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麻黄

中医古今书籍在线/离线阅读

引子

在一个遥远的小山村里,住着一个老先生跟一个小徒弟。

老先生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到这个小村子,本来大家都不知道他会点医术的,只是偶尔一两次街坊邻居得伤风感冒或各类疑难杂病,老是缠缠绵绵治不好时,老先生总会建议他们去吃点什么药,或者自己上山去采些草药下来,往往药到病除,柳暗花明。

让村民不可思议的是,这老先生脾气很怪,从来不主动看病,病人找上他的门,他总是摇摇首,叫大家到镇上去找郎中。

而一旦这些村民们在镇上百治乏效时,确实没有办法,老先生总会飘然而至,给点建议,把令人皱眉的疾病,像扫灰尘那样扫到外面去了。

这老先生也带了一个小徒弟,名叫指月。小徒弟据说也是村里的孤儿,没有人要,老先生就把他养下来,在这偏僻的小山村里,你想要读书根本不大可能,但不知什么时候,老先生的竹篱茅舍里经常传出阵阵的读书声。

什么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

什么医之始,本岐黄,灵枢作,素问详,难经出,更洋洋......

什么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营养卫......

刚开始大家并不懂得,因为大家只知道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天天面朝黄土,背朝天。

除了得到最疑难的病,屡治不效,大家才会敲开老先生的竹篱茅舍,不然你要是随便去敲开,必然会被这老先生棒喝一顿。

所以村民对这古怪的老头子,既敬又畏,敬是因为敬重他能在村民危急的时候,出手相救,却从来不图回报,畏是畏他从来不给村民们面子,村民如果随意和上门来打搅老先生的清静,老先生必定勃然大怒。

所以竹篱茅舍里头,就只有朗朗的清秀童子读书的声音,当然还有风声雨声,以及鸟雀在枝头上啼叫的声音,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杂音。

后来村里一位能识文断字的读书人,跟大伙儿说,竹篱茅舍里传出来背书的声音,背的正是中医基础《药性赋》、《医学三字经》、还有《药性歌括四百味》......

大家才恍然大悟,这老先生要把自己医道的衣钵传给小徒弟了。

直到有一天,小徒弟兴高采烈地对老先生说,爷爷,你要我背的第一百本书,我背完了,你说等我一背完,你就会跟我讲这书里头的故事,是不是啊?

老先生捋着胡须,微笑地点点头说,是这么说过,好,从明天开始,我就跟你讲这些书里头的故事,也难得你在这几年短短时间,就背下这么多东西,爷爷当年也比不上你啊,呵呵......

麻黄篇

像伞一样把风寒挡出去的麻黄

竹篱茅舍在一片阵雨过后,显得格外清新。茅舍外面传来敲门声,小指月兴奋地放下手头的书本,从椅子上跳下来,小跑上去开门。

原来小指月想听爷爷讲故事,讲的是爷爷治病救人的故事,而且不单讲陈年旧事,还有当场号脉用药,把病人治好后,爷爷是怎么给小指月评讲的。

小指月最喜欢看到的是,这些痛苦的老人小孩怎么一吃了爷爷配的药,就高高兴兴地送来鸡蛋或青菜。小指月不是图那鸡蛋青菜,而是他喜欢看到大家的笑脸,不喜欢看到大家病苦的样子。他也想像爷爷那样,在药柜里抓来抓去几味药,就可以把乡亲们最苦恼的事情解除了。所以从小到大,小指月对百子柜里头的每一味药都充满了无限的遐想,都非常好奇,而且认为这里面的东西一定很神奇。

门开后,一个大叔扶着他的妻子,这妇人头上包着一条头巾,而且还用一只手,捂住头部。小指月把她领到诊桌前,老先生放下手头的一部古籍。原本他都会拒绝这些病人的,但想到小指月已经背完那么多典籍了,是时候给他喂喂招,让他开开窍了。所以老先生开始并不排斥大伙儿上来看病。

