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治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labs.html遇秋认为,虽然现在辨证的方法有很多种,但不同的辨证方法的效率是不同的。为了不产生太大的岐义,这里借大学中医课本里内容来讨论辨证方法的效率问题。目前大学中医课本里采用的辨证,主要是病的分型论治。遇秋认为,这种辨证论治,效率不高,学的人容易搞得头昏眼花,学了还不会治病。我们来看几个病的治法。先来看下胃痛。中医内科学里把胃痛分为7个证型,具体如下:1)寒邪客胃:良附丸2)饮食伤胃:保和丸3)肝气犯胃:柴胡疏肝散4)湿热中阻:清中汤5)瘀血停胃:失笑散合丹参饮6)胃阴亏耗: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7)脾胃虚寒:黄芪建中汤看着就舒服,多简单明了。就是新手,看到这个证型,也马上会治胃痛了。好,我们继续看呕吐,它有8个证型:1)外邪犯胃:藿香正气散2)食滞内停:保和丸3)痰饮内阻: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4)肝气犯胃:四七汤5)脾胃气虚:香砂六君子汤7)脾胃阳虚:理中汤8)胃阴不足:麦门冬汤咦,这个食滞内停和胃痛是一样的,但这个肝气犯胃同一个证型,在胃痛里用方不一样,这个脾胃阳虚和胃痛的脾胃虚寒怎么区分?胃阴不足和胃痛的胃阴亏耗怎么区分?一个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如果同时有胃痛和呕吐,以哪个为主病来辨证呢?好,我们继续来看腹痛,它有6个证型:1)寒邪内阻: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2)湿热壅滞:大承气汤3)饮食积滞:枳实导滞丸4)肝郁气滞:柴胡疏肝散5)瘀血内停:少府逐瘀汤6)中虚脏寒:小建中汤看着怎么这么眼熟呢?看起来和胃痛、呕吐怎么这么像呢?如果一个病人同时有胃痛、呕吐、腹痛,该以哪个为主病呢?我相信很多人已经开始晕了。这是以病为线索来分型论治的。接下来,我们换个思维,看一个表格。这个表格是遇秋从中医内科学(第9版)里分离出来的。这个表,很清晰、很明了,是吧?这也是时医最喜欢讲的“异病同治”,就是不同的病,用的是同一个方子。像这个表格,心悸、不寐、眩晕、阳痿等11个病,辨证出来都是气血两虚,用的都是同一个方——归脾汤。不说效果,光听着就带劲……但是,遇秋相信,有些细心的人,可能已经发现,表格里的这些病,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症状。如果我们转换一下思维,以这些共同的症状为主证,其他为兼证,顿时就豁然开朗,海阔天空。稍作归纳,共同的症状为:神疲乏力,面无血色,心悸失眠,舌淡苔白,脉细,出现这个症状组合的,就用归脾汤。有这个症状的人,可能还兼有眩晕、阳痿、抑郁、各种出血、发热等症状。换句话说,只要有这个证的,不管兼有什么症状,都用归脾汤就可以了。这种方证的辨证思维,是否更加直接了当,简洁明了?从记忆角度来讲,记11种证型容易还是只记1种容易?遇秋相信,再笨的人也能正确地回答这个问题了。再回到胃痛、呕吐、腹痛这个问题上来,像保和丸、建中汤、柴胡疏肝散,掌握这三个方子的治证,就可以治9种病,相比课本上的分型,更加容易方便,更何况,这三个方,还在N种病里有使用。据遇秋粗略统计,大学中医课本内科学、妇科学、儿科学、外科学里的证型,起码有六七百个,要想能准确地记忆区分,是很困难的。但一般中医,应付日常病,三五十个方剂足矣。从记忆角度来讲,记方剂的效率明显要高于记证型。综上可知,有些看起来很科学、很有条理的辨证方法,不管是记忆还是使用,效率都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