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荨麻疹难治,中医辨治有方

治疗白癜风的好方法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92653.html
荨麻疹是皮肤科临床最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之一,一般把病程超过6周的荨麻疹称为慢性荨麻疹,临床主要表现为此起彼伏的风团伴轻重不一的瘙痒。大多数病人发作常有规律性,或夜间发作,或清晨骤起。病情轻者,对生活、学习与工作并无大碍;病情重者,会明显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慢性荨麻疹易诊难治,西药只能控制症状,不能根治,而中医在治疗慢性荨麻疹有一定的优势,只要辩证准确,部分患者亦可得到治愈。荨麻疹中医称之为“瘾疹”,又称“风疹块”和“鬼饭疙瘩”。其发病机理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风瘙瘾疹候》认为是“邪气客于皮肤,复逢风寒相折,则起风瘙瘾疹”。明王肯堂《疡医准绳》也持同样的观点:“夫风瘾疹者,有邪气客于皮肤,复遇风寒相搏,则为瘾疹”。明·戴元礼《证治要诀》说“食鸡肉及獐、鱼动风等物”会导致本病的发作,认识到高蛋白质食物是其发病的重要因素。清吴谦《医宗金鉴》曰:“此症俗名鬼饭疙瘩,由汗出受风,或露卧乘凉,风邪多中表虚之人,初起皮肤作痒,次发扁疙瘩形如豆瓣,堆累成片”。认为表虚汗出,外感风邪是发病的机理。清祁坤《外科大成》根据本病非完全由外感风邪所致,提出治疗“宜凉血润燥”,“慎用风药”方法;清顾世澄《疡医大全》则提出了“疏风、清热、托疹”的治疗大法,这些理论至今对临床仍有较高的指导意义。此外,中医古籍一些治疗本病的专方,如消风散、胡麻丸等,至今还应用于临床,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目前中医皮肤科学者认为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机理多为先天禀赋不足,外感风寒、风热之邪,或进食鱼虾海味,脾胃湿热,气血虚弱等诸多因素而致人体腠理疏松,营卫失调所致。也有因情志不遂、肝郁不舒、气机壅滞不畅、郁而化火、灼伤阴血、致阴血不足复感风邪而发。在临床施治中应结合患者的体质,临床表现,发病原因或诱因,皮疹颜色,舌脉象等因素辨证施治,做到有的放矢,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笔者总结大致有以下几种证型。

一、风寒型

风团淡红或淡白伴瘙痒,遇风寒加剧,得温则减,舌淡苔薄白,脉迟缓。治宜散寒和营,祛风止痒。方用桂麻各半汤和荆防败毒散化裁:麻黄6g,桂枝2g,白芍5g,防风0g,荆芥0g,蝉蜕0g,白鲜皮0g,生姜3片,大枣20g,甘草6g。日一付,水煎服。

二、风热型

风团鲜红、皮肤自觉灼热,瘙痒,遇热加重、得冷则缓,口渴,烦燥不安、舌红苔黄,脉浮数。治宜辛凉清热,祛风止痒。方用银翘散和消风散化裁:银花5g,连翘5g,牛蒡子0g,蝉蜕6g,荆芥0g,防风0g,丹皮0g,白鲜皮5g,桑白皮0g,甘草6g。日一付,水煎服。

三、肠胃湿热型

风团或红或紫,神疲纳呆,脘腹痞满胀痛、口臭、大便秘结或泄泻,舌红苔黄,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通腑泻热。方用茵陈蒿汤和除湿胃苓汤化裁:茵陈30g,大黄5g、栀子0g,苍术0g,厚朴0g,陈皮8g,猪苓0g,泽泻2g,茯苓5g,白术2g,防风0g,当归2g,苦参5g,甘草0g。日一付,水煎服。

四、冲任不调型

皮损周期发作,多于经前发作,经后消退,伴痛经,乳房胀痛。治宜舒肝理气,调摄冲任。方用丹栀逍遥丸化裁:丹皮2g,栀子0g,当归2g,白术2g,茯苓5g,柴胡8g,黄芩0g,防风0g,蝉蜕6g,甘草6g。日一付,水煎服。

四、气血两虚型

风团反复发作,经年不愈、劳累加重、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治宜补气养血,调和营卫。方用四物汤和玉屏风散化裁:当归2g,川芎0g,白芍30g,熟地30g,桂枝2g,黄芪30g,白术5g,防风0g,生姜2g,大枣2g,炙甘草6g。日一付,水煎服。

五、阳虚型

风团遇冷诱发或加重,平素形寒肢冷,神疲乏力,口淡无味,小便清长,腰腹畏寒,着衣较多。舌淡暗,苔白润,脉沉细。治宜温阳散寒。方用阳和汤和当归四逆汤化裁:炙麻黄8g,炮姜9g,白芥子9g,熟地30克,制附子30g(先煎小时),干姜20g,肉桂4克(后下),鹿角霜30克,当归30g,黄芪30g,蝉蜕6g,大枣0g,炙甘草6g。日一付,水煎服。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湿疹“救星”,中医的一味草方,止痒排毒,告别常年瘙痒你还要忍受湿疹所带来的钻心奇痒吗?一根黄瓜,治愈你多年的困扰湿疹瘙痒不断?医生:3个生活小妙招,简简单单去疹不复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ihue.com/chzz/76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