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方鉴别和解剂

痛泻要方《丹溪心法》

炒白术三两(90g)炒芍药二两(60g)炒陈皮一两五钱(45g)防风一两(30g)

上细切,分作八服,水煎或丸服。(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补脾泻肝,缓痛止泻

脾弱肝强之痛泻证。腹痛肠鸣,痛则即泻,泻后痛减,舌苔薄白,脉弦缓。

《医方考》: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通泻。

相同点:均能和解少阳,用于邪在少阳,症见往来寒热、胸胁不适者。不同点:小柴胡汤:和解中兼有益气扶正之功,宜于邪居少阳、胆胃不和,胃虚气逆者。蒿芩清胆汤:和解中兼有清热利湿、理气化痰之效,宜于少阳胆热偏重,兼有湿邪痰浊者。

相同点:都使用了柴胡+甘草的配伍,同为和解剂。

不同点:

小柴胡汤:柴胡+黄芩,解表清热之力强。为和解少阳的代表方,为少阳枢机之剂。

四逆散:柴胡+枳实,升清降浊、疏肝理脾作用较强。四逆散为调和肝脾基础方。为少阴枢机之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ihue.com/chpz/89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