大叔比他妻子还着急地说,老先生,昨天我俩在庄稼地里干活下了大雨,都被淋湿了,她回来就喊头痛,越痛越厉害,又来麻烦您老人家了。

老先生先凝神静气,号号脉,点点头说,现在还怕冷吗?这妇人痛苦地点了点头说,全身上下没有一处舒服的,头也痛,好像痛到骨子深处去了。她还没说完,又呻吟了一声。老先生叫她伸出舌头来,一看舌淡苔薄白,便说,小指月这是啥脉象啊!小指月也跟着爷爷摸了一遍,说,好像是浮脉。

老先生望了一下指月说,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什么是好像啊!小指月才知道自己又含糊了,老爷爷最不喜欢别人马虎含糊,搞不清白的。指月马上肯定地说,是浮脉。

老先生又说,脉浮带紧,身体如同被绳索捆绑,头痛骨痛,又出不了汗,这该用什么呢?小指月马上反应过来,因为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果断地说,麻黄!

老先生点了点头说,还不赶快把麻黄汤写出来!

小指月,笔走龙蛇,但字又非常恭敬,这也是老先生一手调教出来的,看病写方子,字要快,但又不能潦草。如果写不快,必定会被爷爷责备,疾病是十万火急的事,不然怎么叫做疾病。你怎么能够耽搁时间呢?要分秒必争!

而方子应该工工整整,写得糊糊涂涂,不是一个真正郎中的作风。所以到背书到练毛笔字,爷爷没有不严格要求的,背书要吐字清晰,不能含含糊糊,毛笔字要清秀工整,不能潦潦草草。

病人还没有反应过来,一首漂亮的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就在一张泛黄的宣纸上铺展开来。

小指月问爷爷说,几剂啊?爷点点头说,治外感病如将,兵贵神速,一剂发其汗。老爷爷从来都是这样,能用一剂药解决问题的,绝不开第二剂。

想不到下午这大叔就高高兴兴地提来一篮鸡蛋,千恩万谢说,才喝第一碗身体就出汗,头不痛了,也不怕风了,毛巾都取下来了。

老爷爷点了点头说,这季节天无三日晴,雨湿多,到外面干活,别嫌麻烦,把蓑衣也带上。你伴儿底子差,招不得风冷露雨,要多休息几天。这大叔点点头,再次感谢后就回去了。

老先生随后便问小指月说,为什么用麻黄汤来治疗风寒头痛呢?

指月想了想说,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爷爷以前跟指月说,村民们干活出汗,一下子淋了雨,水气就会钻到毛孔里,令得毛孔关闭,发散不出去,所以不能出汗,头痛骨节痛。我们就用麻黄汤帮他身体皮肤发发汗,风寒就沿着毛孔原路返回,排出体外。

老先生又点了点头说,没错!麻黄乃肺经专药,肺主皮毛,皮毛闭郁,用麻黄可以直接打开肺气,开发腠理,使闭郁的风寒水湿宣发出去,身体像被绳索捆得紧紧的状态,一下子就松绑了。你看,这麻黄像不像一把伞,小指月看来看去,摇摇头说,爷爷我看像小管子,不像伞啊!

老先生笑笑说,它的形状是中空的,中空善通表里气,但它的性格却是辛温善于发散的。所以它像一把往外打开的散,你看雨湿淋进身体来,立马把伞往外挡回去,使皮表布上一层金钟罩之气。这样毛窍通畅,雨湿进不来,头痛骨节痛,怕冷都通通好了。

小指月点了点头,老爷爷总是喜欢用最通俗的物象来比喻医理药性,让指月听完后,永远都不会忘记。所以指月每次在跟爷爷看完病后,总会问爷爷,这些草药是为什么能治病的,是怎么治病的?爷爷总能够信手拈来,讲出一大堆让人心开疑解的道理来,这就是指月最喜欢听的中药世界里头的故事。

烟囱瓦片与麻黄

有一天,小指月正在烧火做饭,发现这次点火很奇怪,点着了,柴火烧出来烟,不能从上面走,怎么纷纷跑出来,搞得他直咳嗽。被烟熏得得直皱眉头,于是他便去问爷爷,今天灶炉怎么了?还没说完,又猛地咳了几下,气才顺了。

