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聚糖肽注射液是不是治白癜风的药物 https://m-mip.39.net/zl/mipso_6991933.html
有这么一个群体,他们曾经仗剑卫国戍边,用忠诚为祖国和人民筑起安全的钢铁长城;如今,脱下军装,他们不改军人本色;从现役到退役,变了的是就业岗位,不变的是初心担当,在本职岗位上继续用忠诚建功祖国、服务人民。他们,就是退役军人。为庆祝建党周年,生动展现凉山喜德彝族老家广大退役军人在党领导下奋进新时代的良好精神风貌,进一步激励广大退役军人恪守初心、苦干实干,爱国奉献的热情、信心和力量,喜德县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局、喜德县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老兵心向党建功新喜德》系列报道。
退役军人创业故事之一阿尔阿合
阿尔阿合,现年46岁,是喜德县光明镇幸福村人,于年12月参军入伍,年12月退役。
阿尔阿合认为现在生活日益提高,追求美食的人越来越多,尤其四川美食代表“火锅”主要以麻和辣为主,花椒的“火锅”流行的地区如重庆、四川等地都备受青睐。
有了这样的想法,阿尔阿合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年他自筹资金40万元,在喜德县拉克乡新村承包土地开始种植青花椒。后来了解到种植中草药柴胡市场前景同样看好,于是从原来种植单一青花椒发展成为青花椒与中草药柴胡混合种植。年4月,阿尔阿合申请注册红火专业合作社。生产的青花椒主要销售给一些制作火锅底料、美食、专售当地特产的公司及零售商。中草药柴胡与省内企业答成协议,定向收购。可是,创业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面对困难和挫折,阿尔阿合常说,不见风雨哪有阳光和彩虹。凭着一股钻劲和韧劲,目前红火合作社种植基地达亩,种植青花椒株,柴胡种植面积亩。青花椒种植1年用散工人,柴胡种植1年用散工人。
他说“从年开始承包这花椒基地土地流转目前总共花了80多万其中东西部协作给了我40多万退役军人受管理局给我4万农业农村局每亩每年给元以前是没有什么收益的,现在今年挂果啦,肯定会有很好的收益”。
阿尔阿合的创业有了一定成效,但他没有忘记村里的贫困户。2年多来,他带动本村43户贫困户集体创业,每户贫困户每年增收元。为本村增加了25个务工岗位,每人每年增收0元。
“这片花椒地是阿尔阿合载的,我嘛年龄也大了,去不到外面打工了,现在在这里一天给我们80元,对我们是很有好处的,非常好”。正在在花椒基地务工的牛都伍呷跟我们说。
阿说伍加也表示很开心给他们提供了务工岗位,她说“我们在这里打工,然后离家里面也近,跟着阿尔阿合一天是80块钱,希望我们的花椒越来越好,感谢阿尔阿合给我们这个工作,卡沙沙”。
阿尔阿合说:下一步,他还要增加种植面积,混合种植中草药转向青花椒林下养殖花椒鸡,形成种植养殖为一体的生态合作,带动他们这村74户贫困户务工就业,让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退役军人创业故事之二陈德俊
眼前这片大棚位于喜德县冕山镇民主村。大棚里,数十名工人忙着给绿油油的葡萄、蔬果除草。自从建起了葡萄大棚,有一位年近50岁的彪形大汉总是忙忙碌碌,不难看出,他对这片大棚情有独钟。他就是退役军人陈德俊。年陈德俊退伍回到家乡,先后当过驾驶员、承包工程等工作。年,当选民主村支部书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陈德俊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年11月,陈德俊带领村两委成立了喜德县绿源种植专业合作社,积极努力争取上级和社会给予资金支持的同时,鼓励村民入股,种植大棚葡萄和油橄榄。目前已实现亩油橄榄和亩大棚葡萄种植,建成现代农业和特色产业基地亩。年收获油橄榄鲜果斤,葡萄鲜果15万斤,初见收益41万。年收获油橄榄鲜果1万斤,葡萄鲜果22万斤,共计收益52万元。这些天,在民主村葡萄种植园里,每天有50多人在这里打工,他们当中有来自西昌等地具有一定葡萄种植技术的人员,也有一部分本村的彝族贫困户。阿的伍果说,“这个老板和其他的老板不一样,脾气秉性很好,对我们很是照顾,所以我们才能在他这里打工这么久,我们有些地方做的不做的不到位的,他也会帮助我们,给我们钱,让我们在这他这里打工,然后我们在这里打工也是非常好的,可以挣一些柴米油盐的钱人也很好相处,他就专门照顾我们这些,不能到外面去打工的这些老人。