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计字
1个视频
阅读需要14分钟
导读:柴胡具有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的功效。其功效的发挥,与其用量有相关。今天宝国叔就带你了解柴胡用量的奥秘。
中医不传之密在于量,不同的剂量会产生不同功效,在每个方剂中占有不同的地位。今天讲的柴胡就是这样一味差异特别大的中药。
柴胡:为清虚热中药,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胁胀痛、脱肛、子宫脱垂、月经不调。
诸多应用都离不开这三大功效:疏肝解郁、升举阳气、透表泄热。
疏肝解郁
肝为刚脏,“主疏泄、喜条达恶抑郁”。柴胡能入少阳经而主半表半里,其气味芳香清轻升散,可疏肝解郁,顺应肝的条达之性,发泄郁遏之气,善解肝郁,对于肝郁气滞者尤为有效。
最常见的就是逍遥散(丸):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煨姜、薄荷。这里的柴胡利用的就是性轻清辛散,疏肝解郁之功,与当归、白芍共为君药,共奏散敛互用,顺应肝之条达,发泄郁遏之气,以疏肝健脾。配伍茯苓、甘草、薄荷、煨姜、白术,诸药合用,疏肝解郁、养血调经,为解郁健脾良方。适用于肝郁气滞导致的胸肋乳房胀痛,月经不调,头晕目眩等症状。
这里的柴胡用量为15g。
升举阳气
李东垣云:“柴胡升也,能引中气升达于上。”柴胡性轻,具有升阳之行,可引中气升达于上。
常用于补中益气汤(丸):黄芪、当归、白术、炙甘草、人参、陈皮、柴胡、升麻。此方中,柴胡能升少阳之气、升麻能升阳气于至阴之下,二者配伍联用具有引脾胃清阳之气上升的功效,为佐药。再配合诸药功效药性,此方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效,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引起的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便溏久泻、肛门下坠、子宫脱垂等症。
这里的柴胡用量为6g。
透表泄热
古人用柴胡治疗伤寒邪存于少阳半表半里,症状表现为寒热往来、口苦耳聋、心烦喜呕、不思饮食等症状。少阳病宜以和解表里为主,多用小柴胡汤解之。
小柴胡汤(颗粒):柴胡、半夏、人参、甘草、黄芩、生姜、大枣。在本方中柴胡辛开升散,疏肝解郁,透表泄热,使少阳半表之邪得从外散,为君药之位。联合臣药黄芩,佐药半夏、人参、生姜、大枣,再用甘草调和诸药,扶正抗邪。共奏和解少阳、和胃降逆扶正祛邪之效。
这里的柴胡用量达到30g。
柴胡的用量与柴胡主要起作用的功效有关:
疏肝解郁宜10-20g,
升举阳气宜小于10g,
透表泄热宜大于20g。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