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胡柴美好婚姻的样子

原创专栏

是心理咨询师胡素青和心理学爱好者柴丹年共同创作的心理学漫谈专栏。希望我们“胡扯”的小文章能有一点清热解毒的功效。

胡素青: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什么是美好的婚姻吧。其实在我的想像中,美好婚姻的样本应该是杨绛和钱钟书先生。杨、钱两位先生都是我非常仰慕的文学家。我非常喜欢他们两人的婚姻状态。我记得他们这样描述自己的婚姻:“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过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

柴丹:不是有一种说法是最美好的婚姻也有多少次离婚的念头,有多少次掐死对方的冲动吗?

胡素青:但我们在杨绛和钱钟书先生的婚姻中,没有看到那样的场景。我们通过读他们的作品,看到相濡以沫的两个人在一起,度过了很多艰难的岁月,又互相扶持,是彼此唯一的灵魂伴侣,有他们唯一的女儿。两个人人格独立、精神境界接近,我觉得这样的婚姻是最完美的,也是婚姻最上层的境界,我想这样的婚姻是我们大部人都会向往的婚姻。

柴丹:但似乎大部分人都不在这种状态里。

胡素青:徐志摩也曾经说过,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找唯一的灵魂伴侣中,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其实在现实中,我们很少真正找到另一半所谓的灵魂伴侣,而在杨绛先生和钱钟书的婚姻中,他们体现了这样的一种状态。杨绛先生曾说:我所有的身份中,我最以钱钟书的妻子的身份为荣。杨绛先生本人并不缺少光彩,甚至成名更早,但她还会以钱钟书妻子的身份为荣,说明她对这份婚姻是多么满意。这是我们常人可望不可及的婚姻状态。

柴丹:她对丈夫是一种真正的欣赏,因为她作为一名妻子,并不是依从者的角色。在丈夫去世好多年之后,她还是保持非常有风骨的姿态,生活了很久,这说明她其实是一个精神非常独立的人。那么她说出这句话,一定是出于对钱钟书真正的欣赏。

胡素青:我们总以为美好的婚姻是一个人离去,另外一个人就去追随,相依相随一辈子。

柴丹:像杨过和小龙女。

胡素青:但是恰恰在他们身上你会看到,真正让自己人生更圆满的那种婚姻反而是,当有一天,他走了,你还可以更好的生活。

柴丹:你说这个让我想起王小波和李银河,不知道他们这样的伴侣符合不符合你心中完美婚姻的状态。王小波去世以后,李银河在学术上仍然不断有所进展,并且在生活中表现出非常乐观的态度。

胡素青:她不仅乐观还非常前卫。

柴丹:对呀。前段时间看她写的东西,她好像又找到了一个生活的伴侣,再次去体验爱情。因为王小波和李银河有一本书信集《爱你就像爱生命》广为流传,这本书很令人感动,所以很多人就接受不了她另有所爱,李银河就对这个事情进行解释。

胡素青:不能接受李银河另有所爱的人恰恰是自己不能接受这样的爱情,所以当他们看到李银河这样去生活,会觉得不可以。

柴丹:不知道王小波会怎样想呢?

胡素青:我猜想如果他们真的是彼此的灵魂伴侣,王小波也会含笑九泉吧,他会觉得她替他们过了另一种不一样的生活。

柴丹:自由,精神更解放。其实这个符合他们两人的价值观。

胡素青:但是会对有些旁观者造成一个冲击。

柴丹:是的。我会想,哪种人更容易拥有美好的理想的婚姻呢?在现实中有没有呢?我就想起我前一段时间带着宝宝坐飞机,在飞机上遇到一对老年夫妻,他们看起来非常甜蜜,而且看得出两个人都是非常有学识有修养的。他们就坐在我的身边。老太太逗孩子玩。而那位大叔一上飞机就拿出电子书戴上眼镜认真地看,我瞄了一眼,发现他看的是全英文的资料,夹杂着很复杂的函数图,看起来非常艰深。他的妻子就在旁边说他,坐飞机呢你还看书,休息一会儿好吧,眼睛会累啊!我就跟这位阿姨攀谈,我问,叔叔是做什么工作的呀?老太太表情非常自豪地跟我说,医院返聘的儿科教授。后来这位老太太又告诉我,她也是一位退休了的眼科医生。我想他俩年轻时一定都是非常优秀、自律的年轻人。他们俩在一起的状态非常和谐。