我在这里打工三年啦根据天气的原因,如果天气热的话,一天工作八个小时,如果天气有点凉爽的话,我们也会工作九个小时前两年的话,给的是每天70元,现在是一天80元像我们这些老人,不能出去打工的阿,以前没有这片葡萄园的时候是没有零用钱的,挣不到零用钱的,现在在这里打工以后家里面的柴米油盐。也可以买一些柴米油盐呐像可以到外面打工的那些是很好的,比如像我们不能出去打工的,在这边葡萄园里面打工是非常好的,可以解决家里面的一些困难是非常好的”。“我今年63岁了,在这里打工年龄大了也不能到外面去打工,在这里一天给我们80块钱,非常卡莎莎”。沈伍果也开心的说到。在喜德县绿源种植专业合作社大门口,州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省级环境优美示范村、省级乡村振兴先进示范村、州级四好村、县级优秀党支部等荣誉称号格外醒目。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对民主村支部书记陈德俊和村两委带领群众不懈奋斗的褒奖。陈德俊说,这是荣誉,更是责任。陈德俊说:“我们下一步的打算呢产业的前期工作走入走入正轨的话,然后后期再发展产品的深加工以及我们的农业观光公园,让整个村的老百姓在这个园区的这个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种植了亩油橄榄和亩大棚葡萄种植这两个项目,我们也是经过多方调研考察。由老百姓共同出资入股然后我们来负责运作经过这三年的努力今年这个葡萄的长势看着也是非常喜人,按照我们的设想的话,今年要给老百姓达到利润分红前。三年老百姓有一定的土地收益和这个务工收入,那么我们这个整个园区欢迎这些所有的建档立卡户无条件进来务工,然后我们的股份也是包含了他们的所以通过这几年我们全村的52户建卡建档立卡户在去年,多多少少也分了一些红。进来务工的有16户,在我们园区也是达到了脱贫指标的”。退役军人创业故事之三尔古伍来尔古伍来,年12月入伍,年12月退伍。退伍后,尔古伍来一直想办养殖场,由于缺少资金,养殖场没办起来。经过一番思考,尔古伍来想到养蜂投资少、利润高,加之小的时候,家里就养了七八箱蜜蜂,对养殖蜜蜂有一定的经验,于是打定主意建一个蜜蜂养殖场。年,尔古伍来凑了20多万元,做了多个木箱,远赴贵州等地购买糖蜂,在米市、洛哈等地开始养蜂。没想到的是,他家养殖的蜜蜂当年冬天死去了一大半。随后,尔古伍来不断向专业人士请教,问题终于得到解决。目前,尔古伍来有蜂箱多个,今年4月产糖0余斤,10月份还可取糖0余斤,一年的毛收入70余万元,除去支付工人工资、运输等费用外,可实现纯收入约50万元。
小张是尔古伍来养蜂场的一名技术人员,曾在云南等地为养蜂专业户做技术指导,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挣到更多的钱。
他说,“在现在这个尔古老板养的这些蜜蜂之后我在这里给他搞这个管理从事这项工作我也不需要再出去打工感觉也是比较好的,然后养蜜蜂,这个前景还是比较可以的现在在这里管理这个蜜蜂比在比出去外面是强很多的,也可以照顾家庭”。
为帮助贫困户增收,尔古伍来还专门聘用了3名贫困户到养蜂场参与管理。
尔古伍来表示:现在国家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下一步,还准备把养蜂产业做大做强,带动更多人加入进来,共同致富,为乡村振兴出把力。
退役军人创业故事之四冯文瑞喜德县艮天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位于海拔米的喜德县北山乡自日莫村,是一家拥有00只鸡的养殖场。说起该养殖场的创办,有一名退役军人功不可没,他就是喜德县卫健局帮扶工作队队员冯文锐。年,冯文锐到北山驻村,一心想发展产业帮助当地贫困群众致富,思来想去决定引进企业办养殖场,并先后邀请多家公司实地考察,由于水源严重短缺,一看了之。冯文锐不愿善罢甘休,通过自己贷款、寻求亲戚朋友支持,凑了70多万元,建鸡舍、购鸡苗、买饲料、引水源、找工人,终于把养殖场办起来了。由于缺少养殖技术,没过多久,数千只鸡苗所剩无几,眼看养殖场办不下去了,冯文锐寝食不安。所幸的是,什邡市帮扶干部到北山调研得知这一情况后,积极出主意、想办法。随后引进什邡艮田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参与其中,为该养殖场点燃了新的希望。目前00只鸡苗陆续出栏,蛋鸡每月产蛋3万元左右。养殖场生意逐渐好起来,公司得到发展,带动了村集体经济,也为贫困群众增收找到了一条好路子。