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5月12日,在河南省南阳市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过去,中华民族几千年都是靠中医药治病救人。特别是经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非典等重大传染病之后,我们对中医药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们要发展中医药,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
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中医文化科普,重建传统文化自信,正逢其时。作为中医药文化传播和知识普及主力军中的一员,王祚邦主任医师多年来致力于科学普及中医药知识,他编著的《中医是什么》入选了年12月“中国好书”榜单。
王祚邦著
青岛出版社
该书通过“中医基础”“中医诊病”“中医经络”“中药”“中医养生”五个方面的数十篇文章,以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方法,讲述中医知识,精准、简明地梳理了中医药的基本理论,使深奥难懂的中医知识变得通俗易学,为读者和中医之间架起了一座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桥梁。
本书开篇从一般读者关心的“中医只是个慢郎中吗”“中医与西医孰优孰劣”等热点问题切入,客观评判同时指出中医是复杂性科学的一部分,中医和西医各有所长,针对不同病种、病情各有擅场,让读者在比较中建立对中医的清醒认识。在此基础上,作者适时地对代表中医特色、体现中医思维、反映中医诊疗特点的中医理论(例如:阴阳五行、望闻问切、辨证论治、精气血津液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在叙述晦涩难懂的中医术语时,从普通老百姓的视角,采用了大量贴近生活的比喻来浅释专业的中医术语。比如,在讲望闻问切之切诊时,关于“寸、关、尺三部之间只有一个指头的距离差异,为什么它们分候的脏腑各不相同”的问题,作者用“拉二胡时,上一个指头和下一个指头在琴弦上所按的位置不同,所发出的音阶也就不同”的形象比喻解释其中玄机,让读者茅塞顿开,了解到神秘的脉诊中的道理其实并没有那么难。
本书采用了一个专题介绍一个中医理论知识点的形式,就仿佛一个专题一堂中医课。在专题的安排上层层递进,从初识中医,到各种中医理论和方法,读完本书能够对中医理论体系有一个初步了解,即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为生理病理基础,以阴阳五行学说为主要说理工具,以取象比类为认知方法,以望、闻、问、切为诊查手段,以辨证论治为治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
精彩书摘中医是如何做出诊断的
有患者朋友说,中医诊病好像靠的是“三个指头,一个枕头”,不像西医靠的是各种检查,各种诊断报告,感觉中医看病神秘而随性。其实这是对中医诊病方式的一种片面认识,或者说是一种误解。因为中医诊病也是有一套独特的诊察方法、规范的诊断程序和相对稳定的诊断标准的。
诊病的第一步就是收集与病情相关的资料,中医叫望、闻、问、切四诊。你可别小看“四诊”,其可以让医生从不同角度全面而细致地掌握患者的症状、体征、病史及与病情相关的情况,当然也包括西医的那些理化检查内容。
当病情资料收集之后,接下来就是对疾病做出诊断。这里的“诊断”一词,好像是西医的说法,中医把诊断叫作“辨证”或“辨病”。
辨证之“辨”,乃分辨、辨别之意,就是把通过四诊所获得的关于患者的信息资料、症状和体征进行辨别、分析,并综合、归纳成为某种“证”。所谓“证”,又叫“证候”,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本质的反映,它以一组相关的症状和体征为依据,不同程度地揭示出当前疾病的病位、病性、病机等。例如,临床上常可见到这样一组病情,表现为胁肋灼热胀痛、厌食、腹胀、口苦、尿赤或黄疸、舌红苔黄腻、脉弦数等。根据中医脏腑辨证理论,可将其辨证为肝胆湿热证,其病位在肝胆,病性为湿热,病机是肝胆湿热。这个辨证的过程,也就是中医做出证名诊断的过程。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历代医家们创造、总结出了许多辨证方法,如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等,这些辨证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总结了各类疾病的证候演变规律。
例如八纲辨证,就是运用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对四诊所收集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来辨别病位的浅深(表证和里证)、病性的寒热(寒证和热证)、邪正斗争的盛衰(虚证和实证)和病证的属性(阴证和阳证)。由于八纲辨证是分析疾病共性的辨证方法,在临床诊断中具有执简驭繁、提纲挈领的作用,故被视为最基本的辨证方法。
再如病因辨证,就是根据各种病因致病特点,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以推求病证的病因属性的辨证方法,也相当于西医的病因诊断。
还有一些辨证方法是针对某类病证而设立的。如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创立的“六经辨证”就是针对外感病而设立的辨证方法。六经,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它是外感病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不同阶段和证候类型,是疾病部位、性质、人体抵抗能力等多种概念的高度综合,故也可称之为“六经病证”。如《伤寒论》中说:“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根据这组临床表现,用六经辨证的方法,就可诊断为“太阳病”。再如,大家感冒常服的“小柴胡汤”,它也有一组症状,如口苦、咽干、往来寒热、胸胁苦满等,根据这些,就可诊为“少阳病”的“小柴胡证”。
此外,对外感温热病(相当于某些急性传染性疾病)又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的方法。还有经络辨证法,尤其适用于针灸、推拿等专科病证的诊治。
总之,中医的诊断是建立在中医四诊的基础之上,有着全面而系统的辨证诊断方法,并能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有效指导的完整而独特的诊断体系。
更多好书推荐《医林外传:中医这么好玩儿》
中医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理论博大精深,中医文化源远流长。中医药宝库处处满溢着文化气息,一方一药都能留下种种文化印记,充满着神奇和趣味。可能连很多医生都不知道,在文史领域中有着鲜活有趣的、与中医药有关的历史。书中众多趣味盎然的小故事,蕴含着医者浓浓的人文情怀。点击阅读原文了解图书详情“爱享读”搬家啦!
亲爱的书友们
“爱享读”已陆续迁移至
“i享读”
悬疑推理、日本文学、家庭教育、女性时尚
i享读精品阅读+线上课程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