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过了大寒,又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
《二十四节气文化知识日历》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就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过了大寒,又要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了。《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云:“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物 候
我国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到大寒节气,母鸡便可以孵小鸡了;而鹰隼之类的鸟,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且最结实、最厚,孩童们可以尽情地在河上溜冰。
1大寒/初候/鸡乳2大寒/二候/征鸟厉疾
3大寒/三候/水泽腹坚
◎图片来自《国民过节手册》
大寒节气,通常与岁末时间重合,因此,在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节庆。赶年集、买年货、写春联、准备各种祭祀供品、扫尘洁物、除旧布新、准备年货、煎炸烹制鸡鸭鱼肉等各种年肴。还要祭祀祖先和各种神灵,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所以,大寒时节,尽管天气寒冷,但忙碌的过年景象却早已热气腾腾。
写春联备年货
习 俗
☉ 芝麻秸
旧时的北京,每到农历年根,便有农民用小排子车,拉着松(柏)木枝和芝麻秸到城里出售。有些小贩把芝麻秸分成小捆,插上一些松木枝,在臂膀上一挎,走街串巷叫卖:“芝麻秸、松木枝儿耶——”
把芝麻秸和松柏枝扎制成一个佛龛,在供桌上摆上贡品和贡具。然后把剩余的松柏枝铺在门口,让路人在上面踩,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这种响声会吓走鬼鬼祟祟的东西。这就叫做“踩祟”。
节气常见病
大寒时处于一年中冬季最寒冷的时期,万物蛰伏,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也处于缓慢阶段。故此时的养生,要着眼于“藏”,即凡事不要操劳过度,要使神智深藏于内,避免急躁发怒。此时人们还要保持精神安静,将神藏于内而不要露于外,这样才能安然过冬。
大寒时气候严寒,人正气不足,不适宜抵御寒邪之气侵袭,风热病邪往往从口鼻而入,由表及里,主要表现病症为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大叶性肺炎等。同时,大头瘟、痄腮、烂喉痧等冬温病症,也时有发生。
这时一些冬季的时令杂病,亦处于多发、易发期。如咳嗽、哮喘、咽炎、冻疮、胃痛、腹痛、腰痛、头痛、痛经等多有发生。还有一些人的旧疾易在此时复发,如:肩周炎、老年性膝痛、慢性鼻炎、肺心病等。
这时有心血管疾病的人要格外注意,防止中风、心梗等严重疾患发生。主要是一定要防寒保暖,防止室内外温度骤冷骤热。同时注意生活起居,做到劳逸结合,严格控制情绪波动,保持心平气和;进行先兆预防,若出现头晕、目眩、肢体麻木、站立不稳、语言障碍、视物不清时,应及时入院诊治;还要注意饮食调节,清淡少食,戒烟酒,少辛辣,吃饭在睡前二至三小时。
大寒养生
☉ 养生要领
大寒时节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又多有寒潮,大风天气频现,地面冰雪不化。此时养生要诀是“藏”。
俗语说:“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这是民间对大寒时节养生保健的有效概括:早晨喝补阳的人参黄芪酒,借助早晨自然界生发的阳气,带动人体内阳气生发;晚上服用杞菊地黄丸,用来滋阴补肾,以平衡人体的阴阳二气。
大寒时节,在起居方面仍要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做到早睡晚起,早睡是为了养人体的阳气,晚起是为养阴气。大寒时节除了注意防寒之外,还须防风,衣着要随着气温变化而增减,这时手脚易冻,尤其应注意保暖。
早晨和傍晚尽量少出门,注意保暖。早晚室内要通风换气,注意保持室内湿度。最好养成睡前洗热水脚的好习惯,这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睡眠质量。寒冬腊月锻炼身体一定要做好热身活动,出汗后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生病。可进行慢跑、打太极拳等活动,但均应注意适宜、适度。同时室外活动不可起得太早,等日出后为好。
大寒正是进补的好季节。通常进补方法主要有两种:食补和药补。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在冬季调养中尤为重要。偏于阳虚的人,食补以温热食物为宜,如羊肉、鸡肉等;偏于阴虚者,以滋阴食物为宜,如鸭肉、鹅肉、鳖、龟、藕、木耳等。药补要结合自己的体质和病症选择服用,如体质虚弱、气虚之人,可服人参汤;阴虚者,可服六味地黄丸等。能饮酒的人亦可以药酒进补,常见的有十全大补酒、枸杞酒、虫草补酒等。
大寒节气的饮食仍遵守保阴潜阳的原则,使肾气坚固,切忌黏硬、生冷食物,宜热食,以防止损害脾胃阳气。但燥热之物不可过食,食物的味道可适当浓一些,要有一定量的脂类,以增加一定的热量。此外,还应多食用黄绿色蔬菜,如胡萝卜、油菜、菠菜等。
