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m.39.net/pf/a_4618889.html
治肝:以疏、清、养为法。
疏:疏乃疏泄、调畅、爽达之意,包括疏肝、调肝、达肝诸法。方如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药如柴胡、青皮、香附、郁金之类。
清:包括清肝、泄肝、凉肝,即清肝泻火、凉血解毒之意。方如龙胆泻肝汤之属。药如黄芩、龙胆草、丹皮、竹叶、连翘、茵陈、栀子等。
养:即补养之意。养肝、滋肝、补肝、柔肝均属此类。方如一贯煎、杞菊地黄丸等。药如生地、熟地、白芍、枸杞子、当归、玉竹、桑椹、女贞子、沙苑子。
治脾:着重于运、温、补。
运:运即运化。脾气不运,水谷难化。脾不运,则为湿所困。运脾包括醒脾、调脾、理脾。方如半夏泻心汤、平胃散等。药如藿香、佩兰、砂仁、白豆蔻、云茯苓、枳实、苍术、半夏、川黄连。
温:温即温补脾阳。方如理中汤、苓桂术甘汤。药如干姜、附子、乌药、生姜、桂枝、白术等。
补:脾胃虚弱,运化无力,则气血无源。补脾包括健脾、和胃、健胃。方如四君子汤等。药如党参、白术、黄芪、山药、莲肉等。
治肾:以温、滋为主。
温:包括温肾阳、补肾气。方如金匮肾气丸等。药如仙灵脾、仙茅、补骨脂、鹿胶、肉桂、附子、干姜等。
滋:滋即滋养肾阴。方如六味地黄丸。药如熟地、山药、女贞子、覆盆子、黄精、山萸肉、五味子等。
胆、胃、肠的治法:六腑以通为用。
肠、胆贵在疏通,根据病情,利胆选茵陈、龙胆等,通肠选生大黄、枳实、芒硝等。“人以胃气为本”,治胃重在“健”、“和”。药选谷麦芽、砂仁、白豆蔻、苍术、白术、山药等。
湿热:湿为肝炎之源。在肝炎病的治疗过程中,祛湿多是贯穿始终。包括化湿、利湿、祛湿、除湿、燥湿等。方如三仁汤、平胃散、六一散等。药如薏苡仁、滑石、佩兰、苍术、云茯苓等。湿邪郁久化热,热之渐为火。对火邪宜治以清热、泻火、解毒。方如龙胆泻肝汤等。药如板蓝根、茵陈、黄连、黄芪、青黛、龙胆、栀子等。
痰瘀:痰、瘀皆为肝、脾、肾功能失调,气血失和的病理产物。治痰包括化痰、豁痰、祛痰。方如二陈汤、温胆汤。药如橘红、法半夏、白芥子、瓜蒌、贝母等。治瘀包括活血、消痞、软坚、祛瘀、通络等。方如桃红四物汤、鳖甲煎丸、大黄蟅虫丸等。药如丹参、白芍、当归、王不留行子、龟甲、鳖甲、生牡蛎、玄参、蟅虫、橘络等。
气血:气血贵在畅活。治气包括理气、调气、补气。方如逍遥散、木香顺气丸、四君汤等。药如枳壳、木香、川芎、川楝子、佛手、青皮、党参、黄芪。治血包括活血、凉血、止血、补血等。方如血府逐瘀汤、十灰散、四物汤等。药如桃仁、红花、白茅根、玄参、大蓟、小蓟、当归、丹参、阿胶、三七等。
上述治法,是分而论之。其实肝炎的病因病理错综复杂,与各脏腑的联系又是千丝万缕,且还有病邪的轻重、病势的急缓、病位的深浅、病人的年龄、患病的时间、患病的地域等诸多因素需要考虑,因而临床上辨病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仍然是确定治法的综合依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