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白癜风专科医院好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近些年来在经方家冯世纶先生身边跟诊,对《伤寒论》、《金匮要略》进行了重新学习,再一次对胡(希恕)—冯(世纶)经方医学体系有了更深理解,结合临床,对《伤寒杂病论》中有些条文有了新的体会,与大家分享,有不足之处请同道多多指正。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在临床中用途广,很多寒热错杂之疑难杂症都是其适应证,历代医家对其归经都是模棱两可,很多医学著作如《伤寒学》、《伤寒论集注》、《医宗金鉴》等都无同一论述。今经过对胡—冯经方学术重新学习,阐明自己观点,仅供同道参考。
一、寒热错杂之证,必用寒热错杂之药,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药组成是寒热错杂。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柴胡半斤,桂枝(去皮)三两,干姜二两,瓜蒌根四两,黄芩三两,牡蛎(熬)三两,甘草(炙)二两。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本方是小柴胡去半夏加瓜蒌根汤的变剂,即去人参、大枣、生姜,加桂枝、干姜、牡蛎而成。柴胡推陈致新,主胸腹间结气,寒热邪气,饮食积聚,黄芩解烦热,二者相伍治胸胁苦满;瓜蒌根为一阴性的强壮药,与咸寒之牡蛎共收滋润解渴;甘草干姜汤理中健胃以复津液,解微结;桂枝甘草汤降冲逆,和营卫;原有人参、大枣补中可致壅满,不利解微结,故去之,所以柴胡桂枝干姜汤治小柴胡去半夏加瓜蒌汤证见气上冲有微结,外不和者。
《医宗金鉴》认为:“柴胡桂枝干姜汤是柴胡、桂枝合剂,是小柴胡之变法。”柯韵伯认为:“是柴胡加减法。”与诸家看法是一致的。说明《医宗金鉴》提示了柴胡桂枝干姜汤适用于半表半里证,认为散结不在干姜而在牡蛎,忽视了干姜化饮散结的作用。柯韵伯注意到寒饮是导致结满的主要原因,注意到了干姜易生姜是柴胡桂枝干姜汤与小柴胡汤的重要区别,说明小柴胡汤重在和解半表半里偏热证,柴胡桂枝干姜汤和解半表半里偏寒证。
陈慎吾先生指出:“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少阳病而又兼见阴证机转者,用之最恰。”说明本方适用于半表半里阴证。张路玉指出:“小柴胡本阴阳二停之方,可随疟之进退,加桂枝、干姜,则进而从阳,若加瓜蒌、石膏,则进而从阴。”亦说明本方适用于半表半里阴证。
二、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病位属半表半里。
大家都知小柴胡汤方证属半表半里证,柴胡桂枝干姜汤由小柴胡汤变化而来,由其方解可知本方证与小柴胡汤方证同属半表半里方证。陈慎吾先生,张路玉先生从中都看出了不同,经方家,临床家胡希恕先生在《伤寒约言录》中指出:“伤寒五六日,为表病常传少阳之期,因已发汗而复下之,使津液大伤,使半表半里阳证变为半表半里阴证。”可知半表半里阴证机转是指病位在半表半里由阳证转为阴证。可知小柴胡汤从阴,治疗半表半里阳证,从阳治疗半表半里阴证。
《伤寒论》条“伤寒五六日,已发热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伤寒五六日,已发汗,病不解,已传入少阳,出现小柴胡汤证,当以小柴胡汤治疗,医者不明,误用下法,使邪热内陷,虽然胸胁苦满未去,但已经形成微结,是因汗、下损伤胃气,使邪热内陷,损伤津液所致。胃气伤则上不制下,故小便不利;津液伤则口渴而不呕;胃气不足则邪热上冲,故但头汗出,心烦;胸胁苦满,往来寒热,说明病还在半表半里。此微结说明结较轻,不像大陷胸汤证板状硬,硬如石那样结的严重。汗、下伤津液既是半表半里阳证转为半表半里阴证,出现上热下寒的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的原因。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疟病》附方(三)“柴胡桂枝干姜汤方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服一剂如神效。”疟病的特点是往来寒热,为柴胡汤所能治,但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之疟病以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说明本方较小柴胡汤重在温下祛寒。
综上所述,柴胡桂枝干姜汤与小柴胡汤的病位相同,都用于半表半里证,然,病性不同,小柴胡汤适用于半表半里阳证,柴胡桂枝干姜汤适用于半表半里阴证。
三、柴胡桂枝干姜汤病位在半表半里。
我们都知道六经来自八纲,我们都知道在人体表、里、半表半里三个病位上都有阴阳两种病性的反应,那么,半表半里证也有阴、阳之分,从小柴胡汤方证来看属半表半里阳证,为少阳病方证;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属半表半里阴证,为厥阴病方证。从方药组成来看,小柴胡汤方是治疗少阳病的典型方药,本方证的辨证要点:半表半里热证或见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纳差者。见下述诸证都可以用小柴胡汤治疗:(1)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痔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2)无论伤寒或中风,有柴胡证,但见四主症中的一症便是,不必悉具。(3)太阳病,脉浮细、嗜卧而胸满胁痛者。(4)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5)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如疟状者。(6)阳明发潮热、大便浦、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7)呕而发热者。(8)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9)伤寒差以后更发热者。(10)诸黄腹痛而呕者。(11)妇人产后痉、郁冒、大便难而呕不能食者。(12)四肢苦烦而头痛者。柴胡桂枝干姜汤方是治疗厥阴病的典型方药,本方证的辨证要点是:半表半里虚寒证见四肢厥冷,口干口苦,心下微结者,用于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证。从柴胡桂枝干姜汤的适应症来看,其病机特点是:半表半里虚寒,上热下寒,冲逆明显,符合厥阴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痛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的提纲,为厥阴病方证。
四、阴证不得有热,柴胡桂枝干姜汤属厥阴病方证,为何有热?
根据《伤寒论》第7条“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说明阴证不得有热,但是,半表半里证不同于表证和里证,病邪有直接的出路,厥阴病也不同于少阴病合太阴病,病邪有直接的出路,很容易寒郁化热,故常见上热下寒,而少见但寒不热。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是因半表半里阳证误用汗、下之法而陷入半表半里阴证,邪无从出,寒郁化热,故可见上热下寒。也就是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疟病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的主要原因。所以本方常用于一些慢性病见四肢发冷,口苦口干,心下微结,无名低热久久不愈者。
不能旅行,就来治眼睛,治疗近视现在进行时,来吧!让你的眼睛明又亮,摘掉近视镜。
联系人:王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