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靴:学姐,建议怎样的复习顺序啊?」
一打:■中药和方剂是量变引起质变的关键,先突破大量的中药特点,结合相应的章节的方剂,从方剂又可以回到中药,方剂上症状不懂的又可以翻中基和中诊,所以我认为,中药和方剂就是砖块,中基和中诊就是穿插其中的水泥或者粘合剂。
■可以方剂复习完了再看中内,看中内的时候回顾方剂,像中内证型里的气血虚用归脾汤,中气下陷用补中益气汤都是非常基础的方剂的方子,都是可以不用趣记和决不能犯错的。中内症状上不懂的同时就翻中诊。
■中综这几科都是互通的,几本书都在手边,哪个有疑问你就去翻哪个,尤其是基础薄弱的!比如你都分不清脾气虚脾阳虚有什么细节上的不一样就赶紧对应的翻,顺便把同一章节的内容都复习了,一举两得。
■针灸完全可以放在最后,不管是归经、定位各论部分都可以趣记,放心趣记。
「童靴:中诊到底要怎么复习啊,知识点好琐碎啊?」
一打:教材的编排没有整齐地罗列出考点,所以自己要结合讲义梳理出症状-原因。
很多的重要考点,舌诊脉诊都可以趣记,概括地记便于一下子选出来,没有趣记的像月经多的原因,月经少的原因、各种脏腑辩证都需要整齐地整理并记忆。
(中诊的资料有时间就在整理,还没做出来)
「童靴:现在边复习边做真题,还是说真题留到最后模拟用呢?需要背真题吗?」
一打:真题并不是拿来背的啊,是看到了一个知识点,回到书上把相应相关的内容查漏补缺地再看看。
还是建议多数人平时复习,至少9月前还是多找题做做,也是给自己增加自信心的过程,从习题回到课本结合复习,之后再刷真题,把真题再分成练习和测试两部分,留几套近几年的,定个考试时间给自己做一下测试,增加点紧张感,估计一下自己水平。
有的筒靴老担心自己速度慢,纠结最后的时间是背书呢还是做真题呢,这个没有疑问啊,必须两手抓!
「童靴:学姐,我最近状态好差好差怎么办,就是懒……」
一打:从年初就开始复习甚或更早的难免这阵子会松懈一些。所以再来确定好你自己的计划表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我当时是完全空白一鼓作气丛八月开始复习,所以其实倒没有松懈一个月,再抱起书就全部忘光光的情况(因为没得一个月可以松懈O__O"…),除了有时候觉得复习还可以,奖励自己多看两集电视剧……每天复习时间大概有九个小时,但也不是每天状态都很好,刚开始看政治的时候,就相当烦躁,一会半躺在床上,一会搬个小桌子坐楼道,一会又搬到楼下。
想想每个要经历全身心投入一场考试的人都会遇到这样那样无法聚精会神的情况吧,但一想到考上就可以吹牛逼,而考不上特么这么久太不划算了,多给自己打打气,调整变换姿势多搞搞小动作直到可以舒舒服服地学习——
比如换一只漂亮的笔,换更实用的本子,换个舒服的屁垫,买个特别的手表或闹钟,换种学习思维,换个记单词的方法,换个位置学习,说不定都可以让你的感官上得到一种转变,重新对学习投怀送抱。不该懒的时候千万不能懒!
每个人情况不一样,进入八月给自己重新梳理一下计划表吧,有规律的生活作息情况和具体的学习安排计划,要保证讲义或教材、习题的完成,按着目录划分自己的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时间空余就找题做,不空就多梳理。
「童靴:一打啊看XXX视频价值大吗,想省点时间」
一打:会发现,其实很多最后能考上和考高分的,基本还是能静下心来自己看书的,所以你可以先试试看几节视频,知道老师套路了,稍微找到感觉,就自己看书了。
教材、考点是摆在那里不变的,当你要考什么了,要做的唯一的工作就是找方法把它搞进脑子。要么不看视频要么有选择地看视频,罗里吧嗦的视频更是千万别去浪费时间了。有时候看多了视频以为自己掌握了,其实做题还是没选出来。所以有过这些经验,我做视频的出发点也是希望能够尽可能干货,简洁。
「童靴:学姐,考研到底用的哪个教材版本啊?」
一打:考研并没有固定说哪个版本,每个学校的版本都可能不一样,章节的排版可能不一样,内科上用的方子可能有不一样的,方剂的君臣佐使可能不一样,但其实考点还是差不多的,需要你仔细并且灵活地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所以拿好自己的教材(除非你了解到你的教材真的太奇葩太差劲了),也拿好一本大的辅导讲义,一般讲义上都会有标注新旧版本考点上的一些不同,比如内科里面一些证型的方子,这几年有些变动,考点视频里也都有讲。考试的大纲要看,非大纲的内容其实也可以选择性地看看,撒大网嘛。
「童靴:学姐,背不进去方歌怎么办呢?方剂趣记的使用?」
一打:趣记歌诀应该是最简单花时间最少的了,而且将歌诀都重新加以整理,把相似的歌诀放在了一起,背的时候也要注意区别,关键是要学会建里方名与歌诀的联系。
比如下面的新加黄龙汤——海选人参当地卖大芒果炒姜汁,你就需要把黄龙和海选人参联系到一起,你可以编一编,说黄龙举办了海选,或者在黄龙溪(一个景点)举办了海选,其他的歌诀都是一样的,要做到看到名字想的起歌诀,就像是看到一个人想得起在他身上发生的事情。彼此之间是有联系的。
并且其实我发现,趣记歌诀同样也是很深刻的,并不是记得快忘得快,任何记忆都需要巩固,而趣记还有很大的好处就是做题很快能选择出来。
把趣记歌诀对应抄到书旁边,按照教材顺序学习,才捋得顺它是治什么的方子,复习到一定的程度再按照趣记归类的版块看,因为趣记是按照相似组成归类的,再按照版块去背,有助于区别方剂!也就是考点所在了,像整理这块含有”当地”的方剂,去年也都是考到的!分类背歌诀,就很容易选出来。
「童靴:内科病因要怎么记啊?」
一打:内科病一般都有、情志、体虚、饮食或外感,基本的先捋出来。
特别的再与其他病症鉴别着趣记一下,比如心悸的药食不当;萎证记有湿有热就是没有寒。与其他病症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容易考到的地方,多选题还是会遇到病因病机和辩证要点的,要看!
