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昂仁无私奉献淄博援藏干部黄希俭讲述

北京治疗白癜风究竟要花多少钱 http://m.39.net/pf/a_5059033.html

黄希俭和藏族群众在一起。资料照片(翻拍)

在黄希俭的心中,“援藏”是一个沉甸甸的词组。之所以沉甸甸,不单是因为他把三年的心血留在了那里,更因为他与藏区干部群众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作为淄博市对口援藏的第一位昂仁县委书记,再次回忆起25年前的援藏经历时,黄希俭难掩激动,他说:在昂仁的三年,留下了太多难忘的记忆。

记者王晓明王兵韩凯通讯员刘金辉

黄希俭(左四)和同事们在沙盘前谋划着昂仁县的未来。资料照片(翻拍)

在高原反应中跑遍全县17个乡镇

年5月,从踏上昂仁县的土地第一天起,黄希俭就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的心和昂仁县人民的心连在了一起。

上世纪90年代的昂仁县,还是个连电话、楼房都没有的落后县,条件异常艰苦。但与艰苦的物质条件相比,黄希俭和其他援藏干部面临的更大挑战是高原反应、饮食习惯和语言不通。

从平均海拔多米的淄博市来到平均海拔多米的昂仁县,黄希俭首先要过的是“高原反应关”。他在昂仁县住的宿舍里有一个氧气瓶,在初到昂仁的那段时间,每当感到胸闷、气喘时,他就赶紧吸一会氧。

黄希俭(左一)和群众一起参加劳动。资料照片(翻拍)

初到昂仁,黄希俭首先要了解县里的情况。下乡无疑是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好办法,可同样是下乡调研,在平原和在高原上是截然不同的。昂仁县17个乡镇中有6个乡镇距离县城超过公里,有2个乡镇距离县城超过公里。

黄希俭和其他援藏干部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深知: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要想掌握最真实最全面的情况、为昂仁县理清发展思路,就必须到一线去。他们兵分几路,分别带着被褥、方便面出发了。

西藏的高原气候经常是一天中“一年四季”轮番上演,刚才还是艳阳高照,一会的工夫就可能大雪纷飞。多变的天气、稀薄的空气、剧烈的高原反应,黄希俭每走几步就要停下来大口喘气,心跳达到每分钟多下,心如擂鼓,腿如灌铅。

饿了,就点着牛粪煮方便面吃;渴了,就烧点人畜共饮的水喝。在高原上,水的沸点不到80℃,没有高压锅水都煮不开,水里又多孑孓,黄希俭经常因此闹肚子。因此,PPA成了他随身必带的药品。

黄希俭(左)看望藏族群众。资料照片(翻拍)

就这样,黄希俭和其他援藏干部用20多天的时间跑遍了全县17个乡镇,总行程公里,同时调阅了近0份文字资料和干部档案,走访县直机关50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家庭。

在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和县情的基础上,他们确定了“以加强党的建设为动力,以保持社会稳定为前提,以抓好农牧业生产为中心,以大力兴办乡镇企业、搞好多种经营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科教兴县为主要工作措施”的总体工作思路和“团结实干、振兴昂仁”的昂仁精神。

黄希俭和其他援藏干部的艰苦奋斗精神深深感动着藏区干部群众。

年6月,黄希俭带领2名援藏干部和一名翻译,去边远牧区调研。公里的路程,他们要穿越2个地区、3个县境,要翻越2座米的高山,还要跨越河滩激流。当到达海拔5米的牧区孔龙乡时,黄希俭已经胸闷得要命,但他还是强忍着疲惫、咬着牙,立即投入了工作。

当时的孔龙乡党委书记曲英握着黄希俭的手说:“黄书记,你是自民主改革以来第一位到这里来的汉族书记,可真苦了你啦!”

