这样写的,年轻的樱子知不知道呢?

妈:我打算在下个月和樱子结婚。

那时我就痴痴地想,有一天我一定要写一文,向陈启佑先生致敬。我热爱那一个美丽的蝴蝶,她经常飞进我的梦里来。

这就是后来的《吃面》。整个大学阶段,我是靠一篇《吃面》,成为那所学校的知名人物。《吃面》最初发在校报上,校报上的文学版,每个学生都会认真读的,那是一个没有手机的时代。

很多人见面说,你是开东?写《吃面》的那个?班级女生甚至起哄,让我请她们吃面。《吃面》发表之后,总共有六家报刊杂志转载。在文学匮乏时期,这算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成绩。

吃面

王开东

小屋注满冷,寻一条干净的凳坐下,等面。看老板娘旋转的屁股,忙得风转。

邻座是一个艳若桃花的女孩,两只黑玛瑙的大眼睛上,长睫毛不停的颤动,像飞蛾的翅膀。

面上来了,我吃得豪放,她吃得婉约。一会儿,我碗里已是“江郎才尽”,她还有“半壁河山”。

“老板,给钱”,几乎是异口同声的说道。女孩的脸一红,绝对有一种撼人心魂的魅力。

突然,门口蹩进一个精瘦的乞丐,伸手去倒女孩的剩面。

女孩眼疾手快,抢手把面倒进了卤水缸。

我的心忽然盛满了悲哀,一种被侮辱、被亵渎的感觉堆上心来,镀金的天空突然变了颜色。

“老伯,这剩面有点不卫生,”女孩红着脸,柔声说道,“老板,钱不用找了,给这位老伯下两碗面。”

我的心一震,觉得眼睛湿湿的潮,抬起头来,那女孩一脸高贵的微笑,灿然如金。

届我执教高三,很偶然南京模考现代文阅读,选择了陈忠实先生《晶莹的泪滴》一文。我无可救药的爱上了这篇文章。觉得此文人美、情真、感慨至切,简直能够荡涤一切污垢,让人仰天长啸,但又柔情百转。

晶莹的泪滴

陈忠实

我手里捏着一张休学申请书朝教导处走去。

我敲响了教导处的门板。

获准以后便推开了门,一位年轻的女先生伏在米黄色的办公桌上,手里捏着长杆蘸水笔在一厚本表册上填写着什么。

她是教务处的一位年轻职员,平时就是在教务处做些抄抄写写的事,在黑板上写一些如打扫卫生的通知书之类的事,我和她几乎没有说过话,甚至至今也不知道她的姓名。

“老师,给我开一张休学证书。”她抬起头来,诧异地瞅了我一眼,拎起我的申请书来看,笔还夹在指缝之间。她很快看完了,又专注地把目光留滞在纸页下端班主任签写的一行意见和校长更为简洁的意见上面,似乎两个人连姓名在内的十来个字的意见批示,看去比我大半页的申请书还要费时更多。她终于抬起头来问:

“就是你写的这些理由吗?”

“就是的。”

“不休学不行吗?”

“不行。”

“可是……你休学一年,家里的经济状况也不见得能改变,一年以后你怎么能保证复学呢?”

于是我就信心十足地告诉她我父亲的精确计划:待到我哥哥明年初中毕业,父亲筹划着让他投考师范学校,师范生的学杂费和伙食费全由国家供给,那时候我就可以复学念初中了……

她轻轻地舒了一口气,拉开抽屉取出一本公文本在桌子上翻开,笔在墨水瓶里蘸上墨水后又停下手,问:“你家里就再想不出办法来了?”我看着那双浮着忧郁气色的眼睛,突然意识到因为我的休学致使她心情不好。

而在校长、班主任和她中间,她恰好是最不应该产生这种心理的。她只是教务处的一位抄抄写写的年轻职员,我和她几乎没有说过话,甚至至今也不知道她的姓名。

我便说:“老师,没关系。休学一年没啥关系,我年龄小。”她说:“白白耽搁一年多可惜!”随之又换了一种口吻说:“我知道你的名字也认得你。每个班前三名的学生我都认识。”我的心情突然灰暗起来而没有再开口。

