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柴胡 >> 柴胡特性 >> 杏林墨香

杏林墨香

抑郁症重度失眠选方思路

彭坚(~ ),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

我对于严重的失眠证,以及由此导致的抑郁症,常用柴胡剂加减,有较好的疗效,但须中病即止。

苗某.女,51岁,深圳人,经商。

初诊:年3月7日。自诉由于长期工作压力大,家庭失和,失眠多年。近4年来,病情加重,服一般的安眠药无效,医院诊断为抑郁症,服镇静剂和治疗抑郁症的药,副作用很大,睡眠仍然不能改善。服过多种中药成药、老中医开的煎剂,都没有疗效,现在每天服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才能勉强睡2~3个小时,第2天头晕乏力,打不起精神,口苦,食欲不振。察之面色萎黄,两目无光泽,舌淡红,脉弦细。

柴胡g,法半夏50g,黄芩45g,党参45g,生姜30g,红枣30g,

炙甘草30g,龙骨60g,牡蛎60g,枣仁g,茯神50g,香附子30g,天麻30g,5剂。

七碗水煎成两碗,每天临睡前服一碗,可服10天。

二诊:年3月21日。服药后,每天都能够睡7~8小时,这是近几年从未有过的状况,患者异常高兴。察之面色已有光泽,舌淡,脉弦。仍处以上方,嘱之备而不服,一旦又出现失眠,则煎服1剂。

用方思路

一诊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以重镇安神、疏肝解郁。此方见于《伤寒论》第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刘渡舟先生在《伤寒论十四讲》中说:“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由小柴胡汤减甘草,加桂枝、茯苓、大黄、龙骨、牡蛎、铅丹而成。治少阳不和,气火交郁,心神被扰,神不潜藏而见胸满而惊,谵语,心烦,小便不利等证。故用本方开郁泄热,镇惊安神。临床对小儿舞蹈病、精神分裂症、癫痫等,凡见上述证候者,使用本方往往有效。”

在仔细阅读《伤寒论》有关原文后,我发现几乎所有的柴胡剂都牵涉到情志的问题,如小柴胡汤的“胸胁苦懑,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大柴胡汤的“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柴胡桂枝汤的“肢节烦疼”;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往来寒热,心烦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胸满烦惊”。

毫无疑问,柴胡剂都有疏肝解郁除烦的作用,而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则重镇安神的作用更加优于其他柴胡剂。严重的失眠证显然与情志不调密切相关,所以我将此方视为治疗此病的最佳选择。

在临床运用时,我不用原方,主要取方中的小柴胡汤加龙骨、牡蛎,茯苓改为茯神,再加香附子、枣仁。香附子配茯神名“交感丸”,枣仁则用大剂量。使全方药力集中于疏肝解郁,重镇安神。元气不虚,则去人参;大便秘结,仍然用大黄,寒热错杂,仍然用桂枝。同时,尚可加丹参、灵芝、百合等,以助安神。

值得一提的是本方的剂量。在煎剂中用枣仁g安神,在前人的医案中偶尔可见,不算出奇,但柴胡一剂用至g,并且只煮一次的煎药方法,这是我今年才学到的新鲜经验,这个经验,出自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的李宇铭博士。去年年底,英国中医师学会主席马伯英教授极力推荐我认识李博士,认为他是当代经方派的后起之秀。

其后,李博士寄给我他去年9月份出版的著作《原剂量经方治验录》(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读后大有斩获。李博士赞同经方中的一两折算成当今15g多的研究成果,小柴胡汤中的柴胡原剂量为半斤,故他开出的小柴胡汤,柴胡用~g。《伤寒论》中小柴胡汤的煎服法是:“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他悉遵原煎服法,只煎一次,12碗水煎成3碗,服3次。

他的医案中记载了用小柴胡汤治疗感冒、发热、胁痛、下腹痛、癫狂等多种病证,无一例有副作用,也没有发现对身体产生药源性损伤。由于被叶天士“柴胡截阴”之说的阴影所笼罩,受到日本汉方医学“辨病不辨证”地滥用小柴胡制剂、导致肝脏受损的影响,当代大部分中医对柴胡及小柴胡汤的使用心存疑惧,我也不例外。

在学习了李博士的经验,心中有底之后,我的第一次实践,是治疗一例只有3岁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孩,肺部感染,高热80多天,抗生素用到顶级的“万古霉素”,住院花费4万多元,感染仍然无法控制,每天靠发汗剂“美林”退烧,退后又起。

我认为这种发热就属于“往来寒热”的一种表现形式,用小柴胡汤加鱼腥草、金荞麦等,柴胡一剂用50g,真的是“一剂知,二剂已”。1周后来复诊时,家长痛哭流涕,说:“要知道中医有这样好的疗效,早一点找中医看,孩子要少受多少罪!”

