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那个医院治疗白癜风好呢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乘务员广播关于《深度解析张胜兵治疗新冠肺炎30方》的文章共分为三部分,昨天,我们发布了《深度解析张胜兵治疗新冠肺炎30方》连载(一),今天,让我们继续请头等舱专家涵川老师来深度解析。
十一、发热,咽痛,舌尖红,这个用银翘散,那这个是温病的方子。那么这种人一般本来平时就怕热或者平时本来就阴虚,所以他在感受了冠状病毒后就出现了热象。出现热象的轻症的用银翘散。当然有一些阴虚的人,舌红少苔,脉细数,阴虚的人,我这里没有列出来,我顺便提一下,用加减葳蕤汤,葳蕤就是玉竹,用加减玉竹汤,说白了,那是纯阴虚的人感受之后所引起的,银翘散呢是平时偏阴虚,或者平时怕热,这种体质,他感受了之后,他早期会出现发热,咽痛,舌尖红这种用银翘散,这种在武汉疫情当中也存在,你看我们既存在了桂枝汤,也存在了银翘散。说白了,温病的方子和伤寒的方子都出现了。
发热咽痛舌尖红银翘散《温病条辨》
组成:金银花30克、连翘30克、桔梗15克、竹叶12克、荆芥18克、牛蒡子18克、淡豆豉15克、薄荷18克、甘草9克、芦根30克
涵川:前面说外面有寒,我们就会感受寒邪,常说的着凉了。那么,我们常说的感冒上火了,又是怎么回事呢?那就是感受风热之邪了,还是那句话,“外邪感人,受本难知,因发知受,发则可辨”,不管是感染了细菌,还是病毒,或者什么衣原体支原体的,只要有表现,咱们就可以给它分类,知道是什么类型的病邪。如果发病后,出现发热,鼻流黄浊涕,口干咽痛,舌尖红,苔薄黄,小便短赤,那么就是风热之邪了。治疗方法呢,其实也很简单。之前我们聊过麻黄汤,麻黄恢复肺的宣发功能,杏仁恢复肺的肃降功能,桂枝呢,辛温散寒。现在是风热之邪,和麻黄汤正好是对着的,是不是?那么,我们就用凉性的药替换热性的药就可以了,麻黄用什么替换呢?不好意思,还是用了一个温性的药,荆芥,为什么要这样用呢?等会儿咱们来解释,杏仁,没有?怎么能没有呢?原来银翘散出自《温病条辨》,在温病条辨中有个分工,咳嗽重用桑菊饮,咳嗽轻,或无咳嗽,而发热重,用银翘散,但是,据鄙人临床所见,完全没有咳嗽的风热感冒是很罕见的,所以,银翘散中,用杏仁,是完全可以,并且有加强功效的作用,剩下一个桂枝,银翘散中,用了金银花、连翘、薄荷、竹叶,还有牛蒡子专门清咽喉之火,因为风热感冒更容易咽痛,最后补点水,用芦根。你看仲景先师成医圣,不是没有缘由的,最起码用药就更少更精当。最后,我们说说风热感冒,为何用辛温的荆芥,因为,如果寒药太重,容易冰伏,所以,用一个不是那么热的荆芥,一方面可以恢复肺的宣发功能,另一方面性温有可以减少金银花,连翘是副作用。《温病条辨》的作者吴鞠通老先生也是心思剔透之人啊。
十二、这个见到的不是特别多,但是见到了,出现了。有一个病人给我说,他发热鼻子很干,他的眼睛周围疼,出现了这种证型,后来我就立刻反应到,这个正是柴葛解肌汤的主证。这种情况在疫情当中也有,所以我把它列出来了。发热鼻干,眼眶痛,眼睛周围痛,这种用柴葛解肌汤。柴胡,葛根,柴胡葛根汤。
发热鼻干眼眶痛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
组成:柴胡6克、葛根9克、黄芩6克、芍药6克、桔梗3克、甘草3克、生姜3片(切)、大枣2枚、白芷3克、羌活3克、石膏5克
涵川:这个方,我就不解了,思路不清晰。
