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通讯:《黄土岗上“不老松”》
---黄土岗镇退休干部杨辉元的创业故事
陈昌学
一个金风送爽的秋日,我们披着暧洋洋的秋阳,前往麻北黄土岗镇赵家畈村采访还乡创业老干部杨辉元。一路上,乡村公路两边的丹枫如火,山坡上的白色菊花迎风怒放。远望去,一团团,一簇簇,馨香四溢,煞是好看!田野里,欢声笑语,农民们正在采菊,笑容绽放在菊农的脸上。杨辉元正在田间忙活采菊。见有人来访,忙起身笑脸相迎!杨辉元同志是赵家畈村人,系黄土岗镇退休干部,今年70岁。年4月入党,同年10月参加工作,历任麻城县计委办事员、计委干事、福田河区委副书记、黄土岗区委副书记、黄土岗镇镇长、镇人大主席。年12月退休。
烈士暮年鸿鹄之志依旧在
杨辉元同志先后在多个岗位上工作,一生忙碌奔波,突然退休闲赋,有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他心里情不自禁地想:“我现在身体很好,生命来之不易!难道我剩下的时光就让它这样白白流去吗?”心中仍然充满着一股干事创业的激情,不甘心就这样在家里碌碌无为,安度晚年。一股渴望干事创业的激情常在心中涌动。
那段时间,他度日如年,总想找点事干干!思前想后,很快他就有了干事创业的想法。年春节刚过,年味仍浓,杨辉元瞄准了村头那一块足有4亩多的抛荒地。他心想:我生在黄土岗,长在黄土岗,工作在黄土岗,退休后住在黄土岗;而今黄土岗还未摆脱贫穷,我要发挥自己的余热,让这里的抛荒地肥沃起来,带个头搞出点名堂,让乡亲们脱贫致富。于是,他经过反复的考证和思索,与村干部商量,承包4亩多田地、10余亩山林决定开荒种植菊花。
万事开头难。杨辉元当了几十年国家干部,从来没有和牛、犁打过交道,这确实让他这个“生把式”有些吃力。但他决心已定,从邻居家借来牛和犁,驾好犁儿赶着牛,亦步亦趋地在黄土地上“晃荡”起来,那样子让一位农民大哥笑了好几回。老伴见他几天劳作,累得不成样子,也劝他道:“老杨,你也一大把年纪了,闲下来好好过几天清闲日子,瞎折腾么事?”杨辉元的儿子、儿媳见父亲年迈体弱,终日劳累,很担心他,也一再劝阻,但杨辉元就是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如此这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经过几天的幸苦劳作,总算将那板结的黄土地打理得细碎、匀称,将有半人高蒿草的4亩多抛荒地整理得有模有样。直教那个笑他的农民大哥连连伸出大拇指说:“佩服,佩服!”
土地整理平整了,就要剪枝、插枝、育苗。杨辉元放下老镇长的架子,从福田河请来菊花种植能手当师傅,反复请教,耐心学习,一点点积累种植经验。通过师傅的引导,在自己的不断努力下,头一年里菊花的收获就小有成效,他和老伴喜上眉梢!
