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离不开中药,医院、迈出课堂,在实践中认识中草药!”7月10日,包头阴山中医协会、医院共同组织、发起了固阳县春坤山采药实践活动。在春坤山脚下,包头阴山中医协会会长、包头医学院中医针灸研究所所长、内蒙古名中医、包医二附院副院长布赫教授做动员讲话,希望大家不仅要学习临床经验,更要在实践中认识中医药,丰富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做好中医药的守正创新和传承发展,并一再强调采药的注意事项,叮嘱大家保护好环境。
包头阴山中医协会部分专家成员、包头医学院中医学院部分学生共计50余人参加了当天的活动。
春坤山上,山花烂漫,蓝天白云间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如画碧连天。
虽然已进暑伏,山上却清风徐徐,舒适凉爽。上午10时许,已经有不少游客漫步在栈道上,纵情在碧草间。采药队伍由药学专家带队,分3组采药。
狼毒
挖药
“这是狼毒,好壮的根啊!”医院治未病中心专家、主任医师孟映雪告诉大家,狼毒不能久闻,否则会头疼,固阳的老百姓也叫它“头疼药”,“狼毒是一种毒性植物,根部入药,有很好的散结、杀虫功效,可以治很多皮肤病。”
布赫教授接受记者采访
“终于找到黄芩了!”布赫教授带着学生小心地用小铲挖一株紫花小草,清出根部后再把土回填好,“春坤山上有多种药用植物,像黄芪、黄芩都是包头的道地药材。”布赫教授说。
郭勇是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医师,一上山便抓了两只斑蝥。“中药分为植物本草、矿物质药和动物类药3大类,斑蝥就是一种具有毒性的动物类药,有破血逐瘀、散结消瘸、攻毒蚀疮的功效,有很好的软结、散结、通络作用,过去常用于抗癌,现在仅限于外用了。”郭勇说。
“药采回来后要及时压制,吸水纸要4小时一换。”另一边,医院总药剂师白凤鸣主任中药师指导学生把大家采集回来的标本现场压制,夹在厚厚的报纸中,两边用木板压实。每夹一种标本,白凤鸣都要给大家讲讲药材的特性:“大家认真观察,这是北柴胡,伞形科植物,根呈毛笔头样,叶子尖而细长,也叫狭叶柴胡,北柴胡和南柴胡最大的区别是:北柴胡的根部有苦味,南柴胡有一股败油味(哈拉子味),它们的功效是一样的,清热解毒,现在很多抗病毒、治感冒的药都会用到柴胡,比如小柴胡汤,就有很好的辛散作用。”“现在的中药和以前的中药有很大区别,以前基本是野生的,现在是种植的,有效成分含量差异很大,自古中医、中药不分家,中医必须懂中药,下药时才能掌握好量,有‘下药如有神’的感觉。”包头医学院中医学院副院长全瑞国主任中药师介绍说,本草药物分根、茎、叶、花、果实几部分,药物采集的季节、时间、方法不一样,效用也不一样,“我们现场采的是原生药,要通过炮制做成中药饮片,用作制剂、或做药,鉴别饮片时要看形态、规格、表面特征、断面,还要闻气味、尝口感,必要时用水试、火式。”“课堂上我们只能看到本草的图片,印象不深刻,像秦艽,知道它的根是9条旋在一起的,却没见过它真实的模样,今天我挖到了它,仔细观察了它的根部,再也忘不掉了。”包头医学院中医学院级学生张可欣表示,在老师的指导下识别药材,参与采挖、压制,制作标本,收获多多,特别是香薷、秦艽、北柴胡等本草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香薷、秦艽、黄芩、狼毒、紫菀、柴胡、麻黄、地榆、车前草……当天上午,老师和同学们共采集了20余种草药,制作成标本后,将用于包头医学院中医学院教学和包头阴山中医协会使用。得知阴山中医协会来春坤山采药的消息后,78岁的名老中医孟琳升也赶来现场,与孟映雪父女两代名医相聚春坤山。
编辑沈建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