爷爷笑着说,你拿张梯子去,把烟囱通天口处的那片瓦拿走就行了。

小指月一知半解,不知道爷爷葫芦里卖什么药,怎么平白无故烟囱筒上面,怎么会用瓦片封起来,搞得烟出不了,自己在下面点火,被烟呛得直咳嗽,像熏地鼠一样。

不过爷爷总是意有所指,小指月一想到这里,便把咳嗽抛在脑后,兴奋地拿着梯子上去把遮盖在烟囱上的那片瓦拿走,再下来烧火做饭,烟就很自然地排出去了,人也不呛了,饭也做得很香。

小指月边吃饭边在想,爷爷这次搞什么?但看到墙上贴食不语三个字,便安心地吃饭。原来爷爷从小到大,吃饭都从不说话,他也是这样教小指月的。

吃饭不说话,说话不吃饭。

如果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爷爷必定会拿筷子敲小指月的头,让他看看上面写着什么。所以小指月从小就养成食不言的习惯。

好不容易挨到吃完饭,没等爷爷开口,小指月就连忙地问,爷爷,你为什么把烟囱筒用瓦片封起来,呛得我只打咳嗽呢?爷爷哈哈大笑说,你昨天不是问麻黄、杏仁、甘草这三味药为什么能治咳嗽吗?我今天不都告诉你了。

小指月马上想起,昨天一个病人来复诊,原来咳嗽咳得很厉害,又加上天气一变冷,甚至边咳边喘,爷爷只给他开了麻黄、杏仁、甘草这三味药。而且麻黄是用蜂蜜炙过的,虽然说小指月早就懂得麻黄乃宣肺平喘的要药,是治疗肺气壅遏喘咳的特效药,但始终不明白这里头的机理。

小指月不满足于表面上的药物功效作用,他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所以才反复地追着爷爷问,虽然他知道麻黄、杏仁、甘草,可以治疗风寒咳嗽,但不知道为何?为什么这个咳嗽甚至引起喘气的病人,在吃了止咳糖浆后,咳得更厉害,而一吃爷爷的麻黄、杏仁、甘草三味药,马上咳嗽就消失了?

爷爷这时看出了小指月的疑惑,便说了两句话,你看止咳之药像不像瓦片,把烟往下压,通宣理肺的麻黄像不像你爬上梯子,把瓦片往外揭?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

小指月跟爷爷一起哈哈大笑,指月终于明白爷爷的用心了。原来风寒闭阻毛孔,气机内外沟通失调,就像你用瓦片盖住烟囱筒一样,这该出的烟气废气出不来,人在里头当然被呛得直咳嗽。这时你只需要通宣理肺,而不是去喝止咳平喘的药水,把肺盖打开,让风寒散出去,马上胸中气机一转,咳喘乃散。爷爷不是教小指月去用什么药来止咳嗽,而是教小指月要懂得通过头痛人体内外气机,使气机通畅无阻,其咳自止。

这个烟囱就像房子的气管,它是跟天地沟通气机的,如果被风寒或者瓦片封住了,这样不能内外很好地沟通,人在里面当然难受了。难怪爷爷在最后告诉那病人说,以后要少吹风扇,少受风冷,原来这病人就是晚上睡觉喜欢当着风口,贪一时凉快,结果风寒,佷容易就外束肌表,导致肺气壅遏,咳嗽不止。最后爷爷写了五个字–“坐卧不当风”,送给这个病人。

小指月完全明白了这个道理,风寒束表是无形之气,把毛窍闭塞,而瓦片把烟囱筒封住,是拿有形的物体来比喻。爷爷是想通过这个巧妙的生活现象,来指向医道这轮明月,如果说烟囱筒是手指的话,那么医道这轮明月,就通过这个手指被指出来。

这也是老先生刚开始就给这小徒弟起名指月的道理。指月指非月,非指不见月。

麻黄解郁,妙在宣肺

有个村民,辛辛苦苦种了一大片的林木,想不到台风过来,把他经营了四五年的心血通通吹毁掉。第二天他看着满山横七竖八倒下的树木,整个人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沮丧失望无助悲伤,这些消积的情绪一一袭上来,让他一下子觉得扛不住了。

