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解表药柴胡

戳上面的蓝字   《本经》

  CháiHú

  地熏、茈胡(《本经》),山菜、茹草(《吴普本草》),柴草(《品汇精要》)。

  为伞形科植物北柴胡、狭叶柴胡等的根。舂、秋挖取根部,去净茎苗、泥土,晒干。

  

  ①北柴胡,又名:竹叶柴胡(《植物名实图考》),铁苗柴胡、蚂蚱腿、山根菜、黑柴胡、山柴胡。

  多年生草本,高45~70厘米。根直生,分歧或不分歧。茎直立,丛生,上部多分枝,并略作之字形弯曲。叶互生;广线状披针形,长3~9厘米,宽0.6~1.3厘米,先端渐尖,最终呈短芒状,全缘,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有平行脉7~9条。复伞形花序腋生兼顶生;伞梗4~10,长1~4厘米,不等长;总苞片缺,或有1~2片;小伞梗5~10,长约2毫米;小总苞片5;花小,黄色,径1.5毫米左右;萼齿不明显;花瓣5,先端向内折曲成2齿状;雄蕊5,花药卵形;雌蕊1,子房下位,光滑无毛,花柱2,极短。双悬果长圆状椭圆形,左右扁平,长3毫米左右,分果有5条明显主棱,棱槽中通常有油管3个,接合面有油管4个。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于干燥的荒山坡、田野、路旁。分布吉林、辽宁、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湖北、四川、山西、陕西、甘肃、西藏等地。

  ②狭叶柴胡,又名:红柴胡、细叶柴胡。

  多年生草本,高30~65厘米。根深长,不分歧或略分歧,外皮红褐色。茎单1或数枝,上部多分枝,光滑无毛。叶互生;根生叶及茎下部叶有长柄;叶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7~15厘米,宽2~6毫米,先端渐尖,叶脉5~7条,近乎平行。复伞形花序;伞梗3~15;总苞片缺,或有2~3;小伞梗10~20,长约2毫米;小总苞片5;花小,黄色:花瓣5,先端内折;雄蕊5;子房下位,光滑无毛。双悬果,长圆形或长圆状卵形,长2~3毫米,分果有5条粗而钝的果棱,成熟果实的棱槽中油管不明显,幼果的横切面常见每个棱槽有油管3个。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生于干燥草原。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江苏、安徽、甘肃、青海、新疆、四川、湖北等地。

  

  ①北柴胡

  又名:硬柴胡。为植物北柴胡的根,并带有少许茎的基部。根呈圆锥形,主根顺直或稍弯曲,下部有分歧,根头膨大,呈疙瘩状,长6~20厘米,直径0.6~1.5厘米,外皮灰褐色或灰棕色,有纵皱纹及支根痕,顶部有细毛或坚硬的残茎。质较坚韧。不易折断,断面木质纤维性,黄白色。气微香,味微苦辛。以根条粗长、皮细、支根少者为佳。

  主产辽宁、甘肃、河北、河南。此外,陕西、内蒙古、山东等地亦产。

  ②南柴胡

  又名:软柴胡(《本草汇言》),香柴胡。为植物狭叶柴胡的根。外形与北柴胡相似,惟根较细,分歧少,多弯曲不直,长4~10厘米,直径6~10毫米,表面红棕色,有纵皱及须根痕,顶部无疙瘩头,而有地上茎叶枯死后遗留的毛状纤维。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呈淡棕色。气味同北柴胡。以根条粗长、无须根者为佳。

  主产湖北、江苏、四川。此外,安徽、黑龙江、吉林等地亦产。

  

  柴胡:拣去杂质,除去残茎,洗净泥沙,捞出,润透后及时切片,随即晒干。醋柴胡:取柴胡片,用醋拌匀,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醋吸尽并微干,取出,晒干。(每柴胡斤,用醋12斤)

