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发热头痛腹痛经方40分钟见效案

值得信赖的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9033380.html
原创:水中火

9月26日

医案转自民间中医网-经方方药

水中火先生

QQ问诊:

日期年7月6日

再次烦请先生,男孩11岁,感冒。

近期天热,孩子总是去游泳。昨天下午游泳回来见他精神不好,心想是不是游泳凉着了,于是晚上给其刮痧(后背),后喝了些热水,就睡了。

第二天早上5:00多孩子就醒了,不停上厕所,小便次数多但量小,无大便。

见他不停有浓痰,嗓子干咳,但无打喷嚏流鼻涕现象,摸手心、额头有热不是很高,量体温37.6。

身上无汗,想喝水(喝了两碗豆浆),舌苔白腻,精神尚可。

上午9:00左右开始喊头痛难受。

水中火11:50:42

孩子喊热吗?

微微的风11:51:13

不喊热。

水中火11:51:22

喊冷吗?

微微的风11:51:45

也不喊冷。

正在喊头痛。

水中火11:58:52

昨天大便了吗?

微微的风11:59:25

昨天一次大便,肚子不舒服,总是小便,一会一趟。

水中火12:00:47

呕吐吗?

微微的风12:00:52

不。

刚才还想吃玉米呢。

红糖水冲了没喝。

水中火12:06:40

身体有汗吗?

微微的风12:06:54

没汗。

水中火12:09:32

有没有喊肚子痛?

微微的风12:09:40

有。

水中火12:13:04

下方一剂:

处方:乌梅丸

水开后30分钟。

微微的风14:55:04

急,按方去拿药,不给,说超量。最后有几味只好减量。(我们这比较偏,只有这一家小药铺,没办法.。

就这喝药后大概约40分钟后,孩子出了一身大汗,全身湿透。量体温36度,头也不痛了。开始看动画片了。两小时后大便一次。

水中火:

记住:有一分恶寒,则有一分表证。

患儿不喊冷,证明伤寒不在太阳,就不需要解表。

考虑一下伤寒在阳明,伤寒在少阳,伤寒在太阴,伤寒在少阴,伤寒在厥阴的情况。

不要到原条文上去对应症状,必须深刻理解经方的组方。

这个孩子所用的方,条文上就只有发热二字。

急则治标,先解决头痛腹痛,发热才是关键。

再加上发病时是在夏天,这个要注意对选方的影响。

用方乌梅丸,10岁小孩子用量为原方的15分之一就够了。

乌梅30枚,细辛6,干姜10,黄连16,当归4,附子6,蜀椒4,桂枝6,党参6,黄柏6。

乌梅丸也可以治疗外感病发热,治的是厥阴病的外感。

所以说感冒可以是太阳病,也可以是阳明病,少阳病,更可以是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

感冒也需要从六病论治,才是全面的。认为感冒只是表证是完全错误的。

仲景云:凡伤寒之病,多从风寒得之,始表中风寒,入里则不消矣。

此条所言之“入里”,或入半表半里——少阳,厥阴;或入里——阳明,太阴,少阴。这些都是有《伤寒论》原条文可证的。

《伤寒论》部分条文引述如下:(注明,只是一部分)

厥阴病的发热:

仲景云:(伤寒)传厥阴,脉沉弦而急,发热时悚,心烦呕逆,宜桂枝当归汤,吐蚘者,宜乌梅丸。

太阳病的发热:

伤寒传经在太阳,脉浮而急数,发热,无汗,烦躁,宜麻黄汤。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产后中风,数十日不解,头痛,恶寒,发热,心下满,干呕,续自微汗出,小柴胡汤主之。产后中风,发热,面赤,头痛,汗出而喘,脉弦数者,竹叶汤主之。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也,白虎汤主之。

阳明病的发热:

(伤寒)传经在阳明,脉大而数,发热,汗出,口渴,舌燥,宜白虎汤。不差,与承气汤。

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

阳明病,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阳明病,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大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痉病,本属太阳,若发热,汗出,脉弦而实者,转属阳明也,宜承气辈与之。太阳病二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阳明也,调胃承气汤主之。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病人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脉数不解,合热则消谷善饥,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也,宜抵当汤。阳明病,发热十余日,脉浮而数,腹满,饮食如故者,厚朴七物汤主之。

少阳病的发热: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鞕,呕吐而不利者,大柴胡汤主之。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太阴病的发热:

(伤寒)传经太阴,脉濡而大,发热,下利,口渴,腹中急痛,宜茯苓白术厚朴石膏黄芩甘草汤。吐利发热,脉濡弱而大者,白术石膏半夏干姜汤主之。

少阴病的发热:

伤寒,身黄、发热者,栀子柏皮汤主之。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ihue.com/chcd/102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