从此他长时间抑郁,默默不能食,家里怎么劝他都劝不了,几个月从来没有露过笑脸,甚至常见到他唉声叹气。一个经常辛勤劳作的人,被这样一打击,居然有点站不住脚,振作不起来。他到镇上找了好几个医生,不是逍遥散,就是柴胡疏肝散,发现疏肝理气,怎么疏来疏去,他还是没能露出笑脸,还是沉郁,不能自拔。

真是无情之草木,难以疗有情之疾病啊!

他不得已敲开了竹篱茅舍的门。从这里请走了一张普通得再也不能普通的方子——麻黄汤。

他拿到镇上仁和药房去抓药时,药房的掌早就认识到他了,而且这掌柜还是镇上一位名医,他一直对竹篱茅舍的老先生不服气,凭什么别人老治不好的病,一到他那里就治好了。这个顽固的抑郁症,连仁和药房的老掌柜都用药调理过,并且挖空心思,绞尽脑汁,把治疗抑郁症最特效的经方都亮出来了——小柴胡汤或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救逆汤。但发现这汤方下去,如同泥牛入海,不见任何波澜。大家一致认为,情志病非草木所能医,心病还须心药治,除非上天让他重新拥有一大片林木,但这天上掉馅饼的事,谁都知道不可能。

掌柜看到这娟秀的字迹,知道是老先生的小徒弟所写。因为这些年来,老先生都很少再动笔了,处方都是小徒弟代写了。方中仅仅四味药,麻黄、杏仁、桂枝、甘草。

这村民抑郁多个月,既没有外感风寒,头疼身痛,又没有恶寒发热,咳喘,更没有身上水肿,凭什么用麻黄汤呢?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这掌柜也就不再纠结,反正这病都治不好。

想不到这村民三天后,高高兴兴地扛着锄头上山,居然重新开始耕耘起林木来。昔日的抑郁如同烟消云散,今朝的喜乐溢于言表。村里的人虽然惊讶,但很快又归于平常,他们都知道这又是老先生手中的杰作。大家遥遥地望向半山腰的竹篱茅舍,不约而同地升起了一股高山仰止的敬佩。

最费解的不是别人,而是亲手抓过这麻黄汤的仁和老掌柜。这村民前后的反应,完全颠覆了老掌柜心目中无情草木难治有情疾病的思想,于是他马上登门造访。大家饮完一杯茶后,掌柜恭敬地向老先生行了个礼说,敢问老先生何以用麻黄汤治疗抑郁症。

老先生反问道,此人你摸过脉,脉象如何?因为这个村民反复在他药店抓过药,看过病,所以掌柜对这村民的脉象那是了然于胸,不假思索便说,双寸脉浮,双关脉弦硬、郁滞。

老先生又问道,此人汗出否?掌柜当然知道了,十问歌里头,一问寒热二问汗。这个村民没有怕冷畏寒,他早就问过。这生病期间,由于放弃了劳动,更是没怎么出过汗,甚至汗都出不来。但他不以为然,还是认为抑郁,双关脉郁结,应该疏肝理气。

老先生笑了笑说,脉浮,汗不出者,首先该干什么?小指月你说呢?指月马上应口答道,诸症当先解表,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掌柜一听,茅塞顿开,豁然大悟,一拍脑袋,我以为没有畏寒头疼身疼,就不能用麻黄汤,想不到老先生不是用麻黄来治风寒,而是用麻黄来解表治抑郁症。这真是打开了一扇治抑郁之门啊!似乎我阅览古籍无数,并无发现古籍中有此番记载啊!请问老先生是如何知道用麻黄汤来治抑郁症的呢?

老先生哈哈一笑说,《黄帝内经》曰,“诸气膹郁,皆属于肺”,故麻黄解郁,妙在宣肺!掌柜听后大喜,心中再次开悟,一下子将他以前的疑云重重都拨开了,好个麻黄解郁,妙在宣肺!

