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
:
地熏、茈胡、山菜、茹草、柴草
:
味苦;辛;性微寒。①《本经》:味苦,平。②《别录》:微寒,无毒。③《日华子本草》:味甘。
:
归肝;胆经。①《珍珠囊》:入足少阳胆、足厥阴肝、手少阳三焦、手厥阴心包络。②《本草再新》:入心、肝、脾三经。
:
生于干燥草原,向阳山坡及灌木林缘等处。生于干燥草原,向阳山坡及灌木林缘等处。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广西等地。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山东、灌输、安徽、广西等地。
种类区分:
北柴胡: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显片状纤维性,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气微香,味微苦。
南柴胡:表面红棕色或黑棕色,靠近根头处多具紧密环纹。质稍软,易折断,断面略平坦,不显纤维性。具败油气。
大叶柴胡:叶较宽,长圆形或广披针形,小伞梗细如丝状。比小总苞长3-4倍。生于林内及灌木丛中。
狭叶柴胡:主根多单生,棕红色或红褐色;茎基部常被棕红色或黑棕色纤维状的叶柄残基;叶线形或线状披针形
:和解表里,疏肝,升阳。治寒热往来,胸满胁痛,口苦耳聋,头痛目眩,疟疾,下利脱肛,月经不调,子宫下垂。
①《本经》: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②《别录》:除伤寒心下烦热,诸痰热结实,胸中邪逆,五藏间游气,大肠停积,水胀,及湿痹拘挛。亦可作浴汤。③《药性论》:治热劳骨节烦疼,热气,肩背疼痛,宣畅血气,劳乏羸瘦;主下气消食,主时疾内外热不解,单煮服。④《千金方》:苗汁治耳聋,灌耳中。⑤《四声本草》:主痰澜、胸胁中痞。⑥《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除烦止惊,益气力,消痰止嗽,润心肺,添精补髓,天行温疾热狂乏绝,胸胁气满,健忘。⑦《珍珠囊》:去往来寒热,胆痹,非柴胡梢子不能除。⑧《医学启源》:除虚劳烦热,解散肌热,去早晨潮热。⑨《滇南本草》:伤寒发汗解表要药,退六经邪热往来,痹痿,除肝家邪热、痨热,行肝经逆结之气,止左胁肝气疼痛,治妇人血热烧经,能调月经。发汗用嫩蕊,治虚热、调经用根。⑩《纲目》:治阳气下陷,平肝、胆、三焦、包络相火,及头痛、眩晕,目昏、赤痛障翳,耳聋鸣,诸疟,及肥气寒热,妇人热入血室,经水不调,小儿痘疹余热,五疳羸热。
柴胡,做为经典用药之一,在我国中医药原料来源上地位重要。张仲景就擅用柴胡,大小柴胡汤、柴葛解肌汤、柴胡龙骨牡蛎汤等无不成为后世医家推崇的千古名方;日本汉方中同样把柴胡当作常备药,从我国引进改良出“三岛柴胡”品种,甚至部分返销国内。
各地陆续产新,因质量差异行情差别明显
柴胡,既有野生也有家种。野生资源分布广泛,以河北、内蒙,货源为优,随着家种面积的发展,野生货源在市场的占有率逐渐缩减,但其含量高,行情一直稳居高位。家种货源集中分布在甘肃、山西、陕西三省,其他地区以四川、青海、河北居多。
第一产区甘肃
第二产区山西
第三产区陕西
其他产区:四川容县、甘洛县;青海西宁;河北安国、围场、张家口一带都有柴胡的家种和野生资源
柴胡为经方代表性品种,自古品种来源混乱,而近些年由于盲目引种则乱之更甚,品质几乎处于失控状态。年1月,国家药监局抽检药材市场,按照药典标准,柴胡的合格率竟然为零,痛哉!
柴胡之所以品质失控原因来至于各地农户缺乏指导,只是根据产量或身边人推荐随意种植,根本没有种源和品质概念。同样一个地区,竟然可以生产红柴胡、北柴胡、津柴胡,甚至三岛柴胡!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王文全教授说:老祖宗使用的柴胡以河南、山西和河北等地北柴胡(即硬柴胡)为优,而红柴胡品质相对弱一些;至于说日本的三岛柴胡,虽然生长快产量大,但不入药典又是外来物种,推荐种植属于违法;多地习用的竹叶柴胡也被排除在药典之外,同样不推荐种植。
王教授最后说:出自对中医药行业的负责,出于对民众健康的负责,应推荐种植正品的北柴胡为宜。当然,这需要你们这些行业平台、还有众多实业家参与进来,正确引导。
目前桂枝堂只采用河北甘肃北柴胡。对质量严格把关。希望不久将来能有更多人能够不以利益为第一目的的去发展中医中药事业。这才是全民之福。也是中医之福。
也欢迎以下方式中科健康中国重要影响力人物治疗头部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