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我强烈建议

和新型冠状病毒打交道一段时间后,我们逐渐看清楚了这个敌人的部分特性。这个病,首先是隐蔽性非常强,不像其他常见的以高热为表现的传染病,你在高速公路设几个关坎,竖上高灵敏的体温测试仪一拦,在医院门口设一个红外体温监测仪,然后所有发热患者都要先经过发热门诊筛查,就基本把这个传染病控制住了。可是这个新型冠状病毒,它的携带者不会马上发病,潜伏期目前看来最长为24天,即使发病也不一定发热,而只是以干咳,甚至乏力,肌肉酸痛为表现,部分患者还只以腹泻为表现,所以,有点防不胜防的感觉。而且它的传播力量很强,一种飞沫传播,一种是接触传播,还有几种存疑的,粪口传播和气溶胶传播,能不能通过母婴传播待考,总之是一种传染技能点得足的病毒,密切接触患者,若口罩的质量不好,或者,戴了手套,但是手乱摸眼睛,就有可能中招。

我们临床上靠什么来判断这个病毒呢?早期还是要靠仪器,一个是抽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一个是做胸部CT,如果血常规查下来淋巴细胞计数偏低,C反应蛋白高,降钙素原不高,胸部CT可见毛玻璃样浑浊或者双侧斑片状阴影,我们就可以高度怀疑患者可能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了,当然最后还得靠取咽拭子进行病毒核酸检测来一锤定音,目前看来,可能是取样部位不够准确,或者早期病毒浓度不高的原因,病毒核酸检测会出现假阴性,所以,对于临床表现比较典型的患者,需要多做几次病毒核酸检测,痰拭子的精确性会比咽拭子高。在治疗上,基本办法不是寻求什么特效药,而是用各种支持疗法,特别是中医中药,帮助患者熬过发病后的14天,等待病毒在人体内的浓度自己消退,这个病的死亡率看起来不是很高,在1.36%左右,但是它的重症比例比较高,根据2月16日的消息,武汉重症比例为21.6%,湖北其他城市为11.1%,这样的重症比例特别能消耗医疗资源,因为重症患者需要呼吸机,氧气,乃至ECMO来维持,一般的城市,没有这么多高端的设备,这个病一旦弥漫开来,很快就会把医疗资源拖垮,所以防止轻证变重症,是重中之重。避免重症的关键是避免患者后期出现细胞因子风暴,什么是细胞因子风暴呢?病毒侵入人体后,首先出来抵抗的是人体的体液免疫,即以浆细胞产生抗体来达到保护目的的免疫机,但是有的病毒非常厉害,会悄无声息地大量潜入人体组织细胞内部,例如肺部的细胞,若病毒的浓度高,面积广,细胞免疫这个核武器就会被触发,大规模的触发会诱发细胞因子风暴,这种狂暴的风暴是双刃剑,它不仅仅会攻击病毒,还会攻击人体的组织器官,例如肺,心脏等等,导致人体的多器官衰竭。这也是我反复呼吁用中医中药的原因,中医中有一个方剂叫小柴胡汤,它是阻击轻症患者变重症的关键方剂,和瑞德西韦等目的在于攻击病毒的西药不同,这个方剂的立意之本,就是阻止蛰伏在半表半里之邪进一步侵犯人体内部的脏腑。这个经典方剂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所组成。其中柴胡重用,其剂量大概是黄芩,人参,炙甘草等药物用量的2.3倍左右。柴胡与黄芩并用,起到的是清膈热,将外邪祛出半表半里的作用;半夏有点像清道夫,有燥湿化痰的作用,它是将人体抗击病邪的过程中,生成的病理性产物水湿痰饮,扫出体外;人参,大枣,益气生津,牢牢呵护住后天之本,脾胃。

[柴胡]

炙甘草最妙,在这个方剂中的用量挺大,一方面健脾益气,一方面也起到安抚人体的作用,避免人体诱发细胞因子风暴,做出玉石俱焚的举动。这个小柴胡汤,在临床上若尽早、足量辨证使用,加上一些芳香透表,或者疏表透邪的中药,例如,连翘,薄荷,炒牛蒡子,射干,藿香,石菖蒲,佩兰,草果等等,就能让患者安安稳稳的度过发病后14天的危险期,有效避免轻症变重症,这是和瑞德西韦完全不同的机制。

其实,现在一些科研工作者,也提出用甘草制剂,对抗新型冠状病毒导致的细胞因子风暴,例如武汉大学的丁虹老师就提出用甘草酸二铵加上曲可芦丁以及VC对抗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研究已经在国家药监局备案,医院开始正式临床试验。当然,我认为,把中药经典方中甘草,提取出来,组成“防御性的鸡尾酒”疗法,保护人体的多个器官,避免炎症风暴,确实颇有新意,但是,和小柴胡汤等中医经典方的立意比较起来,依然是不全面的。

医师黄继斌

转发是最美好的赞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ihue.com/chpz/89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