大寒正值寒冬腊月,而且临近春节,在饮食方面,可适当增加热量,蛋白质与平时摄入量持平,同时要确保维生素尤其维生素C的供给。冬季气候干燥,要注意补充水分。
按时起床、按时睡眠、稳定情绪是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三大要素,也是大寒时节养生的原则。
☉ 大寒养生功
这是一种适宜在大寒节气习练的养生功,宜每日23时至次日3时练功。习练方法:跪坐,两手向后撑地,左右轮换,各五次;吐纳、叩齿、漱津吞液各五次。注意要保持身体后仰,左右脚轮流向前伸直。
此功适于慢性胃炎、消化不良、慢性肠炎、肠梗阻、肝炎、肝硬化、舌炎、舌根僵痛、猩红热、失眠症、风湿痛及尿潴留等症。
治风寒感冒验方
☉ 验方一
冬天寒冷,人易患感冒,以风寒感冒症居多,治疗可服白芷姜胡汤。
用白芷10克、干姜5克、柴胡3克,洗净后用少许冷水浸泡15—30分钟,然后连水一起倒入砂锅中,用小火煎煮至水减半时,倒出药汁;再加水毫升,用同样方法煎取药汁。两次药汁混合后,分早晚两次服用即可。
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利通鼻窍,干姜温中散寒、温肺解表、燥湿消痰,柴胡疏肝理气、止痛、清寒热邪气。因此三者配伍适合风寒感冒者服用。
也可以将三者简单泡茶服用。取白芷10克、干姜5克、柴胡3克,洗净后放入保温瓶或保温杯中,冲入不多于毫升的沸水,闷泡30分钟后,分早中晚三次在一天内饮用完。
☉ 验方二
阳气虚弱、感受风寒邪气引起的风寒感冒,还可以用香菜葱白汤来发表散寒、扶助阳气以祛病。
用香菜15克、葱白15根、生姜9克,分别洗净后切碎,放锅中加清水适量煎煮10—15分钟,去渣取汁即可。每天饮用两次,连续服用两三天。
中医典籍中说香菜“辟一切不正之气,散风寒、发热头痛”,由此可见,香菜对风寒感冒有一定作用。葱具有补阳散寒、振奋阳气、发汗等功效,中医书中说它“主伤寒头痛”,就是说它可以治疗风寒感冒。姜亦有同样功效。
☉ 验方三
将香菜30克、黄豆10克、食盐少许,或者豆腐50克、豆豉6克、葱白3根,煎煮后服用,也能缓解风寒感冒的症状。
流感的预防
流行性感冒是冬天常发的传染性疾病,属冬温病范畴。预防流感的措施有:
1.冷水擦浴——根据自身体质,秋冬时节,经常在四肢及胸部洒一些冷水,然后用湿毛巾轻擦全身,这样有助于体内血液循环,接着再用热水沐浴全身,以防感冒。
2.适当禁食——禁食是指患者在感冒及发烧期间禁止进食任何固体食物,唯一能食用的是清水和冲淡的果汁。但这种禁食不能超过24小时。
3.少吃甜食——实验证实,当人体摄入糖分过高的糖果及甜饮料后,会削弱自身免疫功能,对流感等病毒的抵抗能力下降。
4.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C虽不能预防感冒,但人患感冒后,服用适量维生素C(饮一些热柠檬汁也可以)是有益的,能增强机体抵抗力,并能增强抗感染能力,缩短患病时间。
5.常吃大蒜——大蒜能杀菌消毒,可生食,也可熟吃,对预防感冒有极佳的功效。
6.热毛巾敷面——将煮沸的水倒入盆中,把毛巾置于其上方,则能沾满热蒸汽。然后,掩面在盆上蒸约30分钟,可以消灭病菌。
7.在口中保持咸味——在感冒流行的季节,若要出入公共场所可以在身上带几颗咸干果,如盐渍橄榄、咸话梅等,一出门马上含一颗在口中,使口中常有一点咸味,能起到杀菌作用。
中华
诗词
大寒出江陵西门
宋·陆游
平明羸马出西门,
淡日寒云久吐吞。
醉面冲风惊易醒,
重裘藏手取微温。
纷纷狐兔投深莽,
点点牛羊散远村。
不为山川多感慨,
岁穷游子自消魂。
以上图文摘引自
《二十四节气文化知识日历》
《国民过节手册》《国民节日讲义》
《二十四节气文化知识日历》
吕仁和黄道京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识别左侧购买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本日历以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这二十四个特定节令为主线,融合相关的传统文化和养生知识,同时编选古代诗、词、文、画,艺术性、知识性、实用性三结合,图文并茂,引人入胜,给读者以生活帮助和艺术熏陶。
相关阅读
珍物|严寒天气正式来临!小寒节气应注意些什么?
珍物|最寒冷的日子要来了,因为有你,这个冬天倍感温暖!
珍物|有了它,您可以成为全家人的节气养生和文化顾问!
《国民过节手册》
《国民节日讲义》
杨志刚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识别左侧购买
《国民过节手册》是有关中国传统民间节日和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知识手册。内容涵盖全年的民间传统节日和农历节气,介绍其源流、传说、风俗与礼俗,揭示岁时节令中丰富的文化内涵。书中辅以多幅手绘的中国传统绘画淡彩图,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各种节庆场景。
《国民节日讲义》为上海博物馆“节日中的中国传统生活”系列讲座讲义。内容涉及中国节日体系的形成,岁时节日的文化内涵,节日中的中国人的时间观念与时间制度,各地节日的民俗学调查,从神话传说、文学作品、传统戏曲中的节日,以及从周边国家(日本、韩国、越南等)看中国传统节日等。
相关阅读
所有中国传统节日的过法,都在这本书里!
点击阅读原文,直达出版社微店购买。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看白癜风好专科医院北京中科医院几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