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连看皮肤病好吗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10901/9389885.html
点击蓝字
补益肝肾,收涩固脱。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
02
中药名:天然冰片(右旋龙脑)
本品为樟科植物樟Cinnamomumcamphora(L.)Presl的新鲜枝、叶经提取加工制成。
辛、苦,凉。归心、脾、肺经。
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用于热病神昏、惊厥,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胸痹心痛,目赤,口疮,咽喉肿痛,耳道流脓。
0.3~0.9g,入丸散服。外用适量,研粉点敷患处。
03
中药名:薏苡仁
本品为禾本科植物薏米Coixlacryma-jobiL.var.ma-yuen(Roman.)Stapf的干燥成熟种仁。
应注意与草珠子的区别:个头、腹沟宽度及深度。
生薏苡仁、麸炒薏苡仁,注意炮制品的遴选
甘、淡,凉。归脾、胃、肺经。
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脾虚泄泻,湿痹拘挛,肺痈,肠痈,赘疣,癌肿。
9~30g。
孕妇慎用。
04
中药名:墨旱莲
本品为菊科植物鳢肠EcliptaprostrateL.的干燥地上部分。
墨旱莲多夏至日采摘,女贞子多冬至日。即著名成药二至丸的组方
甘、酸,寒。归肾、肝经。
滋补肝肾,凉血止血。用于肝肾阴虚,牙齿松动,须发早白,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阴虚血热吐血、衄血、尿血,血痢,崩漏下血,外伤出血。
6~12g。
05
中药名:鬼箭羽
本品为卫矛科植物卫矛具翅状物枝条或翅状附属物。
苦、辛,寒;有毒。归肝、脾经。
破血通经,解毒消肿,杀虫。主治癥瘕结块,心腹疼痛,闭经,痛经,崩中漏下,产后瘀滞腹痛,恶露不下,疝气,历节痹痛,疮肿,跌打伤痛,虫积腹痛,烫火伤,毒蛇咬伤。
06
中药名:苍耳子
本品为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sibiricumPatr.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
炒苍耳子取净苍耳子,照清炒法炒至黄褐色,去刺,筛净。(毒性主要在刺中)
辛、苦,温;有毒。归肺经。
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用于风寒头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风疹瘙痒,湿痹拘挛。
3~10g。
07
中药名:马兜铃
本品为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的果实。
马兜铃(果实)、天仙藤(地上部分)版药典已去除,马兜铃(根)青木香版药典去除
苦,微寒。归肺、大肠经。清肺降气,止咳平喘,清肠消痔。用于肺热咳喘,痰中带血,肠热痔血,痔疮肿痛。
08
中药名:白果
本品为银杏科植物银杏GinkgobilobaL.的干燥成熟种子。
秋季叶尚绿时采收叶片为银杏叶
白果为裸子植物,种子没有果皮包被,外层肉质状为外种皮
甘、苦、涩,平;有毒。归肺、肾经。
敛肺定喘,止带缩尿。用于痰多喘咳,带下白浊,遗尿尿频。
5~10g。
09
中药名:佩兰
本品为菊科植物佩兰EupatoriumfortuneiTurcz.的干燥地上部分。
辛,平。归脾、胃、肺经。
芳香化湿,醒脾开胃,发表解暑。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恶,口中甜腻,口臭,多涎,暑湿表证,湿温初起,发热倦怠,胸闷不舒。
3~10g。
10
中药名:青葙子
本品为苋科植物青葙CelosiaargenteaL.的干燥成熟种子。
苦,微寒。归肝经。
清肝泻火,明目退翳。用于肝热目赤,目生翳膜,视物昏花,肝火眩晕。
9~15g。
本品有扩散瞳孔作用,青光眼患者禁用。
11
中药名:野菊花
本品为菊科植物野菊ChrysanthemumindicumL.的干燥头状花序。
注意野菊花和野菊属于不同种,非菊花的野生品,注意与胎菊进行性状鉴别(野菊花头状花序特别小,注意对比观察)
苦、辛,微寒。归肝、心经。
清热解毒,泻火平肝。用于疔疮痈肿,目赤肿痛,头痛眩晕。
9~15g。外用适量,煎汤外洗或制膏外涂。
12
中药名:乌蔹莓
本品为葡萄科植物乌蔹莓的干燥带叶茎藤(地方标准收录)
苦、酸,寒。
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用于痈肿,疔疮,痄腮,丹毒,风湿痛,黄疸,痢疾,尿血、白浊。
13
中药名:牛膝
本品为苋科植物牛膝AchyranthesbidentataBl.的干燥根。
道地药材,道地产区河南,注意与川牛膝鉴别
苦、甘、酸,平。归肝、肾经。
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用于经闭,痛经,腰膝酸痛,筋骨无力,淋证,水肿,头痛,眩晕,牙痛,口疮,吐血,衄血。
5~12g。
孕妇慎用。
14
中药名:花椒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花椒ZanthoxylumbungeanumMaxim.的干燥成熟果皮。