“我在这里打工已经两个多月了每个月给我们二千三,因为这里是我的家乡,也不方便出去在这里挣点零用钱也是可以的”衣合阿支说到。阿玉阿呷也说:“自从这个养殖养鸡场在这里以后,因为要照顾家庭,所以也不能出去外面打工,在这里打工非常好,每个月给我们2块钱,这样的话我们可以用来嗯,给孩子当生活费。和一些其他的用途,这个鸡场就在家附近,非常好”。驻村帮扶路上,冯文锐心中一直装着贫困群众。冯文锐说:“我是一名退伍军人,年,在北山乡子都自都村担任一名担任驻村工作队员,发现这里适合搞林下养殖,经过引进公司到北山乡来开展这个林下养殖,现在已经初见规模,也能给老百姓带来很多收益,下一步要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收益。把这个林下养殖鸡场做大做强”。退役军人创业故事之五高本春
高本春家住喜德县冕山镇新桥村二组,于年12月入伍,年退役。退伍后,还是单身汉的高本春选择外出务工,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老家在雅安汉源的姑娘赖安琴。在往后频繁的交往中,两人情投意合,终成眷属。结婚后,夫妇俩放弃继续在外打工,而是回到家乡种植车厘子,还成立了喜德县高本春种植养殖家庭农场。高本春告诉记者,他听说汉源的车厘子很好,价钱也不错,他还前往岳父岳母家进行了实地考察。年,高本春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购买株车厘子苗回到家乡进行种植,但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经过多方沟通之后,家里才勉强接受。因为车厘子的生长周期比较长,两、三年都不挂果,家里反对的声音更强烈了,他的内心也饱受煎熬,甚至有了放弃的念头。在漫长而又艰难的等待中,年,他亲手栽下的车厘子树终于开花了,红红的车厘子挂满了枝头。得知车厘子在冕山种植成功的消息,夫妻俩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在高本春家的种植园里,还能看见一种名叫“明日见”的橘柑,高德春介绍说,去年眼前的这棵柑橘树结出的果子有30多个,一个有7--8两,市场售价每斤6-7元。年初他又买了5万株柑橘苗进行种植,受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柑橘苗的嫁接工作直到今年三月才完成。挂过后,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看到自己面前这位不达目的绝不轻言放弃的丈夫,温柔贤惠的妻子赖安琴说:“我还是很支持我老公做车厘子的,虽然我们也会有不少的争吵,但是还是终于有了成效,我永远,我永远支持他,相信我们会越来越好的”。高本春的心里有仅有和他朝夕相处,支持他创业的妻子,还装着父老乡亲,特别是让增收困难群众。高本春说:“年,也是年年底吧,我跟我老婆,我们一家人回汉源去过春节。发现那边的车厘子,听他们说很有潜力,当时他们那里买卖块钱一斤,最差的也要80。过了春节,我们又亲自去考察了一下的确,和他们说的一样。所以我们就决定把苗子买回来,当时把苗子买回来的时候,父母非常反对。说是不能载,如果载啦,以后我们一家人生活怎么办?吃什么,土地也没有粮食也没有了,后面我们从各方面给父母做工作,我们买苗子已经花了两三千块钱,如果苗子买回来,不摘下去就白白花了几千块钱。然后我又跟他们讲了,在汉源那边车厘子的这个行情。后面也就没怎么反对了,摘下去,一年一年又都在管理,树子越长越好,结果到了两年三年四年以后,这个花一直都不开。这时候,父母就又更反对了你看,当时又不听,现在栽下去,左一年又一年不挂果,年年粮食,什么都要买来一家人吃什么是非常恼火的。所以我除了把这些树管理好以外,还出去打工。来运作家里面的开销。后来就到了去年以后,才逐渐看到果果开花啦,一八年就有了少量的花一九年以后,慢慢就逐步的就开花了,去年我就卖了四万多,四万多,5万块钱。各方面也就看着好起来了”。退役军人创业故事之六童鑫磊
位于喜德县两河口镇两河口村一组下街26号的兴鸿酒厂老板是一位名叫童鑫磊的退役军人,9年12月参军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武警战士,年12月退伍回到家乡开始办酒厂,主要经营各类粮食酒,窖酒,泡酒。年酒厂初具规模,年产量达30多吨,到年达到年产量50多吨,酒厂基本能实现自产自销。天有不测风,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导致酒厂滞销,十多万斤酒放在酒窖。与此同时酿酒的原材料价格上涨更是雪上加霜。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等相关部门的关心帮助下,童鑫磊凭借在部队练就的不服输的性格,振作精神,重拾信心,目前酒厂年产量可达70多吨。由于价廉物美,兴鸿酒厂生意一直很红火。