十三、憎寒壮热,身痛无汗,这是关键词,用人参败毒散。说白了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跟体质相关呢。人参败毒散,人参就是补气的嘛,所以说这个人是平时就有气虚,感受了邪气之后出现了这些症状,用人参败毒散,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老年人。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我没有列出来,和人参败毒散在一起的,有个方子叫再造散,就是特别阳虚的人感受了后出现的用再造散。所以我们有句歌诀叫“阳虚外感再造散,气虚外感败毒散”。
憎寒壮热、身痛无汗人参败毒散《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人参10克、柴胡10克、前胡10克、川芎10克、枳壳10克、羌活10克、独活10克、茯苓10克、桔梗10克、甘草6克、薄荷、生姜少许
涵川:人参败毒散,是此次疫情网红贴,因为[三甲传真]发过一篇超级火爆的文章《半副药退去新冠病毒热,3天走出鬼门关!医院呼吸科主任的做法转给所有人》。我的理解人参败毒散,是治疗内忧外患的处方,如果只有外患,并不适宜。内有虚,人参才有着落,恰好补虚,如果没有内虚,而只是感受外邪,用人参只会资敌,使病情复杂化。这个处方中,柴胡前胡,桔梗枳壳意在升降气机,盘活存量,羌活独活芳香气雄,才是驱邪外出之品。此次疫情是病毒,西医束手无策,西医会说如果是细菌感染,效果会好得多,因为抗菌素一上,好像细菌就会束手待毙,可是,我觉得病毒很狡猾,细菌难道就那么傻吗?不会产生耐药性?如果真的出现了顽固的耐药菌,或者滥用抗生素导致体内菌群失调,人参败毒散都能派上大用场。当然,前提是病后内忧外患并存。
十四、憎寒壮热,舌红苔垢腻如积粉状的这种情况,这就是吴又可的成名代表方达原饮。
它的关键词是憎寒壮热,但是它非常特殊的是舌头苔垢腻如积粉,这个用达原饮。后来各大温病大家都在达原饮的基础上做文章,加减变方变出了很多方,包括吴鞠通在内。
憎寒壮热、舌红苔垢腻如积粉达原饮《瘟疫论》
组成:槟榔15-20克、厚朴10-15克、草果仁10-15克、知母10-15克、白芍10-20克、黄芩10-15克、甘草5克
涵川:《瘟疫论》:“疫者感天地之疠气,……邪从口鼻而入,则其所客,内不在脏腑,外不在经络,舍于伏膂之内,去表不远,附近于胃,乃表里之分界,是为半表半里,即《针经》所谓‘横连膜原’者也。”说实在的,从今天的病理解剖来说,这个膜原不知所云,但是,这不影响中医的疗效,因为中医的藏象学说是建立在解剖抽象基础上的,就好像王清任的血府逐瘀汤,血府完全是生造的概念,但是,依然临床应用非常广泛,效果很好。
“瘟疫初起先憎寒而后发热,日后但热而无憎寒也,初起二三日,其脉不浮不沉而数,昼夜发热,日晡益甚,头疼身痛,其时邪在伏脊之前,肠胃之后。虽有头疼身痛,此邪热浮越于经,不可认为伤寒表证,辄用麻黄、桂枝之类强发其汗。此邪不在经,汗之徒伤表气,热亦不减。又不可下,此邪不在里,下之徒伤胃气,其渴愈甚。宜达原饮。”
从原文来看,达原饮的辨证要点是什么?是先憎寒,后不憎寒,只发热,下午发热加重,舌象上表现为苔白厚如积粉。说明什么?无畏寒,只发热,明显有热,下午发热加重,舌苔厚如积粉,有湿,热中有湿,不能单纯清热;湿中有热,又忌片面燥湿。当以辟秽化浊,清热解毒为法,所以,方中槟榔厚朴草果辛温燥湿,芳香化湿,顺气利湿,黄芩知母清热解毒。
此次疫情,是湿邪为患,应该是没有异议了,所以,在各版诊疗方案中,都用到了达原饮的思路,大家可以自己去查。
总结一下啊,前面我们提到有风寒发病,有风热发病,此处则是湿邪发病,湿中夹热,或者湿热为病,如果算上风,就有4种邪气了,加上燥邪和夏天独有的暑邪,就齐活了。
