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民间流传着有关柴胡的发现,以及治疗寒热病的故事,原来是如此动人!
据传,古代有个胡进士,家里雇佣了一个叫郑阿三的长工病了。只见他时而高热不退,时而寒冷颤抖不已。胡进士怕阿三的病传染,就叫他带上工钱火速远离村寨。郑阿三一路向东而去,来到一片湖边时觉得天旋地转,便倒在草丛中动弹不得。他醒来后,饥饿得无法忍受就口嚼草叶、草根充饥。说也奇怪,十天半月过去了,郑阿三的寒热病竟神奇的不药而愈。
康复了的阿三回到胡家。此时,胡家少爷正患着与阿三同样的病,众医仍无良策,寒热交加难以控制。胡进士见到阿三就十分诧异,究竟是何方神医神药把病治好的?
阿三再次来到湖边,见到长势茂盛似如细竹叶的草,就抡了一大包带回去。不几日,胡少爷的寒热病也同样痊愈了。
湖边村民用这种草当柴烧,人们为了纪念此草治疗胡少爷有功,干脆取名为“柴胡”。
柴胡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干燥根或全草。主产于湖北、江苏、四川等地。性味甘、辛。功能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汉张仲景的《伤寒论》中就有重点介绍用小柴胡汤来治疗寒热往来之少阳症。柴胡同时又是治疗疟疾之要药,有清热、和解、截疟的功能。
现在,张恒春·小柴胡颗粒根据小柴胡汤配制成为中成药,是广受欢迎的居家常备药品。
本方由柴胡、姜半夏、黄芩、党参、甘草、生姜、大枣组成,为黄色至棕褐色的颗粒,味甜。或为棕黄色的颗粒,味淡、微辛。解表散热,疏肝和胃。
张恒春·小柴胡颗粒,具有和解少阳之功效。用于少阳证之寒热往来,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呕恶、口苦咽干、耳聋目弦、舌苔薄白、脉弦而数者。
柴胡苦平升散,黄芩降泄,二者配伍,为和解少阳的基本结构。和解少阳为主,兼补胃气;以祛邪为主,兼补正气。邪气得解,胃气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