另一个来源为青椒
辛,温。归脾、胃、肾经。
温中止痛,杀虫止痒。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虫积腹痛;外治湿疹,阴痒。
3~6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15
中药名:葎草
本品为桑科植物葎草的干燥全草
本草可作药用,茎皮纤维可作造纸原料,种子油可制肥皂,果穗可代啤酒花H.lupulus用。
甘、苦、寒。归肺、肾经。
清热解毒,利尿通淋。主治肺热咳嗽,肺痈,虚热烦渴,热淋,水肿,小便不利,湿热泻痢,热毒疮疡,皮肤瘙痒。
16
中药名:柴胡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chinenseDC.干燥根。(习称北柴胡)
另一个药典来源为狭叶柴胡BupleurumscorzonerifoliumWilld.(习称南柴胡)
目前柴胡种类很多,药典收录两个品种,另外有藏柴胡、黑柴胡等、还有非伞形科的银柴胡,大家注意区分。注意:大叶柴胡BupleurumlongiradiatumTurcz.的干燥根茎,表面密生环节,有毒,不可当柴胡用。
辛、苦,微寒。归肝、胆、肺经。
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
3~10g
柴胡用量与用药目的有关。解表时用量较大,一般10g及以上;升举作用3~6g
17
中药名:西红花
本品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CrocussativusL.的干燥柱头。
注意与红花的区别
活血化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用于经闭癥瘕,产后瘀阻,温毒发斑,忧郁痞闷,惊悸发狂。
1~3g,煎服或沸水泡服。
孕妇慎用。
18
中药名:菟丝子
本品为旋花科植物菟丝子CuscutachinensisLam.的干燥成熟种子。
水试特点:加热煮至种皮破裂时,可露出黄白色卷旋状的胚,形如吐丝。
辛、甘,平。归肝、肾、脾经。补益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外用消风祛斑。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软,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肾虚胎漏,胎动不安,目昏耳鸣,脾肾虚泻:外治白癜风。
6~12g。外用适量。
19
中药名:苦参
本品为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flavescensAit.的干燥根。
性状特点:味极苦
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
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
4.5~9g。外用适量,煎汤洗患处。
20
中药名:决明子
本品为豆科植物钝叶决明CassiaobtusifoliaL.干燥成熟种子。
甘、苦、咸,微寒。归肝、大肠经。
清热明目,润肠通便。用于目赤涩痛,羞明多泪,头痛眩晕,目暗不明,大便秘结。
9~15g。
21
中药名:桔梗
本品为桔梗科植物桔梗Platycodongrandiflorum(Jacq.)A.DC.的干燥根。
饮片应注意与北沙参的区别
苦、辛,平。归肺经。
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
3~10g。
22
中药名:蒺藜
本品为蒺藜科植物蒺藜TribulusterrestrisL.的干燥成熟果实。
辛、苦,微温;有小毒。归肝经。
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用于头痛眩晕,胸胁胀痛,乳闭乳痈,目赤翳障,风疹瘙痒。
6~10g。
23
中药名金银花
本品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japonicaThunb.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饮片性状上应注意与山银花的区别。植物应注意与金银木区别,并注意采收时间。
甘,寒。归肺、心、胃经。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
6~15g。
24
中药名:虎杖
本品为蓼科植物虎杖PolygonumcuspidatumSieb.etZucc.的干燥根茎和根。
性状特点:根茎髓中有隔或呈空洞状
微苦,微寒。归肝、胆、肺经。
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止咳化痰。用于湿热黄疸,淋浊,带下,风湿痹痛,痈肿疮毒,水火烫伤,经闭,癥瘕,跌打损伤,肺热咳嗽。
9~15g。外用适量,制成煎液或油膏涂敷。
25
中药名:地榆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地榆SanguisorbaofficinalisL.的干燥根。
地榆为水火烫伤要药,常与上图虎杖配伍使用。
苦、酸、涩,微寒。归肝、大肠经。
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水火烫伤,痈肿疮毒。
9~15g。外用适量,研末涂敷患处。
26