「童靴:一打打,关于计划上的安排有什么建议吗?你真的是0基础?」
一打:考研的工程量还是不小的,所以尽量做好,按照教材科目的划分出大致的计划,看你自己是有刷完2遍,3遍或者4遍的计划。辅导班纵使是有课程安排,但也要结合自己情况去PLAN。7-8,8-9,9-10,10-11,11-12.这个必须你自己去算!
我总说我是八月开始0基础复习,很多人都不太信。
是真的,大学心思确实没放在学习上,决定考研前完全分不清虚虚实实,不知道麻黄桂枝作何用,年第一批看过内科复习视频的同学也发现我的内科书上只有考研时勾出来的重点,几乎没有上课笔记(羞愧……),我本身确实是老师讲课不有趣,两分钟绝对走神的人。
但我也不是一无是处,平时期末考试班级的小抄其实基本都是我手里流出的……大概冥冥中垫定了要给大家做资料的基础。
所以之后几乎所有的知识,知道了五脏六腑的功能特性,方剂要考干姜生姜的不同选项,要考胃痛腹痛胁痛的气滞证型都用柴胡疏肝散,要考关元气海足三里大保健作用,都是平地起高楼——从买地挖地修地基砌砖抹水泥,到选家具配色软装,一点点积累起来的。
适合我的在最短时间能突破记忆的,能追上那些早就把书后面的方歌呱啦呱啦熟记于心的人,只有趣味记忆了。
并且还是通过自己的第一印象、最初的联想组编的趣味记忆。
所以刚开始,我就老老实实坐板凳上,开始编中药故事,编白芷是周芷若,编沙参是沙僧,编刺蒺藜是盗墓笔记里的黎簇(阿黎)。而不是跟教材隔哪儿干瞪眼,每个中药都鲜活起来了,并且是和自己的记忆连成一条线的。
规定了一个月能把所有中药都大致地编完,第二遍再是把一些词语的用法上加以规范,相似的药物要去鉴别,两三遍下来,加上做题的巩固的。
其他科目都是同样的,每天就坐在那儿快乐地编啊编,实在不能趣记的只能熟悉理解了,就像大家常问的中基中诊怎么趣记,我也不知道这么趣记。
文库里的打油诗也不叫趣记啊,还是得瓜啦啦背,我的理解是,但凡要去记超过五遍六遍甚至更多的就不叫趣记了,趣记是富有从你自身出发的趣味性,并且是高效率的,我也一直不认为大家必须要去记现成的趣记,而是能够从自己的经历组编,参入自己的感官体验才是更加深刻的。
我当时能够自联,所以没有实习安排,整四个多月都在家复习,早上八点多到十一点多,下午两点多到五六点,午饭看摩登家庭,晚饭看欢乐喜剧人(考研有压力,多看喜剧乐呵呵),晚上再复习几个小时(时间表在经验帖里),所以其实算是一天时间,一心都是铺在了考研上了。
来到八月了,就没有可松懈的理由了,再松懈下去明年你该来哭了!
必须要实习的同学,就一定是也能够空出时间专注考试的,和科室的老师同学好好相处,和室友好好相处,去年也是有跟我说因为室友矛盾分心的,这就太不值味了。人和人不一样,有的人看大片的知识点,看一两遍就能理解并且记住,有的人一看书就脑子就飘乎乎,有的人现在记住了过几天就忘了,有的人可以坐一天,有的人坐俩小时都烦。你是哪种人?
有的人说,虽然是趣记,但我也得脑子灵光才编得出来,但其实我非常不聪明,反而还有,做事情要么靠感觉要么被手把手教,记知识点更是需要变个方法编故事。
所以我用的方法才可以分享给大家,并且可以被复制。(当然不是资料复制!)
再者,时间上的安排,除了有还要有
学习一章就做相应一个章节的练习题,看了中药的内容再接着啃相应的方剂的内容;刚开始也没有多高的正确率,主要是为了从习题把握考点,来了解考点,得知道考什么,和你到底复习到这儿了没。
有的人背好像背得挺好的,一天都在背,你问他好像啥都会,咋考试就蒙了,或者没有大家以为他会考的成绩?说明背的知识没有针对考点,所以背再多也无济于事。尤其是刚开始做中药题,功效就两个词语,但考试是要把它的特点展开的。
考研只是一场考试,跟临床不一样,你只需要考过它,从而能够踏进好学校的门槛,再去制造更多的可能性。
还是那句话,少抱怨,多学习,找乐子!
有问题to一打(公开号):Yida
一打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