她终于落笔填写了公文函,取出公章在下方盖了,又在切割线上盖上一枚合缝印章,吱吱吱撕下并不交给我,放在桌上,然后把我的休学申请书抹上粘糊后贴在公文存根上。

她做完这一切才重新拿起休学证书交给我说:“装好,明年复学拿着来找我。”

我向她深深地鞠了躬就走出门去。“等等……”她喊了一声。我停住脚步。她走过来拍了拍我的书包:“别把休学证弄丢了……我同意你的打算,休学一年不要紧,你年龄小。”

我抬头看她,猛然看见那双眼睫毛很长的眼眶里溢出泪水来,像雨雾中正在涨溢的湖水,泪珠在眼眶里打着旋儿,晶莹透亮。

我瞬即垂下头避开目光,要是再在她的眼睛处多驻留一秒,我肯定就会嚎啕大哭。我低着头咬着嘴唇,脚下盲目地拨弄着一块碎瓦片来抑制情绪,感觉到有一股热辣辣的酸流从鼻腔倒灌进喉咙里去。

我终于仰起头鼓起劲儿说:“老师……我走了……”她的手轻轻搭上我的肩头:“记住,明年的今天来报到复学。”

我看见两滴晶莹的泪珠从她眼睫毛上滑落下来,缓缓流过一段就在鼻翼两边挂住。我再次虔诚地深深鞠躬,然后就转身走了……

⑾我今天终于把这段近40年前的一段经历写出来,对自己算是一种虔诚祈祷,在各种欲望膨胀成一股强大的浊流冲击所有大门、窗户和每一个心扉的当今,我便祈望自己如女老师那种泪珠的泪腺不至于堵塞,更不敢枯竭,那是滋养生命灵魂的泉源,也是滋润民族精神的泉源……

每一届我都和学生讲《晶莹的泪滴》,每一次讲都有新的发现。我爱这一篇文字,甚至比他的《白鹿原》还要喜爱。

我的流氓脾气又来了。我想,我一定要写一篇文章,向伟大的陈忠实先生致敬。这就是发表在《教师月刊》的《递纸巾的女人》,其中甚至直接引用或化用了陈先生的文字。因为那几句太喜欢了,割舍不下。

我这篇小文也是很多朋友所喜爱的。但你们不知道这里面的故事。是故事把我们连接在一起。故事融入血肉,牵动我们的眼睛和心灵。因为有故事,我们与古人相连,也与陌生人相通。故事代表着所有。

递纸巾的女人

王开东

生命中有三个场景,都和递纸巾的女性相关。

那一年,我去北方看望我的一个朋友。我们那么快乐,每天都聊到很晚,坐在小区的双杠上,月亮把我们的脸弄得半明半暗,直到每一家的灯火都熄灭。

终于,到了分手的时候了,那天中午,我们一直说着话,完全不顾时间哗啦啦的流淌。后来,饿了,在一家连锁餐厅吃饭。吃着,吃着……

毫无预兆,朋友突然间哭了起来,悲从中来,泣不成声。泪珠在眼眶里打着旋儿,晶莹透亮,又从长长睫毛的眼眶里溢出来,像正在涨溢的湖水。

我手足无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她胡乱的拿纸巾遮挡眼泪,眼泪却不顾一切地蜂拥出来。纸巾一下子就湿透了,皱巴巴地揉成一团,很快就是一堆。

桌上的纸巾一会儿就用完了。

餐厅里所有的客人,全部停了下来,善意的看着我们。女服务员全跑了过来,手里都拿着纸巾,她不顾一切的哭,只是哭……她们就在后面递纸巾,不断的递。

最后,那些善良的女孩子们,个个都是泪光盈盈。

直到哭完这家餐厅所有的纸巾,她才突然间醒悟过来,红着脸,低声嗔怪,还不快走……

第二次是在北京,我参加全国“名师育名师”培训班,窦桂梅校长邀请我给海淀学区的几所学校做报告。

那个时候,我还很少在大型场合下作报告,又不好意思拒绝,等到答应下来,才感到后悔。只是这时候后悔,早已经木已成舟了。

那一天,玫瑰给我垫场,她的演讲非常简略,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把时间节省下来,给我空间。