宣肺就像打开窗户一样,不单把风寒赶出体外,更把郁闷之气排出体外,只要脉浮无汗者,皆可用之,不比拘泥于胃寒怕冷头疼身疼。

老掌柜由衷地赞叹道,此言可以成为经典,可以发医者慧悟,老朽在此受教了!

小指月跟老爷爷相视而笑,这是他们每次把病人的疾病挽回来,每次把病人疑团拨开来后都归共同流露出来的表情。他们不为回报,只管能不能把病治好,把人们心中的疑团理顺。

小指月又想起爷爷不单是用麻黄汤帮这抑郁的村民解郁,还回想起当时那个村民来的场景。这村民来的时候,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一蹶不振。爷爷早知道这村民的过去,于是领着他到竹篱茅舍的一个角落去看,看什么呢?看一张刚刚织好又大又漂亮的蜘蛛网。

老爷爷说,昨天下场大雨,把这竹篱的蜘蛛网毁于一旦,蜘蛛没有寻死觅活,第二天马上重新振作,结出一张更漂亮的蜘蛛网。人不如蛛啊!

就是这么一句话、一刻钟的时间,却让这村民想了三天三夜。从此重振精神,继续耕山,在不久居然种上了更广阔的丛林,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人不是因为向大自然索取得多才幸福,而是因为他懂得不断地耕耘付出,不计收获,知足才能常乐;不断付出,才能幸福。往日的抑郁,在他重新拿起锄头,站立在田边山脚,挥洒汗水时,郁闷之气便通通随汗而解,随风而逝。

提壶揭盖与麻黄

攻城莫畏艰,攻书莫怕难。这是老先生耳提面命小指月读诵古籍最常用的一句话,今天小指月边读书,边打瞌睡。突然闻到一股芳香的清茶味,马上醒过神来。

“又梦游周公了!有没有见到仲圣、药王呢?”爷爷边笑边问小指月,一边还在桌台上沏着那壶他最喜欢的功夫茶。

小指月伸了下懒腰,打了下呵欠,揉了揉迷蒙的双眼,振作振作精神,走到桌边跟爷爷说,医圣、药王没见到,都是些麻黄、杏仁。

我老在想,爷爷用麻黄汤治风寒感冒,又治肺郁咳嗽,还治抑郁症,怎么前几天还用麻黄汤来利尿,治水肿,这个我想不明白。

爷爷笑了笑说,你还在想那个渔夫啊?小指月点点头说,没错!

原来一位渔夫有一天冒雨去捕鱼,一开始捕不到鱼,但他继续捕鱼。后来他全身被雨淋湿,还坚持捕,才捕到一丁点。一回到家来,满身湿漉漉,衣服也来不及换,马上就拿到市集上去卖。卖完后回来,就拉不出小便,也出不了汗,浑身上下畏寒怕冷,第二天偶尔拉出小便也拉不多,小肚子胀得难受,手脚都开始肿起来。实在坚持不住才上来看病。当时小指月一看到肿成这样子,当时就一震。因为他很少看到肿得像球一样的身体,硬梆梆的,连脉都不好号。

小指月边回忆边拿起茶壶,按住上面的那个通气小口,就往自己的茶杯上面注水,想不到水一滴也注不下来。小指月明明看到爷爷往茶壶里加满了水,以前泡茶都很轻松地来着关公巡城、凤凰三点头,很快就把茶沏好,可今天怎么像变魔术一样,把茶壶里的水都变走了。千呼万唤,这茶壶里的水都不肯出来。小指月一梦睡醒,口中正干渴,急着想要喝,这时爷爷明明给他沏茶,怎么就沏不出茶水呢?

