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味治愈多年经期头痛

病史治疗经过:刘某某,女,32岁,长沙望城人,教师,年6月30日初诊。自述:从3年前因生孩子后出现经期头痛、痛经后,一直至今,医院中医科中药及针刺治疗一段时间后,无明显缓解,后在长沙市多处求诊至今,效果不明显。刻下:头痛以两侧头部胀痛为主(月经前三天开始,至月经第三天后缓解),平素心情不佳及劳累后亦加重,伴有痛经,以绞痛为主,痛经时,必须要卧床休息且吃止痛片,月经提前5天,量可,色暗,有少量血块,白带多,色白为主;痛时亦伴有口苦口干,胸闷,納食不佳,易怒,干呕,月经过后诸证消失或减轻,二便调,舌质淡红,苔薄白略腻,脉沉弦。

诊断:经期头痛

证属:胆郁化热上攻,经气不利,肝脾失和,气滞湿阻血郁之证

治以:和解少阳,清胆泄热,疏肝理脾,调和气血

方选: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味

处方如下:

柴胡24克黄芩10克法夏12克人参6克(冲服)生姜3片(自备)大枣20克炙甘草8克当归10克白芍30克泽泻15克川芎10克茯苓12克炒白术12克蔓荆子8克延胡索10克。7剂,每日一剂,每日三次,饭后半小时后服药,月经前4天开始服药,并告诉病人饮食清淡,天气热,不要喝冷饮,下次月经快来之前一周再来复诊。

二诊:病人反馈服药后,7剂药,吃完后,5天之后,月经才来,该次月经来,头痛未发,诸症明显缓解,痛经程度大减,不要吃止痛片,效不更方,上方处方,再开7剂,在观察下次月经情况,近期因朋友腰痛带其前来看诊,问及其情况,自述后服药后至今未发作,诸症皆无,甚为高兴。

总结分析:此病例中医认为为经期头痛或痛经病。由于产后气血不足,感受外邪入侵少阳及血室,正如张仲景《伤寒论》所言“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博,结入胁下”、“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血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即是此理,邪在少阳日久,胆郁化热,少阳经脉循行于头部两侧,经气不利,故而两侧头痛,月经将来,邪正交争剧烈,故而经行前及经气前三天,头痛明显,月经过来,气血恢复,正气较甚,邪微不与正挣,故而头不痛;肝郁化热,胆火上攻,故而口苦口干;胆气不利,阻滞胸中气机,故而胸闷;胆郁化火横逆犯脾胃,则納食不佳,干呕;肝郁化热,热随经血出,热减故而诸证减轻;肝胆相表里,胆郁热累及于肝,肝藏血,肝郁疏泄失常,故而月经提前,横逆犯脾,肝脾失和,肝郁气机失常,脾失和则不能运化水湿,水湿下趋胞宫,阻滞气机,故而痛经。张仲景《金匮要略》中记载“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即是针对肝脾失和,气血郁滞湿阻所致,所谓诸疾病,并非所有的腹痛皆是此证,而是说明,女性肝郁脾弱,气血失和,在临床中非常常见或多见之意,当下乃是邪在少阳及血室半表半里之病,只能和解,不能祛邪,即便有邪在表,亦不能祛邪发汗(前医有用解表发汗祛湿之剂未愈即是明证;痛经受寒所致为常态,为寒凝血瘀之证,活血化瘀,温通经脉,治痛经为常法,前医亦有用该法,亦微效),此时该患者邪在半表半里之少阳及血室,肝脾失和,故治以和解少阳,清胆泄热,疏肝理脾,调和气血;方选: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味。小柴胡汤(柴胡、黄芩、法夏、炙甘草、人参、生姜、大枣)和解少阳,清泄胆热;当归芍药散(当归、川芎、白芍药、茯苓、白术、泽泻)调和肝脾,理气和血,祛湿止痛。加蔓荆子,引少阳之邪出表,祛风止头痛;加延胡索增强理气活血之力治痛经;方证相对,上下兼顾,和解扶正祛邪,取效亦是情理之中。

版权声明:

1:本文内容仅供教学及临床参考。

2:本文所涉及方药必须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3:如对中医药感兴趣者,可直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ihue.com/chry/108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