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以国
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
经验传承指导老师
辽宁省名中医
沈阳市优秀名中医
博士生导师
二级教授
学余思(52)不客观的说,一月的美在于茫然。
临近春节,忙碌是此时的主题,不经意间已是月末寒冬,对于很多人,一月的魅力在于当你切身捕捉到新的一年到来的真实感时,往往却只能抓住尾巴的那种虚幻与神秘。前不久几场姗姗来迟的雪仿若印信官文,更具仪式感的为冬季的降临定下基调。冬天是适合养生的季节,在此假借冬风,与各位读者共同分享关于中医、中药的一些小知识,一同走进生活,走近中医。
本周带来两味常用的中药“板蓝根”、“柴胡”,让我们共同了解关于它们的“故事”。
时疫、风温再荐板蓝根
金逸轩
感冒,亦称伤风、冒寒,发以风邪为患、卫表不和。见于四季,尤以春冬为甚。然其患有二:一者,受时令之气而发;二者,当非时之邪所感,称之时疫,病行广泛而证候相似。论其治则《素问》有言:“风者百病之始也……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痛恶寒”,而“其在皮者,汗而发之”。故审其脉证,辨其寒热,其寒者从温而发,其热者顺凉而解,方有辛温、辛凉二法。
而时疫者,四时不正之气也。《诸病源候论》言之:“是春时应暖而反寒,夏时应热而反冷,秋时应凉而反热,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病无长少,率相近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也。”然岁时“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时疫盛行,流感频发。夫晓其疾,通其理,防其患,病遂无以加身。
一日,与师畅谈。师因为在网上看到“板蓝根一药没有防治感冒之功”一文而叹息,且教导我们“中医方药经千年临床验证,是从活人身上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应当值得我们去尊重与认真学习。”故今再荐板蓝根,尽己之能,详述其用。
板蓝根,首载于《本草纲目》,其性寒,味苦,归心,胃经。功能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为菘蓝的干燥根,其叶便是被大家众所周知的大青叶一药。时行感冒为病,其病情较重,发病急,全身症状显著,具有广泛的传染性和流行性。《医医琐言》记载:“六淫之邪无毒不犯人”。时疫之邪,或侵犯肺卫;或直犯营血,逆传心包,神明受累,脑髓不利,机窍受阻;或直趋中焦,邪犯膜原,内见脾胃呆滞,外见卫气受困。终致卫受邪困,邪从气道侵及肺系,再由肺络入营,伤及心、胃。而板蓝根正可清热解毒,驱散时疫之毒;凉血以清营分之热;利咽方解咽干喉痛喘咳之弊。而疫气初犯,是否发病,则在乎正气之盛衰,疫毒之博寡。板蓝根一药既可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以治其症,又可在正气未衰,疫毒未盛之际驱邪外出而复机体以常,故在防治时疫感冒及风温感冒之时不可或缺。
而现代医学研究中,也有大量实验佐证,板蓝根在抗流感病毒、抗乙肝病毒、抗单纯疱疹病毒及抗柯萨奇病毒等方有显著作用。更有研究发现,板蓝根中的生物碱可直接抑制病毒、多糖成分可促进免疫和抗体的生成作用、醇提部位具有抗炎及缩短病程作用等。
《本草纲目》载其可治疗:“时气头痛,火热口疮,热病发斑,热毒下痢,喉痹、丹毒、黄疸、痄腮……”
《本草便读》载其“辟瘟,解毒,能凉血,逐疫,祛邪,并杀虫,肝胃收功,苦寒降热”。
《分类草药性》:“解诸毒恶疮,解毒去火”。
《日华子本草》:“治天行热毒”。
然而板蓝根性寒、味苦,虽因其性可直折火热之邪,但脾胃虚寒者,还是应注意服用。中药之用辨证为先,而轻言其无效者,可谓无稽之谈,荒谬之解,怎可因一己之见而否了我们中医的千年积淀呢?草木有灵,晓时节之变,解身体之殃,自是值得我们去敬畏与传承。
柴胡
董美辰
柴胡又名茈胡、地薰、山菜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本品有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的功效,在临床上主要治疗寒热往来、感冒发热、肝郁气滞、月经不调、胸胁疼痛、气虚下陷等症。我国柴胡属植物资源丰富,目前已报道了42个种,17个变种及7个变型。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等地,主产于黑龙江、辽宁、河北、河南、陕西、甘肃等省区。
柴胡具有良好的清热作用,《神农本草经》言其能治“寒热邪气”。《伤寒论》有小柴胡汤专治热传少阳,热入血室之证。《药性论》也谓其:“主时疾,内外热不解”。无论外感热邪或脏腑郁热均可使用,对一般的感冒、流行性的感冒症状、疟疾、肺炎等发热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张锡纯说:“肝气不舒畅者此能舒之”。在临床上运用柴胡治疗各种急慢性肝炎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其的药理研究表明,柴胡具有一定的疏肝作用。肝生郁热,绝大部分由于情况变化而产生肝郁,会出现烦躁,头晕,目眩,食欲不振,胃脘痛等证,这便是适用柴胡的主要特点。使用柴胡治疗后,患者食欲、精神状态及有嗜睡的症状得到了很好的效果,肝部的疼痛症状也会有很大好转或消失,肝脾有肿大现象的人群也可见一定的回缩。
柴胡的疏郁作用不仅限于肝,又长于疏达胃、胆、三焦之气机,谓:“善达少阳之木气,则少阳之气能疏通胃气之郁,而其结气、饮食、积聚自消化也。”
中医学认为,常见妇科疾病的形成原因有外感、内伤之异,其病机变化不外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和冲任督带损伤。妇人之病,治肝为先,故有“女子以肝为先天”之论,肝为刚脏,主藏血,疏泄人体气机。肝郁不舒常致气滞血瘀而引发妇科经带胎产诸疾,柴胡有开郁散结,疏肝理气,和解表里,并可升举阳气而有“木郁达之”“积则散之”“陷则举之”的作用,故为妇科常用药物。
脉弦细、口苦、咽干、目眩是少阳病的主要脉证。此乃邪客少阳,病在半表半里,正邪相争,胆火郁遏,枢机不利而致,除上述证候之外,尚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合称“柴胡八证”。柴胡剂始见于《伤寒论》,是仲景用于治疗少阳证的主要方剂,具有解郁调达气机的功效,它包括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加龙骨牡砺汤、柴胡桂枝汤、四逆散等。方中柴胡善于疏肝,解少阳气郁,同时柴胡能“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
点击下方标题阅读更多美文
预防感冒的对策
石门深处藏玄机
感受古代针灸经方的魅力
通知陈以国教授休假与出诊安排:
1月26日到2月12日出诊,
2月13日到2月25日休息,
2月26日恢复正常出诊。
请您据此酌情安排就诊时间,若有变动另行通知,祝您健康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