由于对柴胡和小柴胡汤有了新的认识,我在治疗严重失眠证,特别是表现为烦躁、焦虑、有抑郁症倾向的患者时,经常使用上述改订过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方,七碗水,只煎一次,煎成两碗,只在晚上睡觉之前服一碗,一剂药服两天。疗效很好。

焦虑症、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治验

黄煌(~ ),江苏名医,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

焦虑症伴睡眠障碍案

何某,女,66岁。初诊日期:年4月25日。

体貌:形体略瘦,肤色黄;神情忧愁,语速较快。患者有失眠史3年,服用氯硝西泮,疗效不显;左上颚灼痛,恶食辛辣,症状晨轻暮重;手足心热、易出汗,时胸部憋闷,小便有热感;舌红、苔腻,脉弦滑。患者年曾因受精神刺激后患抑郁症。查体:口腔无异常;两胁下按之不适,腹肌紧硬。

处方:柴胡15g,黄芩5g,姜半夏12g,党参12g,桂枝10g,肉桂5g,茯苓12g,龙骨12g,牡蛎12g,制大黄5g,干姜5g,大枣20g,栀子12g,厚朴12g,枳壳12g,隔日1剂,水煎,早晚各服1次。

二诊:8月29日。服药15剂,睡眠改善、上颚灼痛感减轻;因复诊不便而停服中药。近又出现口腔灼痛,并有入睡困难、易醒多梦,伴口干苦、手掌红热、大便偏干;舌红、苔腻薄,脉滑。

处方一(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夜服方)

柴胡15g,黄芩5g,姜半夏15g,党参10g,桂枝10g,制大黄5g,茯苓15g,龙骨15g,牡蛎15g,干姜5g,大枣20g,1剂服2天,每日晚饭后服1次。

处方二(八味除烦汤,晨服方)

姜半夏10g,茯苓10g,厚朴10g,紫苏梗10g,栀子15g,黄芩5g,枳壳10g,连翘30g,1剂服2天,每日早饭后服1次。

三诊:10月17日。服上方各7剂后,上颚疼痛基本消失,夜寐安,现已停服西药;仍自觉口中轻度灼热感,口干少津、饮水不解,大便干结;舌红、苔腻薄,脉滑。

柴胡12g,黄芩6g,姜半夏12g,党参12g,茯苓12g,桂枝12g,制大黄6g,龙骨12g,牡蛎12g,干姜6g,大枣20g,连翘30g,15剂,隔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以巩固疗效。

用方思路

该患者为焦虑性神经症,主症为失眠、上颚灼痛。其上颚灼痛、口干苦、口内灼热均为感觉过敏所致,系中医学“烦”的具体表现之一。其上胸部憋闷为气火郁热的表现,对此黄师临床常用栀子厚朴汤、八味除烦汤等方药。本案患者有精神刺激引发抑郁症的病史,结合其形貌特点及腹肌紧硬、两胁下按之不适等腹诊表现,具备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的特点,故黄师在治疗中使用了此方。

八味除烦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栀子厚朴汤均为常用的除烦调神良方,二者各有所长。前者常用于易出现气火郁热之焦虑闷胀病症的火半夏体质者,后者常用于柴胡体质而有抑郁倾向、伴有焦虑状态者。

临床上焦虑性神经症与其他精神心理障碍的发病率较高,合并抑郁最为常见。

因本案患者既有上颚灼痛、手足心热且易出汗、胸闷、尿热、口干苦及舌红、脉弦滑等郁火表现,又有体瘦、肤黄、多忧愁及腹肌紧硬、胁下按之不适等柴胡体质特征及抑郁倾向,故本案中两方皆有使用,但合方煎服可能影响药效,且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安神效果较佳,夜服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故二诊时予两方早晚分服。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黄师常用的调神安神方,主治以胸满、烦、惊为特征的疾病,是中医药中的精神神经镇静剂。适用本方的患者多有神经质表现,对外界环境易过敏,极易因外界影响而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出现紧张、抑郁、焦虑等情志改变,且易失眠,常觉疲劳。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栀子厚朴汤证通常有明显的精神和躯体症状,其中胸满是本汤证的辨证核心所在,也是用柴胡剂的使用指征之一。关于胸满一症,除患者本身的主观表现外,也有客观的胸胁苦满征,即医者以手指沿肋弓下缘向胸腔内按压,指端有抵抗感,患者也有胀痛不适甚或拒按。此外,黄师认为,八味除烦汤有显著的抗焦虑作用,对消除口腔内各种不适及异常感觉有卓效。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选自《重订古今名医临证金鉴·不寐癫狂痫卷》,单书健编著,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由“杏林墨香”订阅号独家发布。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购买途径

全国新华书店

医药专业书店

天猫,京东,当当,亚马逊等各大网站

长按







































皮肤白癜风能治的好吗
网络编辑包吃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ihue.com/chtx/24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