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个故事,心中有些伤感,因为故事涉及一个已经走了的老人。这位Q先生也是一位医生,是一位针灸医生,他和他的儿子都是我的好朋友。去年春节前,朋友小Q给我打电话,说老人吩咐要将两瓶珍藏了十年的绍兴酒送给我,说是要谢谢“小柴胡”。听到朋友的话,我当时心里十分的难受,知道老人时日将不多,便不敢推却他的一番心意。
二年前,医院查出有“胆道肿瘤”,因年事已高,且专家分析“肿瘤”性质后决定采取保守治疗,在胆囊内放了一个“支架”,保持胆道的通畅,尔后就返回了。过了一段时间,老人出现了发烧的症状,事后我们知道这是由于胆道阻塞和“肿瘤性发热”所致。小Q是一位社区医生,他深知父亲的病况和上海专家的交待,就按照专家拟定的方案,发热时就给予输液“消炎”,老人的体温总是在这般处理后消退。这样又过了一些时日,小Q先生遇到了我,我们聊起他父亲的情况,聊到了中医的治疗。
小Q工作很忙,老人是在女婿的陪同下来到我的诊室。因为老人没有全盘了解上海的诊断,我们彼此只从中医的角度聊了眼前的病情。老人是懂点中医的,“汤头歌诀”、“经络歌诀”到这把年龄还是背得很溜,可见年轻时下过功夫。我们还谈到了《董氏奇穴》,老人也会说说一些应用的体会。交谈甚合中我提出了自己的治疗思路,决定用柴胡剂来治疗老人当前的病症。老人同意了我的想法,治疗的近期疗效是明显的,渐渐竟有一时间没有发热,不用输液了。一家子曾经为之高兴,小Q来电话表示对中药能退这样的病的“热”虽有所不解,但觉得中医神奇。老人也是因为懂得一点中医,又不知道自己真实的病情,没有继续坚持服用中药。
时间就这样一天一天、一个月一个月地过去。我和小Q先生都知道这个疾病的性质,肿瘤并没有停止它的“罪恶”脚步,不过有一点,老人带瘤生存中没有明显的痛苦,没有了那份对定时发热的痛苦和忧虑。有一天,胆道内的“定时炸弹”还是暴发了,老人又送医院再度更换“支架”,病情才得到了控制。上海返回后,我去探望老人时,老人还是那么健谈。
第二次从上海回来后,老人的病况渐渐显露出一些“恶态”,渐渐医院。在家的一段日子里,出现了间断性的发热,一家子懂得医的人很多,没有经过多少时间就发现了发热的规律。有一天小Q先生与我通话时谈到了父亲病况中的这一现象,我提议,在发热前1-2小时给他父亲服上“小柴胡颗粒”。过了几天,小Q先生兴奋地给我打电话说,没有想到,老师的提议竟然这么有效,一包二包的“小柴胡颗粒”有神奇的退热功效,父亲没有了发烧。我说,你要认准这个牌子的“小柴胡颗粒”,不同的生产药企也许药物剂量的配比有所不同而疗效不同。小Q先生一听有理,为了父亲竟将这家药店里余下的“小柴胡颗粒”都买回了家。
人平静地走了。因为有了“小柴胡”,老人感到自己少了不少折磨和痛苦,才有了病中相托。尔后无论是小Q先生还是Q老夫人,只要谈到“小柴胡”,都会感叹“小柴胡”的神效,都会感谢“小柴胡”给老人最后的温情。而我又会想到医圣张仲景这么一段话语:“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感谢您,医圣,我的祖师爷。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