童鑫磊还从事生猪养殖生产。年养殖场首次出栏生猪两百多头。可他万万没想到是,年养殖场第二批猪苗刚引进不久,非洲猪瘟在国内肆虐,养殖场并没有幸免于难,损失惨重,初入正轨的养殖场瞬间陷入瘫痪。面对困难与挫折,童鑫磊不服输,在他的坚持和努力下,目前养殖场生猪年出栏量头,并开始母猪养殖。为满足用工需求,童鑫磊夫妻倆长期聘用了4名家庭困难群众,帮助贫困群众增收。
“家庭困难,有三个孩子在读书一个读大学,一个读高中,一个读初中。老板知道我家庭困难,所以叫我来酒厂烤酒,这个老板心好,所以叫我来打工,非常好”。员工阿的果果感恩的说。
员工衣合伍果也说:“我家是贫困户,我家三个孩子。一个读大学,一个读高中,一个读初中。老公到外面去打工了,我在这里打工,还可以照顾家庭。因为老了也不方便到外面去打工,这个酿酒老板叫我来这里打工,非常好。老板每个月给我元工资,让我照顾孩子”。
童鑫磊创业道路上步伐仍在继续。他说:“目前我将所有的事情交给我爱人打理,然后我腾出时间搞下一步的发展。下一步我们在这边,搞这个河梯改造,接了一点工程,搞了一个运输,在这边带动我们一些玩儿的一些比较好的小伙伴,还有我们当地的一些村民我们都发家致富,可以让他们搞这个工程,这样可以让大家挣一些那个零花钱,下一步我们这边还要搞那个,发展农业、养殖、木业这些。我们这些酿酒那些,有这个招子,很多这边这些老百姓到我这里来拿,取那些招子去养殖,我先给他们提供这些枣子,然后等他们养殖出来以后,我在给他们算这个成本,用我最低的成本来带动他们的养殖发家致富”。
退役军人创业故事之七李志明李志明,年11入伍,年复员回到家乡。年考入凉山卫校学习临床医学,年毕业后在县疾控中心工作,一干就是30年。
多年来,李志明发扬部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作风和高贵品质。4年8月,带领血防专业人员在鲁基乡大埂村查出急性血吸虫病一例,慢性血吸虫病32例,调查新增钉螺面积5万余平方米。5年7月血吸虫病防治中带领血防站全体人员,在疫区一呆就是两个月,调查常住人口近0人,查出急性血吸虫病人11例,慢性血吸虫病人19例,对全村人群以及牲畜进行了药物扩大化疗。由于疫情处置及时、措施得当,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杜绝了更大范围的传播和蔓延。李志明在血吸虫病专科门诊坐诊的8年里,为了更好地与病人交流,能从最基本的口语开始学习彝语,最后居然达到“彝汉双语坐诊”,诊所成了彝族老乡的县城歇脚点,成了彝族老乡信赖的亲人,平均每天门诊人次能达到10—20例。
8年-年,李志明全程参与完成了中国-默沙东艾滋病防治项目,为喜德县艾滋病防治模式及管理模式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方法和依据。年李志明退出领导岗位后,主动请缨参与喜德县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筹备成立等工作,担任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会长,积极协调,为喜德县艾滋病防治争取到国家更多项目资金支持。工作之余,李志明勤于笔耕。编写了《喜德县—年血吸虫病防治资料汇编》和《喜德县—年血吸虫病防治资料汇编》。其著作曾多次被人民日报、国家中药与保健杂志、国家医学信息等国家级刊物使用。
李志明工作业绩突出,受到上级充分肯定。曾荣获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先进个人、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先进个人、全州麻风病防治先进个人、全州艾滋病防治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从退役战士到地方医士,从一名普通的卫生员到一名副主任医师、从“血防人”到“防艾人”,李志明始终把自己的使命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紧紧连在一起。
县融媒体中心赵雄罗丽报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