胡素青:一个好的婚姻的前提之一就是兴趣相投,在精神上门当户对,能够真正地理解对方,并且两个人的事业发展的程度是差不多的。我欣赏舒婷《致橡树》中描述的爱情婚姻观。

胡素青:并且两个人要对婚姻有一种信念,也可以说是一种信仰吧。他们对婚姻都有一个基本的准则,就是我要对婚姻忠诚,忠贞不渝,同时在婚姻面临一些波折的时候,甚至是灾难的时候也会同舟共济。这种对婚姻抱有的信念也使婚姻更加稳固,在经历风雨的时候更加坚韧。杨、钱夫妇在文革期间也是受批斗的,但是他们还是乐观地活了下来,这一点可能就得益于他们夫妻双方互相的支持和鼓励。怎么说呢,在我的感觉中,钱钟书先生属于那种比较内敛的,或者较沉闷的人,但恰恰因为有了杨绛先生,生活就变得不一样了,杨绛先生在遇到这些困难的时候,看问题更为超然更为豁达。我曾读到杨绛先生的一篇散文,特别有感触。在这篇文章中,杨绛先生写到一个细节,她在带高帽子被示众的时候用一个窍门把帽子倾斜一点,这样就不用弯腰九十度了。如此一来,在外人看来她是在认罪,事实上她是带着一点乐观、不服气的心态在看众生相。想想看一个怎样的女性在那样的情景下会有这样的心态去面对这个事情的发生,她坚信一切都会向好的方向转变,她甚至还看得到人性的善良。所以我觉得在美好的婚姻里,对婚姻的信仰在危难的时候更能体现出来。另外,在精神上我们是互相需要的,可以互相理解支持的。我觉得这种婚姻就是最完美的婚姻,就是我们所向往的婚姻。

柴丹:我觉得婚姻要达到这种状态,其实对两个人的要求都非常高。你说的那种精神上豁达的境界,两个人都要有。我有一个问题,我们谈到的这些理想婚姻的主角,都已经是一些老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三四十岁的青年人的婚姻是一种什么状态,有没有这样令人向往的样本呢?

胡素青:可能由于职业的原因,我看到的更多是不太圆满的婚姻。抛弃专业的角度来看,就拿我们平时所接触的婚姻来看,双方感觉很美满的也不多。也许在刚结婚的时候,会存在激情的状态,互相爱恋粘着,这是一种热恋。但是在热恋过后三五年,婚姻就会走向平淡。人们常常会提到七年之痒。在这份平淡中很多婚姻会出问题,双方会后悔,有的会离婚。幸福的婚姻通过什么来验证呢?似乎只能通过时间来验证,假如你的婚姻只经历了十年,你只能说你经历了一段还不错的婚姻,你没有办法对你的婚姻下定义。因为你不知道,也许十年里你都觉得还不错,但第十一年的时候,发生了一些事情,然后你们的关系、感觉变了。

柴丹:我记得心理学家李子勋有一个观点,他的大意是说,婚姻的质量跟这两个人的人格结构、心理状态有关,而每一个特定的时代会对这个时代中的人有不同的影响,可能一个动荡年代会造就一大批内心非常缺乏安全感又点歇斯底里的人格,那么这一批人的婚姻就会普遍存在一些问题。而在一个相对富足、有安全感的年代里成长的人未来的婚姻就会单纯、美好一些。从这个角度来看,似乎我们谈到的理想爱情的样本确实基本属于同一年代的人。然后我们再看当今的时代,从现在流行的一些情感类的文学、艺术作品中还是能看出许多动荡、忧郁的东西,许许多多的人都是情路曲折。你觉得呢,个体的情感婚姻状态里面有没有时代的因素呢?

胡素青:当然会有啊。而且现在的人还面临着这样一种情况:我们现在可选择的余地太多了,我们也太想要保持自我。你要怎样去选择一份婚姻,或者是你希望有一个什么样的婚姻真的是取决于你对婚姻的信仰和自我妥协的程度。如果你对婚姻的信仰就是希望有一个人陪着我一直到老,到老的时候还是他,你认为那样的场景是美好幸福的,那么你可以就会在你的婚姻中去妥协,去忍耐;如果你认为自我是最重要的,你不愿为了一份婚姻放弃自我,不愿意为了做一个别人眼中有了婚姻才正常的人而结婚,那么你可能不会轻易妥协。有些女性有很高的学历、有能力独立过着优质生活的女性,更不愿为了一份不太美好的感情放弃自我的自在。她觉得一个人生活的很好。

柴丹:这种现象里面存在一个微妙的矛盾,太自我的时候对伴侣的要求也会太苛刻,就找不到完全符合要求的对象,或者说找得到的概率大大降低了。

胡素青:所以婚姻可能就不太顺利。如果我们以传统的白首偕老为幸福标准的话,就很难构成一个美好的婚姻。有没有两全的办法,可以保持自我,并且在婚姻中不牺牲自我,精神世界也保持相对独立,这个真的是很难,这就需要婚姻中的两个主体对幸福有高度一致的理解。当然更重要的是,能够充分尊重对方,理解支持对方的精神追求。如果我们在婚姻中感觉自己更完善、更美好了,这就是一个好的婚姻。

柴丹:我们刚开始谈到的几个例子,都是精神世界非常独立,又拥有美好婚姻的主体。

胡素青:曾经的年代是一个慢的时代,而现在是一个太快的时代,一些美好的感情真的是需要时间,需要我们慢下来。比如说我们都可以慢下来和爱人去散步啊,谈心啊,留出来一些时间,就只是两个人一起做一些无意义的事情。

柴丹:可是如果你要做很多无意义的事情,是要抗拒很多诱惑的。在杨绛先生的年代,没有手机啊,可能两个人坐下来,看看书,讨论一下书里的问题啊,这就是最有意思的事情。有一天,我看到我的一个好朋友在







































北京能治白癜风
北京哪里看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ihue.com/chtx/14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