中药名:丹参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miltiorrhizaBge.的干燥根和根茎。
丹参一味,功同四物
苦,微寒。归心、肝经。
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癥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疡肿痛。
10~15g。
为反药,不宜与藜芦同用。
27
中药名:红花
本品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tinctoriusL.的干燥花。
注意与西红花的区别
辛,温。归心、肝经。
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癥痕痞块,胸痹心痛,瘀滞腹痛,胸胁刺痛,跌扑损伤,疮疡肿痛。
3~10g。
孕妇慎用。
28
中药名:百部
本品为百部科植物对叶百部StemonatuberosaLour.的干燥块根。(药典还收录了蔓生百度和直立百部)
临床应注意百部炮制品的遴选问题。润肺止咳为蜜百部,杀虫灭虱为生百部
甘、苦,微温。归肺经。
润肺下气止咳,杀虫灭虱。用于新久咳嗽,肺痨咳嗽,顿咳;外用于头虱,体虱,蛲虫病,阴痒。蜜百部润肺止咳。用于阴虚劳嗽。
3~9g。外用适量,水煎或酒浸。
29
中药名:百合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卷丹LiliumlancifoliumThunb.的干燥肉质鳞叶。(另外药典还收录了百合和细叶百合)
甘,寒。归心、肺经。
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用于阴虚燥咳,劳嗽咳血,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
6~12g。
30
中药名:紫菀
本品为菊科植物紫菀AstertataricusL.f.的干燥根和根茎。
临床多用炮制品:蜜紫菀
辛、苦,温。归肺经。
润肺下气,消痰止咳。用于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劳嗽咳血。
5~10g。
31
中药名:叶下珠
本品大戟科植物叶下珠的干燥全草
植物应注意与蜜甘草的区别
甘、苦,凉。归肝、肺经。
清热平肝,利水解毒。用于肠炎,痢疾腹泻,传染性肝炎,肾炎水肿,尿路感染,小儿疳积,疮痛,蛇虫咬伤,口疮,头疮,无名肿毒。
内服:15~30g(鲜品30~60g)。外用:捣敷。
32
中药名:牵牛子
本品为旋花科植物圆叶牵牛Pharbitispurpurea(L.)Voigt的干燥成熟种子。(药典另一个品种来源为裂叶牵牛)
种子灰黑色或淡黄白色,又称黑丑或白丑
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泻水通便,消痰涤饮,杀虫攻积。用于水肿胀满,二便不通,痰饮积聚,气逆喘咳,虫积腹痛。
3~6g。入丸散服,每次1.5~3g。
孕妇禁用;不宜与巴豆、巴豆霜同用(属于十九畏)。
33
中药名山药
本品为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oppositaThunb.的干燥根茎。
甘,平。归脾、肺、肾经。
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麸炒山药补脾健胃。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15~30g。
34
中药名:地锦草
本品为大戟科植物斑地锦EuphorbiamaculataL.的干燥全草。(药典收录另一品种为地锦,叶片没有斑点)
辛,平。归肝、大肠经。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湿退黄。用于痢疾,泄泻,咯血,尿血,便血,崩漏,疮疖痈肿,湿热黄疸。
9~20g。外用适量。
35
中药名薤白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小根蒜AlliummacrostemonBge的干燥鳞茎。(药典收录另一品种为薤)
小根蒜略呈卵圆形,薤相对呈长卵圆形
辛、苦,温。归心、肺、胃、大肠经。
通阳散结,行气导滞。用于胸痹心痛,脘腹痞满胀痛,泻痢后重。
5~10g。
36
中药名:鸡矢藤
本品为茜草科植物鸡屎藤的干燥藤茎
和性药。除湿,消食,止痛,解毒。用于消化不良,胆绞痛,脘腹疼痛,湿疹,疮疡肿毒等。
37
中药名:知母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asphodeloidesBge.的干燥根茎。
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6~12g。
38
中药名:白芍或赤芍的来源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lactifloraPall.的干燥根。
赤芍除芍药外还有另一来源,川赤芍。白芍和赤芍主要区别为加工方式不同(也有说白芍为栽培,赤芍为野生)
苦、酸,微寒。归肝、脾经。
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胁痛,腹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
6~15g。
为反药,不宜与藜芦同用。
