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亲我的宝贝百名儿科专家为您解答育儿难题
亲亲我的宝贝
为宝宝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宝妈们还记得柴胡注射液吗?6月11日,药监局再次发布公告,又叫停了一款儿童明星药!这款注射液是比柴胡注射液还要常见的药品。
宝妈们还记得我们上次说过的柴胡注射液被禁吗?
年6月11日,国家药监局再度发力,发布新一款儿童禁用药——双黄连注射液。
和柴胡注射液一样,国家药监局决定对双黄连注射液说明书进行修订,增加警示语:本品不良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并对进行修订。
同时明确要求在禁忌项下注明:4周岁及以下儿童、孕妇禁用!
如果说当初看到柴胡注射液被禁是惊喜的话,那么双黄连注射液的禁用就是狂喜了。
为啥呢?为啥呢?
双黄连注射剂可谓是儿童明星药中的明星药,具有清热解毒、清宣风热的功效。
它是由金银花、黄芩、连翘提取物制成,主要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也适用于病毒感染以及细菌感染的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扁桃体炎、咽炎等疾病。
双黄连注射剂的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但就是这种广泛应用的“明星药”屡次出现不良反应,甚至有致死亡病例,因此它也一直高居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榜单前列。
早在年11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就通报了双黄连注射剂引起的过敏反应。
通报发布后,国家中心仍陆续收到,有关双黄连注射剂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
年9月,监测中心又再度通报,全国接连发生3起注射双黄连注射液后发生不良反应致死病例。
在双黄连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中,过敏性休克所占比例在严重病例报告里超过了三分之一。
在儿童用药领域,更是滥用的重灾区,据资料来看,儿童严重不良反应病例中,有27%存在不同程度的超剂量用药现象。
细心的妈妈们看到这里可能已经发现了一个关键词“中药注射剂”,之前被禁用的柴胡注射液和参麦注射液,以及双黄连注射液都属于中药注射剂。
据统计,年到年间,中药注射剂连续占据中药不良反应排行的首位,年中国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统计的所有严重不良反应报告中,排名前20位的中成药均为中药注射剂。
在和年的《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显示中,儿童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涉及的药品剂型分布中,注射剂分别占到84.9%和83.5%。
纳尼?难道我们中国的传统医学不可靠吗?
有此类想法的妈妈们先不要着急,小编带着科普的心替大家找到了答案。
我们现在就来讲讲中药注射剂这个重灾区,到底中药注射剂为何频频被禁用?又是否与中医直接挂钩?
首先,现代医学属于科学范畴,临床用药讲究数据和循证证据说话,而中药注射液的成分复杂、疗效不确切、质量难以把控,所以就比较容易产生不良反应。
其次,我国中医讲究辩证施治,在中医的传统中丸散膏丹很多,但是这种千人一方的注射液剂型是没有例子可循的。
现今市面上的中药注射液,其实都是仿照西药注射液生产的药品,却又因顶着中医中药的名头,而不被要求按西药注射液标准进行严谨的临床试验。
并且,监管部门对中药注射剂的药名要求不像西药注射液一样严格。
因此中药注射液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夸大和暗示疗效,从而有许多误导患者的药名存在。
看来,这个锅,中医表示不背!
妈妈们对此很无奈,医院,医生开了这个药。我们也没办法啊,孩子病了总不能不看医生?
其实从年9月份开始,新版医保目录中,人社部限定了常用的26种中药注射液只能在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使用才能报销。
大医院对于使用这类容易发生过敏反应的药品的使用还是比较谨慎的。
退一万步说,医院使用此类药物发生严重过敏,大医院的抢救能力强,也能及时挽救。
事医院根本不进中药注射液,医务人员也基本上不会给患者使用中药注射液。
其实就儿童退烧来说,目前口服退烧药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已经非常成熟而有效了,副作用也较小,缓解鼻部症状也可以用海盐水冲洗鼻腔,没必要冒险去用中成药。
药品:对乙酰氨基酚
适用人群:3个月以上的儿童
服药剂量:每次每千克体重10-15毫克
服药时间:每4小时一次,一天最多5次
常见药品名称:泰诺林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
注意事项:蚕豆病患儿避免使用.
药品:布洛芬适用人群:6个月以上的儿童
服药剂量:每次每千克体重5-10毫克
服药时间:6小时一次,一天最多4次
常用药品:美林布洛芬混悬液
注意事项:脱水症、肾脏功能不好的患儿不适用,哮喘宝宝慎用
尽管药品监管在一步步前进,但仍然需要一段时间。我们能做的也许只有等待,以及化身超级妈妈多多了解更多科学育儿的知识,为宝宝抵御风雨。
超低团购,活动时间
6.15~6.18
亲亲我的宝贝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