小指月这时才从回忆渔夫的那个水肿案例里回过神来,看着爷爷,百思不得其解。爷爷这时问一句小指月,茶壶里的水怎么下不来呢?小指月愣了愣,想不明白。

爷爷笑了笑,接过茶壶,把按紧茶壶盖的那只手指,稍微一放,松了开来,茶壶口的茶水就源源不断地往茶杯里面注。小指月一直没有仔细思考过这个现象,今天爷爷做了一次这提壶揭盖倒茶水的动作,小指月似乎明白了些什么,但始终又像被一层窗纸隔住,还没有捅破。

还得由爷爷来揭晓这个脑筋急转弯,这个脑瓜子如果转不了弯,那很多道理都想不通。爷爷常跟小指月说,头破血流撞不破,拐个弯子绕得过。

当你为一个问题纠结缠住时,你可能废寝忘食,不打破砂锅问到底,势不干休,其实你不用继续钻牛角间,可能转个弯子就柳暗花明,又见一村,可能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现象,你就能够让心中破迷开悟,使疑团顿释。

这时爷爷说,这壶盖就像人体的肺盖,肺为五脏华盖,这壶出水之处,就像人的膀胱尿道。现在我把上面肺盖按紧,让它闭塞,茶壶下面水就下不来。然后我把按紧的手指一松开,这茶水就源源不断流下来。

中医认为肺为水之上源,你看这渔夫涉水淋雨,肺主皮毛的功能被雨湿所闭塞,所以畏寒无汗,脉浮紧,这种风寒湿一闭肺,马上就像壶盖上窍被按住堵塞一样,下窍小便自然出不来,排不畅。小便一旦排得不够顺畅,身体水液就停留开始肿胀起来。这就是古人所说提壶揭盖之法,通过麻黄汤宣通肺气,启上窍,开下窍,通过宣肺使小便源源不断出来,这样利水则肿消。

小指月哈哈大笑,我明白了,我明白了,难怪爷爷只给他开了一剂麻黄汤,没有一味专门利尿通淋的药,把风寒松解开来,小便就不受约束,轻轻松松下来,水肿也就消了。我刚开始老是在想,用什么药来利尿消肿好,却怎么也想不到经典上肺为水之上源这句话,只有肺气打开,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小指月一想通后,还没有喝茶,精神就一振,这时他跟爷爷同时会心一笑,举起茶杯来,慢慢地品尝着这壶令人清心开悟的智慧之茶。

麻黄

性温,味辛、苦。归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

体虚自汗、盗汗、虚喘及阴虚阳亢者禁服。

本文选自《小郎中学医记--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作者:曾培杰,陈创涛,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请支持、购买正版图书。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有医院就医

中药学知识

中药学总论

中草药的采集与炮制

《中药学》四气五味

《中药学》归经

《中药学》升降浮沉

《中药学》中草药的应用

《中药学》中药配伍

《中药学》中药用量

《中药学》中药服用法

中药解表药

中药清热药

中药泻下药

中药利水渗湿药

中药化湿药

中药祛风湿药

中药理气药

中药活血祛瘀药

中药止血药

中药消食药

中药驱虫药

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

中药祛寒药

中药开窍药

中药平肝息风药

中药安神药

中药补虚药

中药收敛药

中药其它药

具有肾毒性的中药

中药基本理论知识

中药的含义

中药的品种

中药的命名

中药的分类

中药的产地

中药的采集

中药的性能

五味 四气 升降浮沉

补泻 归经 毒性

中药的配伍

中药的用药禁忌

妊娠用药禁忌 配伍禁忌

中药的用药剂量

中药的服用法

中药炮制

《中药炮制》前言

中药炮制的起源和发展

中药炮制的意义和目的

中药炮制对药物性味功能的影响

中药炮制对药物成分的影响

中药炮制的加热和用水

中药炮制的常用辅料

中药炮制的工具

中药炮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药物的贮存

中药炮制的分类方法

中药炮制:修制法

中药炮制:切制法

中药炮制:水制法

中药炮制:火制法

中药炮制:水火共制法

中药炮制:其他制法

中医传统治法

解表法 涌吐法 泻下法 和解法

祛风法 祛暑法 祛湿法 润燥法

理气法 理血法 祛痰法 驱虫法

固涩法 补益法 治痈疡法 消导化积法

开窍通关法 表里双解法 温里回阳法

清热泻火法 重镇安神法 平息内风法









































昆明治疗白癜风医院
治愈白癜风光疗费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ihue.com/chry/12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