39
中药名:射干
本品为鸢尾科植物射干Belamcandachinensis(L.)DC.的干燥根茎。
注意与川射干的区别:川射干为鸢尾科植物鸢尾IristectorumMaxim.的干燥根茎。
苦,寒。归肺经。
清热解毒,祛痰,利咽。用于热毒痰火郁结,咽喉肿痛,痰涎壅盛,咳嗽气喘。
6~10g。
40
中药名:棕榈
本品为棕榈科植物棕榈Trachycarpusfortunei(Hook.f.)H.Wendl.的干燥叶柄。
本品非煅不入药,临床使用炮制品棕榈炭
苦、涩,平。归肺、肝、大肠经。
收敛止血。用于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
3~9g,炮制后用。
41
中药名:牛蒡子
本品为菊科植物牛蒡ArctiumlappaL.的干燥成熟果实。
注意入药部位为果实,注意水飞蓟果实充当伪品
辛、苦,寒。归肺、胃经。
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用于风热感冒,咳嗽痰多,麻疹,风疹,咽喉肿痛,痄腮,丹毒,痈肿疮毒。
6~12g。
42
中药名:益母草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LeonurusjaponicusHoutt.的新鲜或干燥地上部分。
注意与夏至草的区别(高矮、花期、花色方面进行区别)
苦、辛,微寒。归肝、心包、膀胱经。
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水肿尿少,疮疡肿毒。
9~30g;鲜品12~40g。
孕妇慎用。
43
中药名:旋覆花
本品为菊科植物旋覆花InulajaponicaThunb.或欧亚旋覆花InulabritannicaL.的干燥头状花序。(次图片植物未定种,欢迎留言指导二者区别,谢谢)
临床使用注意包煎
苦、辛、咸,微温。归肺、脾、胃、大肠经。
降气,消痰,行水,止呕。用于风寒咳嗽,痰饮蓄结,胸膈痞闷,喘咳痰多,呕吐噫气,心下痞硬。
3~9g,包煎。
44
中药名:无花果/无花果叶
桑科植物无花果的果实或叶入药
无花果
甘,凉。归肺胃、大肠经。
清热生津,健脾开胃,解毒消肿。主治咽喉肿痛,燥咳声嘶,乳汁稀少,肠热便秘,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泄泻,痢疾,痈肿,癣疾。
无花果叶
甘、微辛,平,有小毒
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主治湿热泄泻,带下、痔疮、痈肿疼痛,瘰疬。
45
中药名:铁苋菜
本品为大戟科植物铁苋菜带花、果的干燥地上部分
苦,涩,凉。归心、肺经。
清热解毒,利湿,收敛止血。
用于肠炎,痢疾,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痈疖疮疡,湿疹
46
中药名:(土)藿香
本品为唇形科藿香的干燥地上部分。
注意本品非药典收载的广藿香,本品习称土藿香
功能主治与广藿香基本一致,只是含量不及广藿香。
辛,微温。归脾、胃、肺经。
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表解暑。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表证,湿温初起,发热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
3~10g。
47
中药名:木贼
本品为木贼科植物木贼EquisetumhyemaleL.的干燥地上部分。
甘、苦,平。归肺、肝经。
疏散风热,明目退翳。用于风热目赤,迎风流泪,目生云翳。
3~9g。
48
中药名:月季花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月季RosachinensisJacq.的干燥花。
注意与玫瑰花的区别:饮片通过花托,植物通过叶片质地、小叶数量、花蕊特点等来区分。
甘,温。归肝经。
活血调经,疏肝解郁。用于气滞血瘀,月经不调,痛经,闭经,胸胁胀痛。
3~6g。
49
中药名:小蓟
本品为菊科植物刺儿菜Cirsiumsetosum(Willd.)MB.的干燥地上部分。
注意与大蓟的区别
甘、苦,凉。归心、肝经。
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用于衄血,吐血,尿血,血淋,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5~12g。
50
中药名:松花粉
本品为松科植物马尾松PinusmassonianaLamb.、油松PinustabulieformisCarr.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花粉。
甘,温。归肝、脾经。
收敛止血,燥湿敛疮。用于外伤出血,湿疹,黄水疮,皮肤糜烂,脓水淋漓。
外用适量,撒敷患处。
51
中药名:石榴皮
本品为石榴科植物石榴PunicagranatumL.的干燥果皮。
酸、涩,温。归大肠经。
涩肠止泻,止血,驱虫。用于久泻,久痢,便血,脱肛,崩漏,带下,虫积腹痛。
3~9g。
52
中药名:蒲公英
本品为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acummongolicumHand.-Mazz.、碱地蒲公英TaraxacumborealisinenseKitam.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
