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
柴胡(茈胡、地薰、山菜、茹草叶、芸蒿)
简介
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或全草。前者习称“北柴胡”,后者习称“南柴胡”。
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肝、胆经。
功效:解表退热、截疟、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产地:原植物野生或栽培,主产于东北、华北、西北及山东、河南、湖南、江苏、四川等地。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柴胡味苦平。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一名地熏。
《名医》曰:一名山菜,一名茹草,叶一名芸蒿,辛香可食,生宏农及冤句,二月八月采根暴干。
《名医别录》:微寒,无毒。主除伤寒,心下烦热,诸痰热结实,胸中邪逆,五藏间游气,大肠停积水胀,及湿痹拘挛。亦可作浴汤。
《药性论》:能治热劳,骨节烦疼,热气肩背疼痛,宣畅血气,劳乏羸瘦,主下气消食,主时疾内外热不解,单煮服良。
《汤液本草》:柴胡
内容:气平,味微苦,微寒。气味俱轻,阳也,升也,纯阳,无毒。少阳经、厥阴经行。
《象》云∶除虚劳寒热,解肌热,去早晨潮热,妇人产前后必用之药。善除本经头痛,非他药能止。治心下痞,胸膈痛。去芦用。
柴胡小故事
林黛玉与逍遥散
柴胡与林黛玉也有段凄美的故事。
话说林黛玉梦见她被许配他人,宝玉手持小刀挖心,咕咚倒地,不觉从恶梦中惊醒,禁不住神魂俱乱,痰血上涌。
王太医为她诊脉后,一针见血地指出林黛玉当有头晕、饮食减少、多梦易醒、多疑多惧的症状,“不知者疑为性情乖戾,其实因肝阴亏损,心气衰耗”作怪,姑拟黑逍遥散,用柴胡等药调治。
贾琏看过处方,忙说:“血势上冲,柴胡使得么?”王太医解释说:黛玉素因积郁致病,非柴胡不足以疏肝解郁,宣泄少阳甲胆之气,柴胡虽有升提阳气的作用,为吐血等病所忌,但用鳖血拌炒炮制,可使其“不致升提,且能培养肝阴,制遏邪火”。中医学认为,柴胡性味苦、凉,除可疏肝、升阳外,还有和解表里的功效。生用或以醋、酒、鳖血拌炒炮制后入药。
据研究,柴胡含柴胡甙等有效成分,有比较明显的解热、镇静、镇痛、镇咳作用。柴胡还能抑制流感病毒、结核杆菌,利胆,增强肠道蠕动,保护胃黏膜,消炎,减少渗出,防止肉芽肿的生成,改善由霉米、酒精所致肝功能障碍。柴胡为常用中药,对感冒、疟疾、肺炎等均有较好的退热效果,现已提取其有效成分制成针剂。
汉代医圣张仲景以柴胡加黄芩、半夏、党参、甘草、生姜、大枣制成名方“小柴胡汤”,现仍广泛地用于治疗疟疾、外感、胆囊炎、胆汁返流性胃炎等病。
柴胡配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生姜、甘草、薄荷等即为逍遥散,用治抑郁不乐、烦躁、情绪低落、头晕目眩,疗效颇佳。外加生地黄或熟地黄,因地黄色黑,故名黑逍遥散,有滋阴、疏肝、养血、健脾之效。
用此方治疗林黛玉之疾,可谓恰到好处,足见《红楼梦》的确是一部集中国文化之大成的百科全书。
大小柴胡汤
相传有位著名老中医最喜欢用中药名作对联。
一天,一位客人来访,看到院子里的丛竹,赞道:“烦暑最宜淡竹叶。”老医生马上答道:“伤寒尤妙小柴胡。”这一副对联更有趣的地方是:淡竹叶和柴胡的叶子都像竹叶。
“小柴胡汤”还有4首变方:
“柴胡桂枝汤”系小柴胡与桂枝汤的合方,专治太阳少阳并病;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系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与桂枝加龙牡汤合方,治三阳并病,三焦积热,气滞痰结证;
“柴胡桂枝干姜汤”系小柴胡汤去人参、大枣、半夏,改用干姜,加瓜蒌、牡蛎、桂枝组方,和解少阳,散寒清热,温清兼施。
“大柴胡汤”系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合小承气汤去厚朴,再加芍药组成,主治少阳未解转入阳明化热的少阳、阳明合病。
大小柴胡汤均有和解表里之意,然小柴胡汤单纯在少阳,大柴胡汤为少阳未解以致阳明热结。两证的病位应加区别。
中医学与辩证法
微博:中医学与辩证法
图文编辑:陈秋雨
审核校对:李金美
图片来源:网络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