顺便说一下吧,燥邪一般在秋天发病,秋天干燥嘛,如果秋天温度尚高,发作的是温燥,用桑杏汤,看名字就知道,用辛凉的桑叶替换辛温的麻黄,再加一点补水的药,不是美女们喷脸上的补水产品,是天冬麦冬沙参之类的补水药。如果秋天干燥,同时气温低,那么就是凉燥了,用杏苏散,可千万掉个个,就不认识了,一样就是用发汗力气小的紫苏叶替换发散力度大的麻黄,为什么要换啊,因为发散力度太大,发汗太多,会变得更加干燥,反而不美,除了要发散驱邪,还要补水,和温燥差不多。
十五、寒热往来,口苦口干,就这几个关键词啊,什么默默不得食啊,什么其他的,大家一听都知道小柴胡汤。我要重点讲一下,小柴胡汤在这次疫情当中的应用相当的广泛,开出的频率是最高的之一。这次疫情开出的频率最高的就是小柴胡汤和三仁汤,这两个方子开出的最多。而小柴胡汤是《伤寒论》的方,而三仁汤是温病的方子,这两个方子开得最多,而且有时还合在一起使用,比如说口苦口干,午后发热,我们用小柴胡汤合三仁汤。温病和伤寒合在一起的方。好,这是小柴胡汤。
寒热往来,口苦口干小柴胡汤《伤寒论》
组成:柴胡24克、黄芩9克、人参9克、甘草9克、生姜15克、大枣12枚、半夏12克
涵川:小柴胡颗粒大家都吃过吧,很多人治感冒都喜好用这个做底方,不过,我觉得通常的风寒感冒用小柴胡汤,并非仲景先师的本意。小柴胡汤原为少阳证而设,也就是我们之前打比方的,关防,所以,外用大剂量柴胡升举气机,振奋阳气以御敌,内用人参以鼓荡正气,而不是重用杀伐之药,恐误伤民众尔。现在小柴胡颗粒非常流行,我揣测,很可能是西医的功劳,你看柴胡可以退烧,因为大剂量单味柴胡确实可以退烧,人参可以增强免疫力,黄芩可以杀菌抗病毒,组合起来,是不是完美?可是,中药真不是这么用的。
十六、寒热往来,胸胁苦满,有的会有便秘,这种情况呢,我们用大柴胡汤。说白了,小柴胡汤是少阳证,因为寒热往来嘛,半表半里之间。而大柴胡汤呢,是少阳阳明合证,所以它又出现了阳明证,少阳证也有,阳明证也有,它既有寒热往来,又有胸胁苦满,它不是口苦嘛,并伴有肠道问题,便秘啊,有的会下痢,有的不一定会完全便秘,用大柴胡汤。
寒热往来,胸胁苦满,便秘大柴胡汤《伤寒论》
组成:柴胡40克、黄芩15克、白芍15克、半夏10克、枳实10克、大黄10克、生姜15克、大枣12克
涵川:大柴胡和小柴胡的差别在于,大柴胡多了个便秘。大便在肚子里排不出去,是要消耗很多正气的,所以,很多热病,如果大便不下,热就不退,一通便,热退身凉,也就好了。本质上是解决了烂尾工程,腾挪出更多的资源,所以,这里不用人参,一方面害怕人参补到肠道去了,更加阻塞,另一方面,只要大便一通,事实上就起到了补虚的效果。
十七、发热恶寒,腹胀便秘,这个方子我为什么总结进来,我第一次总结的时候就没有总结进来,因为就在我前天发现这么一个病人,他发热恶寒,他上面感觉怕冷,结果呢他出现了便秘,肚子还胀。我一想,发热恶寒这是有表证,肚子胀不是阳明证吗?这不是太阳阳明合证了吗?那么少阳阳明合证是大柴胡汤,太阳阳明合证是什么方呢?我们仍然是张仲景的方子,只不过在《金匮要略》里面,这个方子叫厚朴七物汤,请大家记住厚朴七物汤。
发热恶寒、腹胀便秘厚朴七物汤《金匮要略》
组成:厚朴15克、甘草9克、大黄9克、桂枝6克、枳实9克、大枣4个、生姜12克
涵川:张老师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外有强敌,内有腐败。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十八、憎寒壮热,口苦便秘。我们已经出现了三个憎寒壮热了啊,一个是气虚外感的人参败毒散,一个是舌苔垢腻如积粉的达原饮,一个是口苦便秘的,憎寒壮热,这个用表里双解剂防风通圣散。既解表,又通里,所以它叫表里双解。防风通圣散呢有中成药,憎寒壮热,口苦便秘的这种人也存在。