等我走上前台,掌声一下子响了起来。

坐下来的时候,心突然间就平静下来。因为这个会场和别的不一样。主席台不是在会议室的正中央,而是在一个角落;也没有聚光灯的照射;会议桌的前台,有一堆花遮住了我的视线;而且离下面听讲座的人,还有好长一段距离。

我正好在黑暗中说瞎话,相当于自言自语。那天,我一点儿也没感到紧张,一会就进入情境中去了。

讲座到了最后,我说起了伊朗电影《小鞋子》,说起了那个九岁的小男孩阿里,为了妹妹的一双小鞋子,一直在奔跑。

我禁不住哽咽起来。我们都曾经为一个理想而奔跑,少年立志当拿云,然而,在漫长的时间消磨之后,我们终于停止脚步,不再寻找,心中那个隐约的念头,终于死在一个不知名的节点……

最后,我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下面也是一片抽泣之声。

就在这个时候,我的前方,伸过来一只纤细的白嫩的小手,递过来一叠整整齐齐的纸巾……我沉浸在故事中,没有来得及看那个女人一眼,恍惚间记得她戴了一枚小巧的戒指,发着亮光……

我享受着这样的温情。人们相互理解,尊重,欣赏。有时候,教育就是一种相遇。每一种不可知的相遇背后,都会产生一种心情。

第三次就在不久前,我接受宜兴市教师进修学校的邀请,给宜兴市优秀班主任做讲座。

时间是早定下来的,去的时候,我就在感冒,不那么严重,但也不那么舒服。

晚上,吃完饭,我从宾馆里出来,找了一家药店,买了一盒小柴胡冲剂,喝了两袋。然后,一边修改PPT,一边不断烧水喝,从七点半到十一点,我一共喝了七壶水,感觉把整个身体的水分都置换了一下。我害怕夜里发烧,第二天没有力气,而我要讲一天的课,四五个小时,还是蛮累的。

夜里醒来,感觉自己并没有发烧,症状居然也没有加重。放心下来,继续睡。

上午的报告进行得很顺利,我以为这一次感冒,就这样过去了,平淡无奇。

中午吃过饭,休息了一会,起床的时候,感觉到头重脚轻,身上有一点虚汗,没办法,讲座还得继续。

从十二点钟开始,我又开讲了,会场气氛非常好。交流非常愉快,只是身体有点不舒服。我想起了我们做过的现代文阅读《黄土》。其中说到父亲,“主机磨损,无法修复”,也许我们也在慢慢接近这一天了。

讲到后来,感冒愈发严重了,流鼻涕。我不断的用纸巾,纸巾越来越少。

突然,我看见左手边一个女教师小心地走上来,她穿着黑色套裙,低着头,红着脸,一直走到主席台边,伸手把一盒纸巾放到我桌子上。临走的时候,她抬头看了我一样,有一点同情,或者是怜悯。她的眼睛特别大,特别亮,也特别美。

我只用了她一张纸巾,感冒似乎一下子就好了……

后来,掌声响起来,报告结束了。

我在收拾电脑的时候,那个女孩子走过来,拿走了纸巾盒,还向我问了声好。

我被一种美好的情愫感动:一个女孩子要走过那个长长的过道,面对着那么多双眼睛的注视,给一个陌生的老师递纸巾。她一定犹豫过,徘徊过,但最终善良战胜了羞怯,她们走了过来,把一份女人的温情和一份女性的温馨,传递给了我们……

这些永恒的女性,把我生命中的某一段灰暗的时刻,照得特别明亮。

每当欲望的洪流到来之际,每当心灵陷入浑浊的泥潭之时,每当内心被世俗磨得粗糙,我就会想起这些女人们,想起她们的善良,她们的温婉和美好,她们伸过来纤细的手,和洁白的纸巾……

向一切美好致敬!这也算我写作的一个秘密。有一天我希望读到你们的故事,而我也有幸来描写你们的故事,向你们致敬。我想这一天会到来的。

只为苍生说人话,不为君王唱赞歌

情怀|热血|能量

苹果手机长按







































北京现在一般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白癜风医院郑州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ihue.com/chtx/9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