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单位:怀柔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主持人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欢迎收看今天的《健康有约》
众所周知,随着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年轻人中的胃病患者越来越多。然而,在各种各样的胃病中,一种名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胃病已经上升至年轻人胃病中的第一位。功能性消化不良虽然不会引起胃部病变,但长期的身体不适却会严重干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那么到底什么是功能性消化不良?
人们又该如何预防和治疗这种疾病呢?
今天咱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主持人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它和我们常说的消化不良有什么区别吗?
嘉宾
消化不良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据统计,我国的发病率约在40%左右,其症状主要包括上腹部疼痛、烧灼感、餐后饱胀和早饱感,其他如上腹部胀气、恶心、呕吐及嗳气等等。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是指具有慢性消化不良症状,但其临床表现不能用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等来解释。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常见病,有研究表明,有消化不良症状的患者,经检查79.5%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
主持人医院检查过后,并没有发现胃部有什么问题,但是他的身体确实出现了不适的症状,到底该如何判断是否患上了功能性消化不良呢?
嘉宾
1.根据中医疾病的命名特点,将上腹痛综合征定义为中医的“胃痛”;餐后饱胀不适综合征定义为中医的“胃痞”。
2.西医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采用标准为:
①符合以下标准中的一项或多项:A餐后饱胀不适B早饱感C上腹痛D上腹部烧灼感;
②不能解释上述症状的结构性疾病的证据(包括胃镜检查等),必须满足餐后不适或上腹痛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上腹痛综合征必须满足以下至少一项:A上腹痛B上腹部烧灼感(均严重到足以影响日常活动)症状发作至少每周1天。
餐后不适综合征必须满足以下至少一项A餐后饱胀不适。B早饱感(均严重到足以影响日常活动),症状发作至少每周3天。以上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符合诊断标准。
建议将胃镜检查作为消化不良诊断的主要手段。其他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化、便潜血、腹部超声检查等,必要时可行上腹部CT檢查。对经验性治疗或常规治疗无效的消化不良患者可行幽门螺杆菌Hp检查。
主持人说到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种疾病的病因和病机。
嘉宾
1.病因:本病多为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过度、先天禀赋不足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本病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
3.病机转化:本病初起以寒凝、食积、气滞、痰湿等为主,尚属实证;邪气久羁,耗伤正气,则由实转虚,或虚实互见。病情日久郁而化热,亦可表现为寒热互见。久病入络则变生瘀阻。总之,脾虚气滞,胃失和降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基本病机,贯穿于疾病的始终。病理表现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以牌虚为本,气滞、血瘵、食积、痰湿等邪实为标。
主持人中医向来讲究的是辨证治疗,那么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否也是如此呢?它的优势到底在哪里?
嘉宾
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目的是为缓解临床症状,防止病情复发,提高生活质量。中医主张辨证论治,接下来我就根据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辨证分型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中医的治疗方法。如果电视机前有受这种疾病困扰的朋友可以进行记录。
1、脾虚气滞证治法:健脾和胃,理气消胀。主方:香砂六君子汤。药物:人参、白术、获苓、半夏、陈皮、木香、砂仁、炙甘草。加减:饱胀不适明显者,加积売、腹皮、厚朴等。
2、肝胃不和证治法以理气解郁,和胃降逆为主。主方:柴胡疏肝散。常用药物:陈皮、柴胡、川芎、香附、枳壳、芍药、甘草。加减:暖气频作者,加半夏、旋覆花、沉香等。
3、牌胃湿热证治法以清热化湿,理气和中为主。主方:连朴饮。常用药物:制厚朴、川连、石菖蒲、制半夏、香玻、焦栀、芦根。加减:上腹烧灼感明显者,加乌贼骨、风凰衣、煅瓦楞子等;大便不畅者,加瓜蒌、枳实等。
4、脾胃虚寒(弱)证治法以健脾和胃,温中散寒为主。主方:理中丸。常用药物:人参、干姜、白术、甘草。加减:上腹痛明显者,加延胡索、荜菝、蒲黄等;纳呆明显者,加焦三仙神曲、菜菔子等。
5、寒热错杂证治法以辛开苦降,和胃开痞为主。主方:半夏泻心汤。常用药物:半夏、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黄连、大枣。加减:口舌生疮者,加连翘、梔子等;腹泻便溏者,加附子、肉桂等。
除此之外,外治法对本病行之有效,主要包括针灸、穴位贴敷、中药热熨法等。针灸穴位选择:主穴中院、足三里、胃俞、内关;牌胃虚寒者,加气海、关元:肝气犯胃者,加太冲;饮食停滞者,加下院、梁门;气滞血療者,加膈命。穴位贴敷用溶剂随证调制不同中药,贴于神阙、中脘、天枢等穴位。中药热熨法用食盐、吴茱萸、麦麸等炒热,装人布袋中,热熨痛处。
另外,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还有一些常用的中成药,比如:
(1)枳术宽中胶囊;健脾和胃,理气消痞。用于胃痞(脾虚气滞),症见呕吐、反胃、纳呆、反酸等,以及功能性消化不良见以上症状者。
(2)达立通颗粒;清热解郁,和胃降逆,通利消滞。用于肝胃郁热所致痞满证,症见胃脘胀满、气、纳差、胃中灼热、嘈杂泛酸、脘腹疼痛、口干口苦;动力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见上述症状者。
(3)气滞胃痛颗粒;舒肝理气,和胃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痞胀满,胃院疼痛。
(4)胃苏颗粒;理气消胀,和胃止痛。用于气滞型胃脘痛症见胃院胀痛,窜及两胁,得噯气或矢气则舒,情绪郁怒则加重,胸闷食少,排便不畅及慢性胃炎见上述证候者。
(5)四磨汤;顺气降逆,消积止痛。用于气滞、食积证、症见院腹胀满、腹痛、便秘。
最后一点,也是必须要强调的,那就是心理治疗对本病的治疗有重要作用。《景岳全书》云:“若思郁不解致病者,非得情舒愿遂,多难取效”,强调让患者“恰情释怀”。心理干预治疗在消化不良防治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生物-心理-社会”疾病治疗模式在消化不良治疗中值得推广。
主持人功能性消化不良虽然不是什么恶性的疾病,但却能给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困扰,所以不能轻易忽视,那么我们该如何提前预防这种疾病呢?来听一下专家建议。
嘉宾
(1)保持心理健康可以预防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生,减轻消化不良临床症状。
(2)重视饮食调护,超过30%的患者消化不良症状与下列食品有关:碳酸饮料、油炸食品、咖啡、牛奶、奶酪、甜食、豆类、面包及辛辣食物,提示饮食调护对于预防及治疗消化不良具有重要意义。
(3)对于合并幽门螺杆菌的患者,因为存在聚集性传染,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口腔卫生,餐具定期消毒,实行分餐。
(4)功能性消化不良病情复杂,临床表现不一,在治疗中,一定要找专业人员辨证治疗,规范用药。
(5)患者一般预后良好,但应注意随访FD症状可反复或间断发作,影响生活质量,但一般预后良好。如果患者症状持续不缓解或者出现报警症状,应定期复查电子胃排除其疾病器质性疾病。
↓↓↓点击"阅读原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