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板蓝根,中药名。别名:土板蓝根、蓝靛根、板蓝根。为爵床科植物马蓝的干燥根和根茎,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四川中药志》:“清热解毒,避疫杀虫。入肝、胃经。治伤寒发斑,丹毒,瘟疫发颐及大头瘟。””
性味归经
苦,寒。归心、胃经。
01
—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主治
温疫时毒,发热咽痛,温毒发斑,丹毒。
用法用量
9~15g。
注意事项
~胃虚寒、无实火热毒者慎服。
相关论述
1《本草经集注》:“此即今染(纟禁)碧所用者,至解毒人卒不能得生篮汁,乃烷,(纟禁)布汁以解之亦善。以叶涂五心,又止烦闷。尖叶者为胜。”
2《新修本草》:“陶氏所引乃是菘蓝,其汁抨(普更切)为淀者。菘蓝为淀惟堪染者。”
3《本草图经》:“有菘蓝,可以为淀者,亦名马蓝,《尔雅》所谓‘箴;马蓝是也。又福州一种马蓝,四时俱有,叶类苦益菜。”
4《本草衍义》:“蓝实即大蓝实也。谓之蓼蓝实者,非是。《尔雅》所说是解诸药等毒,不可阙也。实与叶两用。注不解实,只解蓝叶,为未尽。《经》所说尽矣。蓝一本而有数色,刮竹青、绿云、碧青、蓝黄,岂非青出于蓝而青于蓝者也。生叶汁解药毒,此即大叶蓝,又非蓼蓝也。”
5《本草纲目》:“菘蓝,叶如白菘;马蓝,叶如苦卖,即郭璞所谓大叶冬蓝,俗中所谓板蓝者。二蓝花子并如蓼蓝。苏恭以马蓝为木蓝,苏颂以菘蓝为马蓝,宗爽以蓝实为大叶蓝之实,皆非矣。”
6《三农纪》:“枝蓝形如蓼蓝,不花实。间有花,红靛色。无实。以枝栽上中,即生叶,比蓼蓝大而皱拗,色深青而圆。秸赤有节,节间发叶,叶可出淀,味辛,不堪食。”
7《植物名实图考》:“蓝,《本经》上品,李时珍分别五种,极确晰。为淀则一,而花叶全别,今俗所种多是蓼蓝、菘蓝,马蓝即板蓝,其吴地种之木蓝,俗谓之瑰叶蓝,亦间种子。”
02
—
临床应用
配伍药方
①治流行性腮腺炎:南板蓝根30克,或配金银花、蒲公英各15克,水煎服;外用鲜马蓝叶捣敷。(《浙南本革新编》)
②治喉痛:南板蓝根30克,开喉箭30克,山豆根30克,马勃9克。煎水服。(《重庆草药》)
③预防小儿喘憋性肺炎:南板蓝根、金银花、一枝黄花,4~7岁各用4.5克,3岁以下各用3克。水煎,每日分3~4次服。(《浙南本草新编》)
④治夏季微热,经久不退:南板蓝根30克,柴胡9克,体虚者加北沙参或孩儿参9克。水煎。每日1剂,连服7~10天。(《浙南本草新编》)
⑤治热毒疮:南板蓝根30克,银花藤30克,蒲公英30克,土茯苓15克。炖肉服。(《重庆草药》)
03
—
加工炮制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本品呈类圆形的厚片。外表皮灰棕色或暗棕色。切面灰蓝色至淡黄褐色,中央有类白色或灰蓝色海绵状的髓。气微,味淡。
04
—
药材鉴别
南板蓝根和北板蓝根区别
1、来源方面的差异
板蓝根是一种来自于十字花科植物菘蓝,而且是广泛的分布在我们国家的北方的陕甘蒙、冀鲁、江浙皖等地,而板蓝根是属于爵床科植物马蓝的干燥根并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的云贵川、两湖两广、闽台等地区,这是两者在地域上的差异。
2、性状和成分方面的差异
板蓝根是呈圆柱形,而且药物本身的味道是比较的淡,我们在品尝的时候是会有一些微甜略带苦涩的味道,而且游离氨基酸含量较多,化学成分较复杂;而南板蓝根呈现近似的圆柱形,品尝时只有淡淡的味道,游离氨基酸含量较少,化学成分相对较少。
3、用量方面的差异
虽然说板蓝根和南板蓝根都是可以起到很好的清热解毒的作用,而且是经常用于体内热毒导致的体表瘀斑、舌绛紫暗、喉咙溃烂等症状,但是二者在用量方面有差异,板蓝根用量一般不超过15克,而南板蓝根用量在10-30克之间。
4、药理作用方面的差异
板蓝根的注射液是可以有效的抵抗流感病毒尤其是甲流病毒、脑炎病毒、腮腺炎病毒,对于我们人体的感染和治病是有很好的作用,而且从清热解毒、抵抗炎症的角度来讲,板蓝根的作用要比南板蓝根明显的多,南板蓝根则药性较弱一些。
05
—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爵床科植物马蓝。
形态特征
马蓝,多年生草本,高30~px。干时茎叶呈蓝色或黑绿色。根茎粗壮,断面呈蓝色。地上茎基部稍木质化,略带方形,稍分枝,节膨大,幼时被褐色微毛。叶对生;叶柄长1~px;叶片倒卵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6~px,宽4~px;先端急尖,微钝头,基部渐狭细,边缘有浅锯齿或波状齿或全缘,上面无毛,有稠密狭细的钟乳线条,下面幼时脉上稍生褐色微软毛,侧脉5~6对。花无梗,成疏生的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苞片叶状,狭倒卵形,早落;花萼裂片5,条形,长1~35px,通常一片较大,呈匙形,无毛;花冠漏斗状,淡紫色,长4.5~.5px,5裂近相等,长6~7mm,先端微凹;雄蕊4,2强,花粉椭圆形,有带条,带条上具两条波形的脊;子房上位,花柱细长。蒴果为稍狭的匙形,长1.5~50px。种子4颗,有微毛。花期6~10月,果期7~11月。
分布区域
主产福建、四川,云南、湖南、江西、贵州、广东、广西等地。
·中药材网·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