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今天带领大家了解儿童常用中成药,给大家介绍几种临床常用的退热类及止咳类中成药,大家可结合小儿临床症状选用,家长请咨询儿科医师后选择适合患儿病情药物。
用于感冒发热的中成药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为棕褐色颗粒,味甘,微苦。主要成为为连翘,淡豆豉,薄荷,荆芥,栀子(炒),大黄,青蒿,赤芍,槟榔,厚朴,黄芩,半夏、柴胡、甘草,具有疏风解表,清热导滞的功效。常见用于小儿风热感冒挟滞证,症见:发热咳嗽,鼻塞流涕,咽红肿痛,纳呆口渴,脘腹胀满,便秘或大便酸臭,溲黄。
感冒清热颗粒
具有疏风散寒,解表清热的功效,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里面用的基本上都是驱风散寒的风药方中荆芥穗香窜,气味轻扬,长于发表散风,为君药;防风、苏叶疏风散寒,薄荷、柴胡疏风散热,葛根解肌退热,升津止渴,为臣药;桔梗、苦杏仁宣肃肺气,化痰止咳,白芷解表散风,通窍止痛,地丁清热解毒,芦根清热生津止渴,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奏疏风散寒,解表清热之效。这个药物非常简单,用了以后散寒的效果非常好。
感冒清热颗粒是散外寒的,我们可以再配一个清里热的药,比如说蒲地蓝。外寒阶段清里热的蒲地蓝是少量,比如用到半支。到了外寒里热阶段就可以正常用了,反而散外寒的感冒清热颗粒可以少用点,比如说半袋、四分之一袋等等。这个时候用的是双管齐下的方法。
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口服液)
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口服液)为儿童专用药,具有发汗解表,清里退热的作用。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组方中有清热的药,也有散寒的药。其中桂枝、柴胡是散寒的,黄芩是清热的,白芍是滋阴的,此方来源于《伤寒论》——柴胡桂枝汤,也就是柴胡汤,小柴胡汤和桂枝汤合起来。这个方子,有老中医的经验,对发热不退效果特别好。用于小儿外感发热,发热,头身痛,流涕,口渴,咽红,溲黄,便干等。为棕黄色颗粒,气微香,味苦、甜。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治感冒效果相当显著,是小儿感冒的首选药。
藿香正气水(滴丸、胶囊)
苍术、陈皮、厚朴(姜制)、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浸膏、广藿香油、紫苏叶油。辅料为:聚乙二醇、薄膜包衣预混剂。
本品为包薄膜衣的滴丸,除去薄膜衣后显棕色至棕褐色滴丸;气香,味辛、微甜、苦。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头痛昏重,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胃肠型感冒。
对呕吐、头痛等上焦症状的人效果比较明显。我一般推荐孩子服用藿香正气水,因为水剂起效主要在上焦。服用时可先将药水倒在杯中,再冲入约30毫升的热水趁热饮服,10分钟后再饮1杯热水。服后要避风,让孩子身体微微出汗。另外,服药时要忌食生冷、荤腥、油腻、酸辣等食物。如果腹泻明显,一般推荐使用丸剂剂型。因为丸剂会融化得慢些,这种剂型一般对中、下焦的效果更好。
用于外感咳嗽类的中成药
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
麻黄、苦杏仁、石膏、甘草、金银花、黄芪、连翘、板蓝根、鱼腥草、知母、麦冬
本品为棕红色液体,久置有少量沉淀,味苦、微甜。
清热、止咳、平喘、祛痰
清热解毒、宣肺止咳、化痰平喘。用于感冒、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
消热解毒,宣肺化痰。儿童感冒、发烧、反复咳嗽,用子热邪犯于肺卫所致发热汗出,微恶风寒,咳嗽,痰黄,或兼喘息,口干而渴等症。
小儿咳喘灵口服液
麻黄、石膏、苦杏仁、瓜蒌、板蓝根、金银花、甘草。
宣肺、清热,止咳、祛痰。
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
小儿定喘口服液
麻黄、苦杏仁(炒)、莱菔子、葶苈子、紫苏子等。
本品为棕褐色至黑褐色的液体;味甜、微苦。
清热化痰,宣肺定喘。用于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轻症,中医辨证属肺热咳喘者。症见:咳喘哮鸣,痰稠难咯,发热或不发热,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赤,苔黄。
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
山楂(炒)、槟榔、枳实、枇杷叶(蜜炙)、瓜蒌、莱菔子(炒)、葶苈子(炒)、桔梗、连翘、蝉蜕。
清热理肺、消积止咳。用于小儿食积咳嗽属痰热证,症见:咳嗽,以夜重,喉间痰鸣,腹胀,口臭等。
小本药服用方便,味微苦,治疗小儿食积咳嗽有很好的疗效。口服液中的辛弗林具有清热理肺,消积止咳的功效。此外,山楂(炒)、槟榔、枳实、瓜蒌、枇杷叶(蜜炙)、莱菔子(炒)、葶苈子(炒)、桔梗、连翘、蝉蜕等多种中草药也各有作用。其中,山楂开胃消食、活血化淤、平喘化痰、抑制细菌、治疗腹痛腹泻;枳实能破气消积,化痰散痞;枇杷叶能有效清肺止咳,降逆止呕;莱菔子消食除胀;桔梗祛痰止咳,并有宣肺、排脓作用;连翘可有效清热解毒。主要适用于感冒、咳嗽、多痰、支气管性气喘等症。药品更有针对性,相对来说也更安全。
小儿推拿,绿色疗法,常给宝宝推拿
提高宝宝的免疫力!
了解更多小儿推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