苦、甘,寒。归肝、胃经。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疬,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
10~15g。
53
中药名:玫瑰花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玫瑰RosarugosaThunb.的干燥花蕾。
注意与月季花饮片鉴别
甘、微苦,温。归肝、脾经。
行气解郁,和血,止痛。用于肝胃气痛,食少呕恶,月经不调,跌扑伤痛。
3~6g。
54
中药名:马蔺
马蔺的全草、种子和根都可以入药(孕妇禁用):
马蔺(全草)
甘、平,归肾、膀胱、肝经
清热解毒、利尿通淋。
马蔺子(种子)
甘、平,归肝、脾、胃、肺经
清热利湿、止血解毒。现代药理研究马蔺子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马蔺根(根)
甘、平,归肺、大肠、肝经
清热解毒、活血利尿
55
中药名:泽漆
本品为大戟科植物泽漆的全草
性寒、味苦,有毒
利尿消肿,化痰散结,杀虫止痒。用于腹水,水肿,肺结核,颈淋巴结结核,痰多喘咳,癣疮。用量4.5~9g。
56
中药名:香加皮
本品为萝藦科植物杠柳PeriplocasepiumBge.的干燥根皮。
注意与五加皮、地骨皮的区别(性状及临床应用)香加皮有特异的香气。注意香加皮的毒性。
辛、苦,温;有毒。归肝、肾、心经。
利水消肿,祛风湿,强筋骨。用于下肢浮肿,心悸气短,风寒湿痹,腰膝酸软。
3~6g。
不宜过量服用。
57
中药名:地黄/熟地黄/鲜地黄
本品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glutinosaLibosch.的新鲜或干燥块根或加工品。
(秋季釆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鲜用;或将地黄缓缓烘焙至约八成干。前者习称“鲜地黄”,后者习称“生地黄”;生地黄经酒蒸或酒炖后加工成“熟地黄”。)
鲜地黄甘、苦,寒。归心、肝、肾经。
生地黄甘,寒。归心、肝、肾经。
熟地黄甘,微温。归肝、肾经。
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咽喉肿痛。
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津伤便秘,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
熟地黄补血滋阴,益精填髓。用于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鲜地黄12~30g。
生地黄10~15g。
熟地黄9~15g。
58
中药名:半边莲
本品为桔梗科植物半边莲LobeliachinensisLour.的干燥全草。
注意与半枝莲的区别,(二者科属不同,半枝莲为唇形科植物,有唇形科植物的特点。饮片特点也区别很大,半边莲草本很低矮,有点垂盆草的感觉,干燥后一条一条的,半枝莲茎四棱,且有小搓斗样盾片)
辛,平。归心、小肠、肺经。
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用于痈肿疔疮,蛇虫咬伤,臌胀水肿,湿热黄疸,湿疹湿疮。
9~15g。
59
中药名:大枣
本品为鼠李科植物枣ZiziphusjujubaMill.的干燥成熟果实。
注意与酸枣仁来源的区别
注意临床炮制品,北京地区习惯用乌枣
甘,温。归脾、胃、心经。
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用于脾虚食少,乏力便溏,妇人脏躁。
6~15g。
60
中药名:萝藦
萝藦科植物萝藦的干燥地上部分
甘、温。
补肾强壮。用于肾亏遗精,乳汁不足,脱力劳伤。
全株可药用:果可治劳伤、虚弱、腰腿疼痛、缺奶、白带、咳嗽等;根可治跌打、蛇咬、疔疮、瘰疬、阳萎;茎叶可治小儿疳积、疔肿;种毛可止血;乳汁可除瘊子。茎皮纤维坚韧,可造人造棉。
61
中药名:泽兰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毛叶地瓜儿苗LycopuslucidusTurcz.var.hirtusRegel的干燥地上部分。
植物特点注意与佩兰的区别,临床应用应用泽泻相鉴别
苦、辛,微温。归肝、脾经。
活血调经,祛瘀消痈,利水消肿。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血腹痛,疮痈肿毒,水肿腹水。
6~12g。
62
中药名:龙葵
本品为茄科植物龙葵全草入药,有的地方标准收载的是除去根的地上部分。
注意与茄科白英的区别。
苦、微甘,寒。归心、肾经。有小毒。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用于疔疮痈肿,尿路感染,小便不利,肿瘤
9~30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63
中药名:夏枯草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PrunellavulgarisL.的干燥果穗。
果穗入药,注意入药部位
辛、苦,寒。归肝、胆经。
清肝泻火,明目,散结消肿。用于目赤肿痛,目珠夜痛,头痛眩晕,瘰疬,瘿瘤,乳痈,乳癖,乳房胀痛。
9~15g。
64
(图片来源于中国植物图像库
逐水消肿,通利二便;外用解毒散结。用于水肿胀满,二便不通;外治痈肿疮毒。
