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中医谈健康系列16陕西省名中医李

李守朝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萎缩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肾炎、顽固性头痛、溃疡病、胆囊炎、胆结石、美尼尔氏综合症的诊治。

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与脾合称后天之本,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完成受纳与腐熟功能的同时,胃有以通降下行为顺,泻而不藏、实而不满、喜润恶燥等特性。病理方面表现为纳腐功能失常和通降失司。胃气在治疗方面的重要性尤其突出,无论何种病,如果胃气不衰,虽重也医易治;胃气不佳,虽轻也迁延;胃气已绝,预后不良。故云:“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兹将治胃诸法列述于下:

(一)解表化浊法

适应于外邪侵袭、胃失和降的呕吐、泄泻。证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突然呕吐,或泄泻如水样,胸脘满闷,食少,舌苔白或腻,脉浮缓。方如藿香正气散。常用药如藿香、紫苏、荆芥、白芷、半夏、陈皮、白术、茯苓、厚朴、生姜等。

(二)散寒止痛法

适应于寒邪犯胃的胃脘痛、腹痛。证见突发胃痛或腹痛暴作,胃寒喜暖,温熨脘腹可使疼痛减轻,口不渴,喜热饮,苔薄白,脉弦紧。代表方:良附丸常用药如高良姜、干姜、川椒、香附、毕拔、陈皮、木香、管桂,炙甘草。

(三)清胃泻火法

适应于胃火所致的血证、消渴、口舌生疮。证见口苦、口臭、口舌生疮、口渴喜凉饮、多食易饥,或齿鼻衄血、血色鲜红,或吐血盈盆,夹有血块。舌红苔黄、脉滑或洪或数。代表方剂:玉女煎、清胃散、泻心汤。常用药如石膏、知母、生地、丹皮、黄连、黄芩、大黄、栀子、玄参、白茅根、牛夕。

(四)清里攻下法

适应于热结阳明、腑气不通的腹痛、呃逆、便秘、昏迷等。证见腹痛拒按,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或呃声洪亮,口臭烦渴;或神昏谵语,躁扰不宁,日脯发热。舌苔黄厚或焦黄起刺,脉洪滑或沉实。代表方剂:三承气汤。常用药如大黄、枳实、厚朴、芒硝、元明粉、木香、槟榔、莱菔子。

(五)疏肝和胃法

适应于肝胃不和的胃脘痛、呕吐、反酸、嘈杂、呃逆。证见脘痛连胁,走窜不定,胸胁胀闷,或呕吐吞酸、反酸嘈杂,嗳气频繁;或呃逆连声,由抑郁恼怒而发作。苔薄白或薄腻,脉弦。如肝胃郁热者尚可见胃脘灼痛,口干口苦,烦躁易怒,苔黄脉数。代表方剂:柴胡疏肝散、左金丸。常用药如柴胡、香附、佛手、白芍、枳壳、青皮、沉香、厚朴、竹茹、瓦楞子、旋复花等。如肝胃郁热者加黄连、栀子、丹皮。

(六)行气活血法

适应于气滞血瘀的胃脘痛、噎膈、反胃、积聚等。证见胃脘刺痛,固定不移、拒按,或吞咽困难,食入即吐;或朝食暮吐,

完谷不化;或脘部积块,便如胶漆。舌有瘀斑点,脉弦细或涩。代表方剂:丹参饮,膈下逐瘀汤。常用药物如丹参、砂仁、郁金、五灵脂、丹皮、桃仁、红花、枳壳、香附、赤芍、元胡、当归、川芎、乳香、没药、甘松、九香虫。

(七)和胃降逆法

适应于胃气上逆的呕吐、呃逆、反胃。证见恶心呕吐,或食入即吐,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或见呃逆频作,食少脘痞。舌苔薄白,脉缓或濡。代表方:橘皮竹茹汤。常用药物如半夏、陈皮、枳壳、竹茹、生姜、旋复花、代赭石、柿蒂、刀豆、藿香。

(八)消食导滞法

适应于食滞胃脘的胃痛、腹痛、呕吐、泄泻、食厥。证见胃脘或腹部胀满疼痛,恶心嗳腐,呕吐酸臭,或见泄下臭如败卵,泻后痛减;或见暴食之后突然昏厥。舌苔白滑或厚,脉滑。代表方剂:保和丸,枳实导滞丸。常用药物如神曲、山楂、莱菔子、建曲、麦芽、谷芽、枳实、白术、陈皮、厚朴、鸡内金。

(九)化痰和胃法

适应于痰阻中焦、升降失常的痰证、眩晕、头痛、不寐。证见胃脘堵闷,嘈杂不饥,头目眩晕,头痛昏蒙,胸闷呕恶,食少不寐或多寐。舌苔白腻,脉滑或缓。代表方剂:半夏白术天麻汤,温胆汤。常用药物如半夏、陈皮、茯苓、甘草、枳壳、白术、竹茹、生姜、神曲、瓜蒌、天南星。

(十)健脾益胃法

适应于脾胃虚弱的泄泻虚劳痿症。

证见食少倦怠,面色姜黄,食后腹胀便溏,或肢体微痿软无力逐渐加重,舌淡苔白脉缓或弱。代表方:参苓白术散。常用药如党参、白术、茯苓、白扁豆、山药、陈皮、炒薏米、砂仁、白蔻、焦三仙、炙甘草、大枣。

(十一)温中养胃法

适用于脾胃虚寒的胃脘痛,呕吐,呃逆。证见腕腹隐隐作痛,喜温喜按,面色苍白,手足不温,食少神疲,或饮食稍有不慎即呕吐,或见呃逆低沉无力。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代表方:理中汤,黄芪建中汤。常用药如黄芪,党参,白术,干姜,白芍,木香,砂仁,吴萸,丁香,乌药,厚朴,草寇,炙甘草。

(十二)滋养胃阴法

适应于胃阴不足的胃脘痛,呕吐,呃逆。证见胃痛隐隐,口燥咽干,似饥而不欲食,口渴,大便干燥,或时作干呕;或呃逆急促而不连续。舌红少苔,或有裂纹,或见花剥苔,脉细或兼数。代表方:养胃汤,沙参麦冬汤。常用药如:沙参,麦冬,石斛,玉竹,天花粉,扁豆,生地,玄参,糯米,知母,冰糖,梨汁,牛乳。

上述诸法,仅为临床常用,难以概括全部。临证需根据症候变化,立法选药加减有差,所谓“通常达变”。另外,根据胃的生理特性和病理特点,用药总宜通降,甘平濡润。治胃需顾脾,治脾莫忘胃,脾胃具损,气血不足,不宜峻补,以防壅脾碍胃。同时应注意饮食调摄和老劳逸结合,使脾胃健运则胃纳和,水谷充则气血生,升降有序,源泉不竭。

李守朝,中医内科学教授,陕西省名中医、陕西省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担任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中医内科重点学科带头人。

长期从事内科临床工作,在中医脾胃病的治疗方面有较深造诣。具有较全面的中西医临床经验,对中医脾胃病、肾脏病及疑难杂症的辨治有一定的特长,临床上擅长治疗萎缩性胃炎,溃疡病,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肾炎,梅尼埃氏综合征等疾病。

出诊时间:周四下午

出诊地点:名医馆二层工作室

医院宗旨

救死扶伤患者至上

医院院训

精诚仁和继承创新

医院精神

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

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

刻苦钻研的拼搏精神

爱院如家的主人翁精神

陕医院









































北京中科医院正规吗
中科白癜风看皮肤病更专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ihue.com/chtx/8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