有了初次的尝试成功,杨辉元信心倍增。于是,他就甩开膀子大胆地干。几年下来,他种植的菊花品种竟发展到20多个,而且每一个品种都种植得非常成功。年是他种植菊花收获最好的一年,仅仅4亩多菊花地竟奇迹般地创下纯收入4万余元的纪录。
家乡赵家畈村地处深山,药材资源丰富,条件优越;在种植菊花的同时,杨辉元又开始琢磨种植柴胡、红蒿枝、桔梗等药材。年,杨辉元收获柴胡、红蒿枝等中药材公斤,菊花公斤,收入8万余元。杨辉元凭着自己的实干、苦干加巧干,慢慢地致富了!这在当时固守传统思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赵家畈村人的心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奉献故土总将乡事入心间
作为一名退休干部,杨辉元一直以一名老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退休后不仅从不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按时交纳党费,默默地在家乡耕耘;而且用他的余热为家乡建设和村民脱贫致富继续沤心沥血。
他乐于助人,热心公益事业。退休后虽然没有把组织关系转回家乡村支部,但只要村支部召开党员大会,他都准时参加,并给村支部积极建言献策,为村支部决策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出力。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赵家畈村地处黄土岗镇新屋河大山里,比较偏僻,交通闭塞,信息不畅,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村民出行也比较困难。杨辉元同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年,听说上级政府要修通镇区到新屋河之间的乡村公路,杨辉元激动万分!他主动找到村支书,要求积极向上级请求,争取资金修通到家乡赵家畈村的村组公路。当时,由于资金困难,他主动带病与村干部一道到市政府争取建设项目和资金,终于实现了乡村水泥路到村到组的梦想。
他为人耿直,待人热情,带头遵纪守法,模范履行党员义务,积极化解邻里纠纷。杨辉元在家乡群众心中,树立了很高的威信,所以村里湾里、隔壁邻舍有什么矛盾纠纷,都喜欢找他解决。他虽年事已高,但只要村民哪家需要劳力,他都会热心帮忙,从不推脱。村里五保户,生活有困难,他向村干部积极反应情况,并自己过年过节、隔三差五地去探望。
杨辉元就是这样一位热心人!他以耿直热情,赢得了村民的尊重;他以艰苦创业,赢得了村民的爱戴。
志存高远创业正未有穷期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杨辉元致富后并没有忘记乡亲。他说道:现在我富了,但一人致富不算富,赵家畈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希望整个村都富起来。为了帮助乡亲搞好种植业,他身体力行,20多个菊花品种和药材,每一个品种都是他先行试种,试种成功后就立即向村民推广,并免费向村民提供种子和种苗。通过他的示范带动,全村目前种植菊花余亩,板栗余亩,菊花目前成为赵家畈村的支柱产业。“我们是在老杨的带动和引导下种菊花的,现在村里已有80多户农民种植菊花或药材,大部分出口到国外,户均增收0元以上。不仅如此,周边也有不少村民跟着种植药材,走上了致富之路。老杨可是我们致富的引路人啊!”赵家畈村村民赵家武感激地说。可杨辉元说:“村民致富还是刚刚起步,路还长着呢!”
站在白菊绽放的山岗上,望着家乡四周熟悉的山山洼洼和朴实勤劳的乡亲,杨辉元又暗暗为自己定下了下一个发展目标:“在我有生之年,趁自己的身体还硬朗,我还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要在这村里栽下0棵水杉树,开辟米绿色长廊,建一个亩的药材示范基地,给黄土岗的父老乡亲造一个“绿色银行”,为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留下一个念想!”话语间,杨辉元的目光中透露出勇气和自信。
据赵家畈村蔡书记讲:“杨辉元同志种菊花致富后,并没有闲下来。去年,他动员自己的老伴和儿子,筹措资金承包了村里的10余亩山林,栽种经济林。他说,看到家乡山山洼洼,光秃秃的,树木稀少,水土流失严重,真希望家乡美起来、绿起来;他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用有生之年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带领村民造林致富,美化家园。”
目前,赵家畈村干部群众正利用秋季“小农闲”时机,苦干实干,实施杨辉元所倡导的“万、千、百绿色工程”。我们坚信:在全体干部群众的努力下,杨辉元心中的蓝图一定能够变为现实!
人生莫道桑榆晚,最美不过夕阳红。杨辉元退休不褪色,艰苦创业,奉献社会。他说:“作为一名受党培养多年的干部,为政府减压,为社会分忧,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义务!”10余年间,他始终保持党员本色,坚持用一个老党员的炽热情怀,带领群众致富,关爱弱势群体,资助贫困乡亲,播撒人间真情。他先后多次被麻城市委表彰为“优秀离退休干部”,当地老百姓都亲切地称他为“黄土岗上不老松”!
(文章原载于《创业麻城》杂志年第10期)
麻城校园文学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