3~9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孕妇禁用。
65
中药名:急性子
本品为凤仙花科植物凤仙花ImpatiensbalsaminaL.的干燥成熟种子。(茎枝入药为凤仙透骨草)
凤仙花靠果实弹力来传播种子,当凤仙花果实成熟后,只要轻轻一碰,或风用力一吹,果实就迫不及待迸裂开来,散播出种子,这也是它中药名为急性子的由来。
急性子
微苦、辛,温;有小毒。归肺、肝经。
破血,软坚,消积。用于癥瘕痞块,经闭,噎膈。
3~5g。
孕妇慎用。
凤仙透骨草
苦、辛,平;有小毒。归肺、心经。
祛风止痛,活血通经。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屈伸不利。
6~9g;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患
66
中药名:仙鹤草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龙芽草AgrimoniapilosaLedeb.的干燥地上部分。
龙芽草叶片特殊,有大小2种,有句顺口溜“大叶大,小叶小,大叶小叶龙芽草”
苦、涩,平。归心、肝经。
收敛止血,截疟,止痢,解毒,补虚。用于咯血,吐血,崩漏下血,疟疾,血痢,痈肿疮毒,阴痒带下,脱力劳伤。
另外因为可以补虚,治疗脱力劳伤,有个别名叫“脱力草”
67
中药名:柽柳
本品为柽柳科植物柽柳,嫩枝叶入药。
甘、辛,平。归肺、胃、心经。
疏风,解表,透疹,解毒。主治风热感冒,麻疹初起,疹出不透,风湿痹痛,皮肤瘙痒。
68
中药名:瞿麦
本品为石竹科植物石竹DianthuschinensisL.的干燥地上部分。(药典另一个来源为瞿麦DianthussuperbusL.)
注意于瞿麦的差异,主要表现的花冠,瞿麦花呈流苏状。
苦,寒。归心、小肠经。
利尿通淋,活血通经。用于热淋,血淋,石淋,小便不通,淋沥涩痛,经闭瘀阻。
9~15g。
孕妇慎用。
69
中药名:凌霄花
本品为紫葳科植物凌霄Campsisgrandiflora(Thunb.)K.Schum.或美洲凌霄Campsisradicans(L.)Seem.的干燥花。
第一张图片为凌霄花,第二张为美洲凌霄。区别点如下:凌霄花,花萼较美洲凌霄花萼长;美洲凌霄较凌霄花萼质厚,故美洲凌霄又称为厚萼凌霄。
甘、酸,寒。归肝、心包经。
活血通经,凉血祛风。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癥瘕,产后乳肿,风疹发红,皮肤瘙痒,痤疮。
5~9g。
孕妇慎用。
70
中药名:半枝莲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半枝莲ScutellariabarbataD.Don的干燥全草。
注意与半边莲的区别。
辛、苦,寒。归肺、肝、肾经。
清热解毒,化瘀利尿。用于疔疮肿毒,咽喉肿痛,跌扑伤痛,水肿,黄疸,蛇虫咬伤。
15~30g。
71
中药名:垂盆草
本品为景天科植物垂盆草SedumsarmentosumBunge的干燥全草。
饮片注意与马齿苋相鉴别,马齿苋的果实种子特点,像一个装满黑芝麻的小碗。
甘、淡,凉。归肝、胆、小肠经。
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用于湿热黄疸,小便不利,痈肿疮疡。
15~30g。
72
中药名:大蓟
本品为菊科植物蓟CirsiumjaponicumFisch.exDC.的干燥地上部分。
注意与小蓟的区别
甘、苦,凉。归心、肝经。
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9~15g。
73
中药名:金荞麦
本品为蓼科植物金荞麦Fagopyrumdibotrys(D.Don)Hara的干燥根茎。
蓼科植物,具有蓼科植物典型特征托叶鞘,第一张和第二张特征均比较明显。
微辛、涩,凉。归肺经。
清热解毒,排脓祛瘀。用于肺痈吐脓,肺热喘咳,乳蛾肿痛。
15~45g,用水或黄酒隔水密闭炖服。
74
中药名:白屈菜
本品为罂粟科植物白屈菜ChelidoniummajusL.的干燥全草。
本品有毒
苦,凉;有毒。归肺、胃经。
解痉止痛,止咳平喘。用于胃脘挛痛,咳嗽气喘,百日咳。
9~18g。
75
中药名:菊花
本品为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morifolium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
注意与野菊花的区别
甘、苦,微寒。归肺、肝经。
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疮痈肿毒。
5~10g。
76
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nuciferaGaertn.9个入药部位:叶、种子、种子中的干燥幼叶及胚根、根茎节部、成熟果实、雄蕊、花托、花蕾。
①叶入药:荷叶;
②种子入药:莲子;
③种子中的干燥幼叶及胚根入药:莲子心;
④根茎节部入药:藕节;
⑤成熟果实入药:石莲子;
⑥雄蕊入药:莲须;
⑦花托入药:莲房;
⑧花蕾入药:莲花;
⑨叶柄入药:荷梗
77
中药名:鱼腥草
本品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HouttuyniacordataThunb.的新鲜全草或干燥地上部分。
注意白色部分不是花的花瓣,中间才是一束穗状花序。在入煎剂时,应后下,不宜久煎。
