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草药柴胡的典故和功效

--------------------------------------------------------------------------------------------------------------------------------------------------------------------------------------------------

《柴胡》名称的由来,有一个民间传说。相传很久以前,一个地主老财家,顾有柴姓和胡姓两个长工,他们互称兄弟,有一天胡弟突然得了一种怪病,一会儿发热,一会儿又发冷。狠心的地主老财竟然把生病的胡弟解雇并逐出家门。

柴兄很为生气,找地主老财申诉无果,一气之下,柴兄背起胡弟便出走了。途经一座山边,胡弟实在是走不动了,躺在地上。柴兄去找野果充饥。胡弟的肚子饿得难耐,随意在山边地上拔了一种似竹叶子的草根咀嚼起来,一时便感觉身体轻松多了。等到柴兄回来时,发现柴弟时泠时热的毛病没有了!胡弟把这个情况告诉柴兄。

柴兄、胡弟两人都认为此野草肯定是一种药,于是便挖了一些带回去,给那些得了忽冷忽热的穷苦人煎汤喝,不料效果非常好,确有治病的功效。于是他们两人便用此草为人治病,治愈了很多人,后人为了纪念他们,而将此草药称为“柴胡”,延续至今。

柴胡的典故不仅如此,它与林黛玉也有段凄美的故事。林黛玉梦见她被许配他人,宝玉手持小刀挖心,猛地从恶梦中苏醒过来,此后一直头晕、不思饮食、多梦多疑。当时经一个医生诊断后,开了药方:“黒悠闲散”。就是柴胡配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生姜、甘草、薄荷等,即为悠闲散,用于治疗郁抑症或不乐,再加上地黄补血,因为地黄为黑色的,所以又称为“黑色悠闲散”,果然林妹妹病情大大好转。

由于柴胡的传奇故事,自古以来,柴胡便成为中药宝库中不可缺的一味解表良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柴胡性味苦、辛、性微寒。归归肝、胆经。

柴胡

《名称》柴胡

《生境分布》1柴胡北柴胡)多年生草本,高45~70厘米。主根圆柱形,分枝或不分枝,质坚硬。茎直立,丛生,少有单生的,上部多分枝,并略呈“之”字形弯曲。单叶互生,无柄;叶片条状阔披针形,长3~9厘米,宽0.6-1.3厘米,先端渐尖,最终呈短芒状,全缘,具平行脉7~9条,下面具粉霜。秋季开鲜黄色花,复伞形花序腋生兼顶生;总伞梗细长,近水平伸出;总苞片无,或有2~3片,披针形;伞幅3~8,不等长;小总苞片5,较小伞梗短或略等长披针形,先端锐尖,小伞梗常5~10。双悬果宽椭圆形,左右扁平,分果有5条明显的主棱。生于较干燥的山坡、田野及路旁等处

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等地。

2狭叶柴胡(南柴胡、红柴胡)多年生草本,高30-65厘米。根直生,上粗下细,不分枝或略分枝,外皮红褐色。茎单一或数枝丛生,基部有许多棕色纤维状的叶柄残基,茎上部略作“之”字形弯曲,并多分枝,无毛。基生叶及下部的叶有长柄:叶片条形或窗条形,长7-15厘米,宽2-6毫米,先端长渐尖,最终呈现短芒状,基部渐宽,茎生叶条状披针形或条形,下面有5~7凸出的平行脉。秋季开鲜黄色小花,复伞形花序腋生兼顶生;总苞片缺或l-3,条形;伞幅3~8,弧曲;小总苞片5,条状披针形,与小伞梗几等长或稍长,紧贴小伞,先端渐尖;小伞梗6~15。双悬果长圆形或长圆状卵形带褐色,分果的5条果棱粗而钝。生于干燥的草原上。

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山东、江苏、安徽、湖北及四川等省区。

《性味》苦,微寒。

《功能主治》解表和里,升阳,疏肝解郁。用于治疗: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疟疾,寒热往来,胁痛,肝炎,胆道感染,胆囊炎,月经不调,脱肛。用量1~3钱

《民方1》上呼吸道感染。

方药:柴胡注射液。用法:肌肉注射,每次2毫升。

《民方2》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呕吐。药方组成:柴胡4钱,黄芩、党参、甘草各3钱,半夏、生姜各2钱,大枣5枚。用法:水煎服。

《民方3》月经不调。

药方组成:柴胡、当归、白芍各4钱,白术、茯苓、甘草各3钱,生姜2钱。用法:水煎服。

老祖宗们留下的偏方,很多简单且实用!

如果你觉得自己有用得着的时候,那就存起来吧,同时也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们,相信它的真的能帮到大家的!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互联网和出版刊物,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仅做信息分享,不作为医疗建议、推荐或指引。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辩证使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ihue.com/chpz/77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