由于过度劳累,加上严重的高原反应,黄希俭从乡下一回到县城便病倒了,打了十几天吊瓶才好。

黄希俭(右一)看望藏族群众。资料照片(翻拍)

第一年就为昂仁县办了7件实事

黄希俭说,正是在这种工作状态下,他和同事们的工作迅速打开了局面,来到昂仁县的第一年,援藏干部就为昂仁县办了7件实事:投资万元使一直不能投产的县皮革加工厂投入试生产;与西藏自治区地矿局联系,对昂仁县的矿业资源进行勘察,提出县煤矿开发生产的意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多种经营,成立渔业捕捞公司;投资十多万元修建县城中心路;恢复享誉全藏的迥巴藏戏团;安装户闭路电视,使干部群众看上了8个频道的电视节目;开工兴建昂仁淄博希望小学。

这其中,黄希俭对昂仁淄博希望小学的兴建印象特别深刻。

当年的昂仁县,教育水平、办学条件都十分落后,全县几乎没有一所像样的小学,仅有的一所中学也是与其他相邻的两个县共用,招生情况、入学率等均不够理想,全县76%的人口是文盲,儿童入学率只有30%。

援藏干部和当地孩子在淄博希望小学合影。资料照片(翻拍)

一次到查孜乡调研时,黄希俭看到当地的小学生几乎都握着铅笔头写字,他心里一阵酸楚,当即掏出身上所有的零钱,到乡供销社为孩子们买了多支铅笔。

知识改变命运,发展教育被列为昂仁县委县政府的重要工作。

年下半年,共青团淄博市委动员全市力量,为昂仁县淄博希望小学筹措资金。淄博市希望工程办公室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收到了社会各界的捐款20万元,淄川区党员干部捐款18.4万元。

年9月8日,昂仁县第一所淄博希望小学奠基;年8月,淄博党政考察团代表淄博市委市政府又向昂仁县捐赠了淄博希望小学的配套资金,并为淄博希望小学等援建项目剪彩。

当年的剪彩仪式上,藏族孩子面对新校舍的灿烂笑容、在操场上奔跑的身影,深深刻在了黄希俭的心里。

第一所淄博希望小学主体结构为两排平房,规模是人,成了当时昂仁最好的小学。此后,在第一批援藏干部的努力下,昂仁县又先后有11个教学点和学校得到了改建。

4年8月,已任张店区委书记的黄希俭再次来到昂仁县,代表张店区委、区政府捐赠了20万元资金,用于在秋窝乡和卡嘎镇援建2所张店希望小学。

黄希俭(右二)和同事们工作在一线。资料照片(翻拍)

首批援藏干部为淄博的援藏工作开了个好头

对口支援昂仁县的工作稳步推进,在此后的工作中,黄希俭和同事们继续为昂仁县的发展忙碌着、谋划着。特别是在淄博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年12月10日,《山东省淄博市对口支援西藏自治区昂仁县十年规划》印发;年8月14日,淄博援助编制的《昂仁县城总体规划》被西藏自治区建设厅批准实施,该规划被称为“样板规划”,绘就了昂仁县未来发展的蓝图。

“昂仁”一词在藏语中的意思为“沟壑众多”,昂仁县被视为西藏的西伯利亚。就是在这块广袤、圣洁但自然环境险恶的土地上,黄希俭和同事们循着藏民心中“活菩萨”孔繁森的足迹,谱写出了一曲民族团结进步、振兴地区经济的颂歌。

在黄希俭为数不多的援藏照片中,几乎全都是在一线工作的镜头——坐在藏族老阿妈身边嘘寒问暖、和参加淄博希望小学剪彩的孩子们合影、在矿区和工人们一起劳动、站在沙盘前和同事们谋划昂仁县的未来……

3年时间里,黄希俭团结带领援藏干部和广大藏族干部群众共同努力,昂仁县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整体工作在日喀则地区由年的第14名一跃成为年的第3名,农牧业生产从年开始连续3年获得地区西部9县第一名。

黄希俭(左二)和同事下乡调研。资料照片(翻拍)

黄希俭先后被共青团日喀则地委评选为“十佳杰出青年”,被西藏自治区党委评选为“优秀县委书记”和“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工作者”。

对于这些曾经的荣誉,黄希俭看得很淡。

“三年援藏期间,我们践行了‘进藏办实事,奉献一片心’的援藏工作宗旨和‘有志而来,有为而归’的诺言,使昂仁县的经济社会和农牧民群众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在淄博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大力支援下,先后完成了25项援建项目,支援物资和资金总额达万余元,优先用于发展昂仁县的教育、卫生、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并制定了对口支援十年规划。”黄希俭说,两批援藏技术干部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昂仁县带去了新技术和新观念,拉开了智力援藏的序幕。总之,第一批援藏干部为淄博市的后续援藏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援藏三年,黄希俭把心血和汗水留在了雪域高原,也把淄博人民的情谊种在了昂仁县人民的心里。(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来源:鲁中晨报

编辑:孙雅琴

校对:黄晓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ihue.com/chtx/56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