辛,微寒。归肺经。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用于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热痢,热淋,痈肿疮毒。
15~25g,不宜久煎;鲜品用量加倍,水煎或捣汁服。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
78
中药名:玉竹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玉竹Polygonatumodoratum(Mill.)Druce的干燥根茎。
甘,微寒。归肺、胃经。
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用于肺胃阴伤,燥热咳嗽,咽干口渴,内热消渴。
6~12g。
79
中药名:侧柏叶/柏子仁
本品为柏科植物侧柏Platycladusorientalis(L.)Franco的干燥枝梢和叶,种仁入药为柏子仁
侧柏的特点:生鳞叶的小枝细,向上直展或斜展,扁平,排成一平面。
侧柏叶(枝梢和叶)
苦、涩,寒。归肺、肝、脾经。
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生发乌发。用于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下血,肺热咳嗽,血热脱发,须发早白。6~12g。外用适量。
柏子仁(种仁)甘,平。归心、肾、大肠经。养心安神,润肠通便,止汗。用于阴血不足,虚烦失眠,心悸怔忡,肠燥便秘,阴虚盗汗。3~10g。
80
中药名:马齿苋
本品为马齿苋科植物马齿苋PortulacaoleraceaL.的干燥地上部分。
蒴果圆锥形,内含多数细小黑色种子。像盛了一碗黑芝麻的小碗。
酸,寒。归肝、大肠经。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用于热毒血痢,痈肿疔疮,湿疹,丹毒,蛇虫咬伤,便血,痔血,崩漏下血。
81
中药名:艾叶
本品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argyiLevl.etVant.的干燥叶。
艾叶:叶形为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粗锯齿。(注意与野艾蒿(有地方称为水蒿)的区别)
辛、苦,温;有小毒。归肝、脾、肾经。
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湿止痒。用于吐血,衄血,崩漏,月经过多,胎漏下血,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外治皮肤瘙痒。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
3~9g。外用适量,供灸治或熏洗用。
82
中药名:蓖麻子
本品为大戟科植物蓖麻Ricinus
泻下通滞,消肿拔毒。用于大便燥结,痈疽肿毒,喉痹,瘰疬。
2~5g。外用适量。
83
中药名:大皂角/猪牙皂/皂角刺
本品为豆科植物皂荚GleditsiasinensisLam.的成熟果实(大皂角)、不育果(猪牙皂)或干燥棘刺(皂角刺)。
注意三种不同入药部位,并注意皂角刺的常见伪品日本皂刺。正品皂角刺为长圆锥形,伪品皂角刺较扁平。皂荚树也是古人的洗涤剂。
大皂角
辛、咸,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
祛痰开窍,散结消肿。用于中风口噤,昏迷不醒,癫痫痰盛,关窍不通,喉痹痰阻,顽痰喘咳,咳痰不爽,大便燥结;外治痈肿。
孕妇及咯血、吐血患者忌服。
猪牙皂
辛、咸,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
祛痰开窍,散结消肿。用于中风口噤,昏迷不醒,癫痫痰盛,关窍不通,喉痹痰阻,顽痰喘咳,咯痰不爽,大便燥结;外治痈肿。
孕妇及咯血、吐血患者禁用。
皂角刺
辛,温。归肝、胃经。
消肿托毒,排脓,杀虫。用于痈疽初起或脓成不溃;外治疥癣麻风。
84
中药名:木瓜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Chaenomelesspeciosa(Sweet)Nakai的干燥近成熟果实。
注意木瓜与“光皮木瓜”、水果“番木瓜”的区别。
酸,温。归肝、脾经。
舒筋活络,和胃化湿。用于湿痹拘挛,腰膝关节酸重疼痛,暑湿吐泻,转筋挛痛,脚气水肿。
6~9g。
85
中药名:酸枣仁
本品为鼠李科植物酸枣ZiziphusjujubaMill.var.spinosa(Bunge)HuexH.F.Chou的干燥成熟种子。
注意与理枣仁的区别,常见伪品兵豆染色。
甘、酸,平。归肝、胆、心经。养心补肝,宁心安神,敛汗,生津。用于虚烦不眠,惊悸多梦,体虚多汗,津伤口渴。
10~15g。
86
中药名:北沙参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菜GlehnialittoralisFr.SchmidtexMiq.的干燥根。
来源上注意与南沙参的区别,饮片注意与桔梗的区别,尤其二者厚度相似时,不易区分。注意北沙参的伪品迷果芹。
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
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用于肺热燥咳,劳嗽痰血,胃阴不足,热病津伤,咽干口渴。
5~12g。