憎寒壮热、口苦便秘防风通圣散《宣明方论》
组成:防风15克、荆芥15克、连翘15克、薄荷15克、川芎15克、当归15克、炒白芍15克、白术15克、栀子15克、石膏30克、大黄15克、芒硝15克、黄芩30克、甘草60克、滑石90克、麻黄15克、桔梗30克
涵川:此方思路驳杂不纯,气病用血药,即使有效果,也不是好方。不过,此方用来治荨麻疹,还是可以的,因为大多数风疹都是有寒有热。当然,不能用张老师这个剂量,大家可以上网查,原方剂量。
十九、头痛身重,午后发热,好,大家只要记住午后发热,大部分人就知道三仁汤了,但是有一些阴虚的人也会出现午后或晚上发热的。
我们有另外一个辅助的,就是头痛身重,要么头痛,要么身上很困重,困重就证明有湿气嘛,一般阴虚的不会有困重感嘛,所以身上困重,午后发热,不用说了三仁汤,而且这个三仁汤在此次疫情当中运用特别广泛,为什么呢?因为武汉这个地方,以及根据五运六气本来就夹湿气,三仁汤就是湿郁化热,湿大于热的代表方剂,它就是吴鞠通的代表方。
头痛身痛、午后发热三仁汤《温病条辨》
组成:杏仁15克、滑石18克、白通草6克、白蔻仁6克、竹叶6克、厚朴6克、生薏苡仁18克、半夏10克
涵川:大名鼎鼎的三仁汤来了,正如张老师所说三仁汤是治疗湿温的常用方剂。与下一条藿朴夏苓汤一起解吧。
二十、发热恶寒,肢体困倦,胸闷,口腻。口比较黏腻,一听就知道有湿气,而且还有表证,有表证又有湿气的,这种代表方剂,藿朴夏苓汤,藿,藿香的藿,朴,厚朴的朴,夏,半夏的夏,苓,茯苓的苓,藿朴夏苓汤。在这一次这个疫情当中运用得也相当广泛,为什么呢?因为它也是湿气,湿气困体,困倦,口腻,而此次疫情不管是寒湿疫,还是温湿疫,都有湿气,湿气是大家都公认的。
发热恶寒、肢体困倦,胸闷口腻藿朴夏苓汤《医原》
组成:藿香6克、半夏6克、赤苓9克、杏仁9克、生薏苡仁12克、白蔻仁3克、通草3克、猪苓9克、淡豆豉9克、泽泻4.5克、厚朴3克
涵川:无论是三仁汤,还是藿朴夏苓汤都是治疗湿热病症,且都是湿重于热,或者可以理解为湿气很重,困住了热,导致热散不出去,湿才是主要矛盾,湿去除了,热自然就消除了。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辨析一下湿邪去除的方法,有哪几种,A是燥能祛湿、芳香化湿,B是风能胜湿,C是湿可从小便而解。属于A的有:白蔻仁、厚朴、半夏、藿香,属于B的好像没有,属于C的有滑石、薏苡仁、猪苓、泽泻。此外,我们说了湿还困住了热呢,竹叶、通草,淡豆豉都是为了透邪热外出而设。所以,如果有心,这两首都还有改进空间,加入少量防风,板结一块的湿浊,是不是更易清解?
未完待续……
相关链接:好消息!专家来解读张胜兵医生的文章了!《深度解析张胜兵治疗新冠肺炎30方》连载(一)
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复兴之路上,我们一起呐喊与见证!很多人都在转发,你要不要+1
本期推送还有……
余下5篇,精彩不折叠↓↓
3.中医药百分百参与治疗新冠肺炎,“青岛模式”初见成效
4.作家六六:我为什么要学中医?
5.“半副药退热”患者出院:意想不到的抢救关键点!
6.学中医,要从娃娃抓起!
7.80多岁国医大师,脸上竟然没有老年斑,秘诀是啥?
版权声明: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免责声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