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五个案例,有失败的,有成功的。有三例效果比较好,有二例效果差强人意。不管是好是坏,我觉得都有必要复盘一下。
今天先写小柴胡汤成功的案例,明天写小建中汤的医案。失败的案例,最后一篇文章再详细分析。可能内容会比较多,诸位就先看成功的案例。
小柴胡汤的案例
小柴胡汤在伤寒论中应用十分广泛,主要是为治疗外感邪气进入少阳而设,临床常见表现为口苦,往来寒热,心烦,恶心等证。我放一条条文,诸位自己看一下。
96、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但实际上,我此次收效二个案例,上面的证状一个也没有出现。
先看案例一
(原谅我有错别字)
按照条文,这个案例,实在是给不出小柴胡汤。但是最近看了一些其他的书,很符合我工科生的思维方式,觉得挺好玩的,就试着用一下。
咽喉异物感,咳痰咳不出来,脉滑:有痰饮
怕热,口干渴,舌苔薄黄:内热
劳累多一点,就肌肉抽筋,口干渴:津虚
综合起来就是内热,津虚,痰饮
恰好想到了小柴胡汤的组成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清内热),人参,炙甘草,大枣(津虚),生姜,半夏(痰饮)
正好对应上上述抽象出来的病机,所以便用了小柴胡汤打底,加上石膏增强清热的力量,再合上时方的二陈汤加强化痰的力量。
只服用过二剂!咽喉异物感就大减,咳嗽亦减轻。
再看案例二
案例二是网诊的,社群成员朋友的孩子。
患者感冒发高烧,舌苔黄腻,口干渴,不出汗,无口苦,脉象不知。
没有其他的证状,但我能确定的是这肯定是个外感。只是因为是网诊,收集的信息有限,我不敢确定,是什么情况。
但是患者此时口干渴,断然有津虚的现象,纯用汗法肯定不行。但我又不知道该用哪个方子,这时想到伤寒论上的第条,条
、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
、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未必有功,但定然无过,可以一试。
因为无法抓到饮片,便将小柴胡汤颗粒二包做一包,冲泡生姜水服下,当晚没有感觉,第二天烧便退了。
像这种实证外感,用药对上了,效果很快就会有。最麻烦的是慢性病,周期长,见效慢,有时候到底有没有效果,患者自己也说不清楚,这是个坑,下次我再写文章详细的讲。
-end-
少侠莫走,点个“在看”
我是夏陈皮
一个热爱思考的青年中医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