不宜与藜芦同用。
87
中药名:半枝莲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半枝莲ScutellariabarbataD.Don的干燥全草。
注意与半边莲的区别。
清热解毒,化瘀利尿。用于疔疮肿毒,咽喉肿痛,跌扑伤痛,水肿,黄疸,蛇虫咬伤。
15~30g。
88
中药名:葶苈子(北)
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独行菜LepidiumapetalumWilld.的干燥成熟种子。习称“北葶苈子”。
注意煎煮时需包煎。
辛、苦,大寒。归肺、膀胱经。
泻肺平喘,行水消肿。用于痰涎壅肺,喘咳痰多,胸胁胀满,不得平卧,胸腹水肿,小便不利。
3~10g,包煎。
89
中药名:葶苈子(南)
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播娘蒿Descurainiasophia(L.)Webb.exPrantl.的干燥成熟种子。习称“南葶苈子”,
注意与南北葶苈子的植物特征,同样也许包煎。
功效同上:常有临床大夫反应北葶苈子泻肺平喘,行水消肿的力量更强一些。
90
中药名:萹蓄
本品为蓼科植物萹蓄PolygonumaviculareL.的干燥地上部分。
蓼科植物,具有典型蓼科植物特点:托叶鞘。
苦,微寒。归膀胱经。
利尿通淋,杀虫,止痒。用于热淋涩痛,小便短赤,虫积腹痛,皮肤湿疹,阴痒带下。
9~15g。外用适量,煎洗患处。
91
中药名:女贞子
本品为木犀科植物女贞LigustrumlucidumAit.的干燥成熟果实。
女贞子的采收时间一般为冬至日左右,墨旱莲一般为夏至日左右,故二者组成著名方剂“二至丸”
甘、苦,凉。归肝、肾经。
滋补肝肾,明目乌发。用于肝肾阴虚,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目暗不明,内热消渴,骨蒸潮热。
6~12g。
92
中药名:栀子
本品为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jasminoides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
注意与水栀子的区别。
苦,寒。归心、肺、三焦经。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用于热病心烦,湿热黄疸,淋证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
6~10g。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
94
中药名:茜草
本品为茜草科植物茜草RubiacordifoliaL.的干燥根和根茎。
饮片鉴别要点:紫红色,木部宽广,浅黄红色,导管孔多数。注意大叶茜草掺伪。
苦,寒。归肝经。
凉血,祛瘀,止血,通经。用于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瘀阻经闭,关节痹痛,跌扑肿痛。
6~10g。
95
中药名:枇杷叶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枇杷Eriobotryajaponica(Thunb.)Lindl.的干燥叶。
苦,微寒。归肺、胃经。
清肺止咳,降逆止呕。用于肺热咳嗽,气逆喘急,胃热呕逆,烦热口渴。
6~10g。
96
中药名:楮实子
本品为桑科植物构树Broussonetiapapyrifera(L.)Vent.的干燥成熟果实。
注意入药部位,另外桑科很多植物都是雌雄异株。
甘,寒。归肝、肾经。
补肾清肝,明目,利尿。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软,虚劳骨蒸,头晕目昏,目生翳膜,水肿胀满。
6~12g。
97
中药名:青蒿
本品为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annuaL.的干燥地上部分。
注意中药青蒿的来源为黄花蒿,而非植物青蒿。注意二者的区别,诺贝尔获得奖屠老师,就是从黄花蒿中提取的青蒿素,治疗了无数疟疾患者。
清虚热,除骨蒸,解暑热,截疟,退黄。用于温邪伤阴,夜热早凉,阴虚发热,骨蒸劳热,暑邪发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
6~12g,后下。
98
中药名:苎麻根
苎麻科植物苎麻的干燥根及根茎。
甘,寒。归肝、心、膀胱经。
凉血止血,清热安胎,利尿,解毒。
99
中药名:黄芩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Georgi的干燥根。
与半枝莲相似,花也是偏向一侧。
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中药名:颠茄草
本品为茄科植物颠茄AtropabelladonnaL.的干燥全草。
抗胆碱药。
注意:文中功效及应用仅供学习,不作为非专业人员用药指导。
作者简介PROFILE
王晴
医学硕士,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临床药师,通过中医院中药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中药执业药师,擅长中药饮片真伪鉴别。
作者。
老爷爷的安全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