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喜奎杏林耕读传薪录心悸医案一则

黄某某,男,59岁,年2月26日初诊。

主诉:心悸、胸闷半月余。

病史:缘于半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胸闷,活动后加重,偶有两肋胁胀痛,太息后则舒,医院行心电图及心脏彩超未示异常。为求中医治疗,今前来求诊。辰下:心悸、胸闷,活动后加重,口苦,腰痛,纳差,恶心欲吐,舌尖红苔薄白,脉沉。

处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9g白芍12g枳实9g

香附12g川芎9g龙骨20g(先煎)

牡蛎20(先煎)葛根20g怀牛膝12g

茯神15g黄芪15g

七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饭后四十分钟温服。

二诊(4月5日):患者诉七剂服毕,诸症皆缓,因虑及路途遥远,以为通过休息能自愈,故未前来复诊,今诸症复发,心悸,胸闷,心慌,气短,双耳疼痛,口苦,周身疼痛,眠差,身困乏力,舌尖红苔薄白,脉弦数。

处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12g白芍15g枳壳10g

甘草5g香附12g紫苏梗10g

丹参15g葛根20g山楂20g

黄芪20g五味子15g麦冬9g

七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饭后四十分钟温服。

七剂服毕,诸症悉缓,坚持守法加减调治月余以巩固疗效,诸症皆消,未再复发。

按语:本案患者心悸月余,医院行各项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伴有两肋胁胀痛,太息后则舒,吾师认为此患者虽为心悸,然病之本位不在于心而在肝。肝主疏泄,肝的疏泄功能正常与否,影响各个脏腑的功能,肝脏疏泄功能正常,则心脏跳动和缓自如节律有常,肝失疏泄,肝郁气结则心跳失常,发为心悸;肝失疏泄,肝郁气滞,脉络不利,故见胸闷;气郁化火,肝火上炎,故致口苦;肝气不舒,横逆犯脾,脾失健运,故见纳差;胃气失和,故恶心欲吐;腰为肾之府,肝肾同源,肝气郁滞,肾脉亦不畅,故腰痛不舒。结合舌尖红苔薄白、脉沉,四诊合参,本案心悸辨为肝郁气滞证。

故当治以疏肝行气之法,方投以柴胡疏肝散加减。方中柴胡苦辛微寒,归肝胆经,功擅条达肝气而疏郁结,《药品化义》言:“柴胡,性轻清,主升散,味微苦,主疏肝”;白芍养血敛阴,柔肝缓急,肝体阴而用阳,与柴胡合用可补肝体,调肝用。香附长于疏肝理气,并能行气止痛;川芎能行气活血,开郁止痛;枳实行气以梳理肝脾,三药共助柴胡疏肝行气解郁。龙骨、牡蛎平肝潜阳,亦能镇静安神,加茯神宁心,共奏安神定悸之效。黄芪补气健脾;怀牛膝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合葛根解肌舒筋,以治腰痛;现代研究表明葛根可抑制β受体功能亢进,对心悸有明显改善作用。诸药合用,肝郁得疏,气滞得行,心悸得解。

药后效如桴鼓,诸症悉缓,然患者未能及时复诊巩固疗效,因而复现心悸,胸闷,心慌,气短,双耳疼痛,口苦等症,观其脉症,仍辨为肝郁气滞证,故守上方加减:加大柴胡、白芍用量,并去龙骨、牡蛎等质重之品,加紫苏梗增强疏肝理气之效;去川芎改丹参活血祛瘀,通经止痛,并能清心除烦;周身疼痛,予去怀牛膝,加山楂行气散瘀,亦能消食健胃,并加大黄芪用量补气以通络;加麦冬、五味子,两药相用,滋其阴津以充养血脉,合黄芪、丹参,取生脉散之义,其益气养阴之功益著;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疏肝解郁,安神定悸之效。守法调治月余,患者心悸诸症得解。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发布的内容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我们分享此文的目的是传播和学习交流中医。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本平台所涉及的方药切不可盲目引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ihue.com/chpz/75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