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颗粒,家家户户的“必备药”。几乎人人都知道,感冒不适,就喝小柴胡。但很多人对其用法的认识,依然很模糊。有人说:不管什么感冒,喝小柴胡都没错。还有人说:我喝的时候,都会加一包感冒灵。到底,小柴胡是所有感冒都能用吗?什么阶段喝,疗效最好?可以跟其他药物联用吗?
受访专家:谭汉添
广州中医院
■药学部副主任药师
细看小柴胡颗粒的标签,写着“用于外感病”。外感病,一般指感冒。但下一句,“邪犯少阳证”,就让人摸不着头脑了。谭汉添药师解释,所谓邪犯少阳证,是指风邪侵入人体后,处在一种半表半里,与正气僵持的状态。临床表现为,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食欲不振、心烦喜呕、口苦咽干。当身体一会儿发冷,一会儿发热,此时最适合使用小柴胡。谭汉添表示,简单来讲,“当有发热重、恶寒轻、流黄涕或咽痛等症状时,通常为风热感冒,如果有上述‘少阳证’的一些表现,便可服用小柴胡颗粒”。小柴胡,大来头小柴胡颗粒,是著名方剂小柴胡汤制成的冲剂,含柴胡、黄芩、姜半夏、党参、生姜、甘草、大枣等七味药。小柴胡汤,首载于张仲景的《伤寒论》,是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方剂。它主要用于治风热感冒,取决于方中的柴胡与黄芩——柴胡,性味苦、微寒,善于疏邪透表,使停留在半表的邪气,得以外宣。而黄芩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若有轻症的风寒感冒,例如有轻微发热,伴有头痛、流清涕、恶寒、舌苔白等症状时,也可服用小柴胡。“这是因为,它的组方相对温和。方中,姜有解表散风寒的作用,若用生姜煮水后冲服小柴胡颗粒,效果更佳。”谭汉添说。但相对而言,小柴胡还是对寒热夹杂的风热感冒更适合。感冒后,什么时候吃小柴胡最适合?谭药师说:“越早越好。”小柴胡颗粒在感冒早期、轻症时服用,效果比较明显;如果等到重症才服用,可能会力不所及。那能吃小柴胡预防感冒吗?谭药师不建议这样做,更建议食疗。譬如:当感觉有风寒感冒迹象时,可以煲生姜或紫苏茶,解表散寒;如感觉有点上火了,可以煲夏枯草或菊花。有人会将小柴胡与其他中成药一起冲服,譬如一包小柴胡,再加一包感冒灵。但谭汉添表示:“一般自行用药的话,尽量少联合用药。”虽说联合用药的效果可能会显著,但用的药物越多,引起的不良反应可能也会越多。经常这样做并养成习惯,不知不觉中,可能会伤了肝肾,与治疗的初衷背道而驰。有人喝小柴胡能一剂见效,有人喝了好几包却没有起色,这是什么缘故?谭汉添指出,中成药的见效主要看两个因素:一看,是否对症用药,如果感冒证型不对,喝多少包都徒然;二是,不同体重和病情的人,用量也有个体化差异。譬如,胖子的用量会比瘦子的用量大些。他强调,须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尽管小柴胡药性平和,也不可为了追求疗效而超量服用。一般而言,服用3~4天,症状消除、精神恢复后便可停用。孕妇与儿童等特殊群体,最好遵照医嘱服用。Q:小柴胡颗粒,如果冲服后再煮一煮,药效会更强吗?A:它做成颗粒剂,目的就是方便、免煎煮,用温水冲服即可。Q:无糖型与含糖型,效果有什么差别?A:基本没差别。含糖,目的只是屏蔽药物的苦味。无糖型的,更适合糖尿病患者。Q:不同剂型,疗效不同吗?A:市售的小柴胡产品有颗粒剂、片剂、胶囊剂和泡腾片剂等。它们的成分一样,药物作用都相似。只是从起效速度而言,颗粒剂和泡腾片剂会比片剂、胶囊剂来得更快。记者
徐颖编辑丨谢晓
-《中国家庭医生》新媒体中心原创出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