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小百科柴胡

柴胡

柴胡,中药名。为《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药用部位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泥沙,干燥。是常用解表药。别名地熏、山菜、菇草、柴草。性味苦、辛、微寒,归肝、胆、肺经。有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截疟之功效。可以用于:

1.表证发热,少阳证。

2.肝郁气滞

3.气虚下陷,脏器脱垂,如:脱肛、子宫脱垂

4.寒热疟疾。

《神农本草经》:味苦,平。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味苦,平、微寒,无毒。主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除伤寒心下烦热,诸痰热结实,胸中邪逆,五脏间游气,大肠停积水胀,及湿痹拘挛,亦可作浴汤。久服轻身,明目,益精。

《雷公炮制药性解》李中梓:味苦,性微寒,无毒,入肝、胆、心胞络、三焦、胃、大肠六经。主伤寒心中烦热,痰实肠胃中,结气积聚,寒热邪气,两胁下痛,疏通肝木,推陈致新。

《本草纲目》:“治阳气下陷,平肝、胆、三焦、包络相火,及头痛眩晕目昏,赤痛障翳,耳聋鸣,诸疟,及寒热,妇人热入血室,经水不调。

柴胡不仅根部含有药理活性的有效成分,地上部分也有多种成分具有临床价值。传统用药中,主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ihue.com/chry/71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