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月经前的那段时间,歇斯底里容易发作原来

有病友来咨询,经前头痛是什么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经前期综合征这一问题,可能很多朋友这时也会恍然一悟,好像自己经前那几天也有这样那样的不舒服。

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Syndrome,PMS)是指妇女在月经周期的后期(黄体期D14-D28)表现出的一系列生理和情感方面的不适症状,症状与精神和内科疾病无关,并在卵泡期缓解,在月经来潮后自行恢复到没有任何症状状态。其主要表现有烦躁易怒、失眠、紧张、压抑以及头痛、乳房胀痛、颜面浮肿等一系列的症状,严重者可影响妇女的正常生活。

病因

可能由激素和其它如神经内分泌因素促发或对孕激素的高敏感性,也可能由5-羟色胺分泌不足造成。社会心理因素如情绪、个性特征、心理压力等对经前期综合征发生有一定的影响。

遇到歇斯底里的女性,你就要考虑考虑她是不是生理期快来了,这段时间千万要保持安全距离

治疗

心理疏导:缓解或消除躯体、心理症状,减少对个人日常生活、人际交往、生活质量的影响;并使治疗的副反应尽可能最小。

治疗方法

1、西药治疗:根据个体的症状及严重程度不同,可选择的药物有:抗焦虑药;溴隐停:利尿剂;补充雌激素等;口服避孕药等。

2、饮食补充:补充钙剂较安慰剂能显著缓解整体症状,包括乳房胀痛、水肿、头晕、腹部痉挛性疼痛。

3、维生素族如VitB6等。

中医对经前期综合征的论述:古代中医学中无经前期综合征病名,但有如“经前发热”、“经前烦躁”等的论述。现代中医妇科常将此类症状统称为“月经前后诸证”。其临床表现症状众多、复杂,如经行头痛、发热、吐衄、口糜、浮肿、咳喘、情志异常等。月经前后诸证之所以随月经周期发作,与经期气血盈虚变化及体质有密切关系。

1、肝郁气滞型:经前乳房胀痛,似有硬结或有块,小腹胀痛连及两胁,烦躁易怒,或精神抑郁,善叹息,甚或狂躁不安,失眠,或头痛剧烈,或肢体肿胀,苔薄白,脉弦或弦滑。治法:疏肝理气。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味。柴胡15g,白芍20g,枳壳l0g,川芎l0g,香附15g,甘草10g,陈皮l0g,郁金15g。乳房胀痛为主加路路通15g,王不留行15g;乳房胀痛有结节者加橘核15g,夏枯草15g,穿山甲15g;若肝郁化火致头晕头痛者,减香附、陈皮,加菊花15g、黄芩15g、钩藤15g、代赭石30g;若肢体肿胀者,可加泽兰15g,泽泻15g,槟榔15g;若狂躁不安者加磁石30g,琥珀25g,石菖蒲15g。

2、血瘀型:经前经期头痛剧烈,或腰膝关节疼痛,得热痛减,遇寒痛甚,或经行发热,腹痛或肢体肿胀不适,按之随手而起,常伴月经量少或行而不畅,经色紫暗有块,舌紫暗或尖边有瘀点,脉弦涩。治法:理气活血,化瘀通络。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桃仁15g,红花15g,川芎l0g,赤芍15g,牛膝l0g,柴胡15g,枳壳15g,甘草l0g,益母草20g,当归20g,生地15g,丹参15g。若肢体肿胀者加泽兰15g,泽泻15g,大腹皮15g;若身痛明显,加桂枝,鸡血藤15g。

3、血虚型:经期或经后头晕头痛,心悸少寐,神疲乏力,或身痛麻木,肢软,或发热,形寒自汗,少气懒言,或风疹频发,皮肤瘙痒,面色不华,肌肤枯燥,月经量少,色淡质稀,舌质淡红,苔白,脉细弱。治法:益气养血。方药:八珍场。熟地25g,白芍15g,当归20g,川芎l0g,党参25g,白术15g,云苓l0g,甘草l0g。若经行身痒起风疹者加首乌20g,防风15g,荆齐15g。

4、脾虚型:经行面浮肢肿,腹胀纳减,便溏,或经行前后头晕沉重,胸闷泛恶,月经量多,色淡质稀,舌淡红,苔白滑,脉濡滑或沉缓。治法:健脾温阳利水。方药:苓桂术甘汤加味。茯苓20g,桂枝15g,白术25g,甘草l0g,黄芪20g。若经行泄泻者加山药25g,扁豆15g,莲子肉15g,薏苡仁15g;若浮肿为主者加泽泻15g,巴戟天15g,猪苓15g,防己15g。

5、肾阳虚型:经行面浮肢肿,腰膝酸软,便溏,畏寒肢冷,尿少,月经量多,色淡质稀,舌淡苔白,脉沉迟。治法:温肾助阳利水。方药:真武汤加味。白术15g,茯苓15g,白芍15g,附子15g、生姜l0g,巴戟天20g,泽泻l0g,仙茅15g,仙灵脾15g。若浮肿为主可加防己15g,桂枝15g;泄泻为主者加补骨脂20g,吴茱萸15g,肉豆蔻15g,五味子15g。

6、肾阴虚型:经行或经后潮热,盗汗,头晕目眩,腰膝酸软,或乳房作胀,或口舌糜烂,口燥咽干,或音哑,五心烦热,月经常先期,量少色红,或经期延长,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治法:滋肾育阴。方药:左归丸。熟地25g,山药20g,山茱萸15g,枸杞15g,牛膝l0g,菟丝子25g,鹿角胶15g,龟胶15g。心烦失眠加枣仁15g,柏子仁15g,龙骨25g;经行口糜者加知母15g,黄柏15g,五味子15g;头痛甚者加枸杞子20g,菊花15g;月经先期加女贞子15g,旱莲草15g。

说了这么多,特别是中医的内容,是不是很。。。简单概述一下,月经来潮前的那段时间,会有不舒服的感受,如果轻微症状,可以在家好好休息,放松心情,低盐清淡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但是不要忽略症状,也不能忽视疾病。这个时候也可以看看中医,辩证查因,纠正体质。

更多女性健康咨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ihue.com/chcd/80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