  鳖血柴胡:取柴胡片,置大盆内,淋入用温水少许稀释的鳖血,拌匀,闷润,置蜗内用文火微炒,取出,放凉。(每柴胡斤,用活鳖个取血)

  苦,凉。

  ①《本经》:味苦,平。

  ②《别录》:微寒,无毒。

  ③《日华子本草》:味甘。

  入肝、胆经。

  ①《珍珠囊》:入足少阳胆、足厥阴肝、手少阳三焦、手厥阴心包络。

  ②《本草再新》:入心、肝、脾三经。

  和解表里,疏肝,升阳。治寒热往来,胸满胁痛,口苦耳聋,头痛目眩,疟疾,下利脱肛,月经不调,子宫下垂。

  ①《本经》: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

  ②《别录》:除伤寒心下烦热,诸痰热结实,胸中邪逆,五藏间游气,大肠停积,水胀,及湿痹拘挛。亦可作浴汤。

  ③《药性论》:治热劳骨节烦疼,热气,肩背疼痛,宣畅血气,劳乏羸瘦;主下气消食,主时疾内外热不解,单煮服。

  ④《千金方》:苗汁治耳聋,灌耳中。

  ⑤《四声本草》:主痰澜、胸胁中痞。

  ⑥《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除烦止惊,益气力,消痰止嗽,润心肺,添精补髓,天行温疾热狂乏绝,胸胁气满,健忘。

  ⑦《珍珠囊》:去往来寒热,胆痹,非柴胡梢子不能除。

  ⑧《医学启源》:除虚劳烦热,解散肌热,去早晨潮热。

  ⑨《滇南本草》:伤寒发汗解表要药,退六经邪热往来,痹痿,除肝家邪热、痨热,行肝经逆结之气,止左胁肝气疼痛,治妇人血热烧经,能调月经。发汗用嫩蕊,治虚热、调经用根。

  ⑩《纲目》:治阳气下陷,平肝、胆、三焦、包络相火,及头痛、眩晕,目昏、赤痛障翳,耳聋鸣,诸疟,及肥气寒热,妇人热入血室,经水不调,小儿痘疹余热,五疳羸热。

  内服:煎汤,0.8~1.5钱;或入丸、散。

  真阴亏损,肝阳上升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半夏为之使。恶皂荚。畏女菀、藜芦。

  ②《医学入门》:元气下绝,阴火多汗者,误服必死。

  ③《本草经疏》:病人虚而气升者忌之,呕吐及阴虚火炽炎上者,法所同忌。疟非少阳经者勿食。

  用于退热北柴胡对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疟疾、肺炎等有较好的退热效果。据例的临床观察:流行性感冒于24小时退热者达98.1%,普通感冒于24小时退热者达87.9%。制剂及用法:用北柴胡的干燥根,以蒸馏法制成注射液,每安瓿2毫升,相当于原生药2克。肌肉或静脉注射,每日1~2次,成人每次2毫升,周岁以内婴儿每次1~1.5毫升。

  

  除上述2种外,尚有多种同属植物亦作柴胡入药。主要的有:长白柴胡分布东北;兴安柴胡分布东北、内蒙古、河北;大叶柴胡分布东北;长茎柴胡分布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四川、云南、青海;膜缘柴胡分布云南、四川、贵州、陕西;小柴胡分布四川、云南、贵州、湖北;金黄柴胡(又名:穿叶柴胡)分布新疆:多脉柴胡分布四川、甘肃、内蒙古。

  柴胡药材中,尚有竹叶柴胡与春柴胡二种,其原植物主要为狭叶柴胡。前者系采收成长的全株,全长约20~40厘米,根同南柴胡,茎叶灰绿色至淡绿色,产地同南柴胡。后者系春季采收幼嫩的全株,故又称芽胡,全长约15厘米,根细,棕色,茎叶淡绿色而多卷曲皱缩。产江苏、安徽、山东。

  《*辞典》

长按识别







































北京著名白癜风医院
中科白癜风公认好口碑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ihue.com/chcd/12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