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疱性类天疱疮
周某,女,75岁,年7月以“四肢散在红斑、水疱伴瘙痒6个月”为主诉就诊。患者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四肢散在出现红斑、水疱,伴剧烈瘙痒,水疱抓破后可见明显糜烂面,先医院,结合病理结果诊断为“大疱性类天疱疮”,曾给予强的松片、雷公藤多甙片口服及激素类药膏外用,但停药后仍易复发。
现症见:四肢散在红斑、水疱,疱壁紧张,疱液清澈,尼氏征阴性,可见血痂、抓痕,面黄形瘦,平素烦躁,口干微苦,胃胀痞满,纳少眠差,大便溏,舌质红,苔薄白而滑,脉弦。辨证为肝郁脾虚、湿热蕴肤,治宜疏肝健脾、除湿止痒,方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柴胡12g,桂枝12g,干姜9g,白蒺藜20g,黄芩10g,苍术12g,生薏苡仁30g,天花粉15g,栀子10g,生牡蛎30g(先煎),白鲜皮15g,丹皮12g。10剂,每日1剂,水煎服。另予糠酸莫米松乳膏外用,每日1次。
二诊:四肢散在分布少量水疱,无新出水疱,红斑颜色变淡,瘙痒感减轻,睡眠状况仍差,口干微苦,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治以初诊方加生龙骨30g(先煎),茯神30g,白芍20g,10剂,每日1剂,水煎服。
三诊:四肢皮损大部分消退,可见结痂面,瘙痒感明显减轻,睡眠改善,舌质稍红,苔薄白,脉弦。守二诊方继服10剂。
四诊:四肢皮损基本消退,遗留色素沉着,改为口服疏肝颗粒善后治疗,并嘱其清淡饮食,保持心情舒畅。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摘自:郭雪枫,徐俊涛.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顽固性皮肤病3例[J].国医论坛,,31(5):10-11.
2
瘾疹
患者,女,49岁,年2月21日初诊。主诉:周身皮肤反复出现瘙痒性风团3年,复发2d。患者3年前外出淋雨后面部、四肢、躯干皮肤出现淡红色风团,瘙痒严重,医院,给予口服药物治疗后症状消失(具体用药不详)。此后每于着凉及食用辛辣刺激食物后即出现上述症状,自服抗过敏药物症状消失。患者2d前饮酒后上述症状再次出现,自服氯雷他定片症状未见明显好转,经人介绍就诊于我处。刻诊:面部、胸部及双下肢皮肤可见淡红色风团,瘙痒甚,伴有口干口苦,恶风多汗,食后腹胀,纳可,寐欠安,大便溏薄,小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中医诊断:瘾疹。证属胆热脾寒,卫表不固。予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
处方:柴胡24g,桂枝10g,干姜9g,天花粉10g,黄芩10g,生牡蛎10g,炙甘草6g,防风10g,5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二诊自诉服药后皮肤风团消失,无瘙痒,口干口苦及食后腹胀减轻,仍有恶风多汗,纳可寐安,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一诊方加生黄芪20g,继服7剂。
三诊自诉口干口苦及食后腹胀消失,恶风多汗较前明显减轻,服药期间自食辛辣刺激食物风团未再发,二诊方继服7剂。停药半年后随访未复发。
摘自:王引弟.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瘾疹验案1则[J].中国民间疗法,(12):43-44.
3
顽固性便秘案
霍某,男,54岁。于年4月7日初诊。患者主诉便秘十年。十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便秘,需常年服用果导、润肠丸后才能大便,便硬、燥结如羊屎。四肢冷,恶寒,头上汗出,口苦,眠差,小便可,饮食差,剑突下自觉痞硬,舌淡红苔黄腻,脉沉细数。
根据患者的症状,并结合舌脉认为该患者与《伤寒论》第条:“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相符合,即给予处方:柴胡24克,桂枝10克,干姜10克,天花粉10克,牡蛎30克,姜半夏10克,黄芩10克。3剂,水煎服,分早晚空腹服用,隔日一剂。
二诊(年4月14日):患者服上药后大便一日一次,成条并通畅;四肢冷好转,口苦减轻,睡眠、饮食均好转,舌淡少苔,脉弦滑。患者症状明显好转,继续予以上方3剂。煎服法同上。
年4月28日随访,患者停药后大便一直能够顺利排出,一日一次,未再服用泻下药。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年/5月/20日/第版
4
惊恐障碍
患者,男,40岁,年7月5日初诊。患者主诉“长时间看电脑手机后,不敢看人3年余”。患者为公司职员,平素性格内向,一周前曾服黛力新,长春胺(具体不详),自述效果不显。不自主长时间看手机、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