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治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证治准绳》
柴胡陈皮醋炒,各二钱(各6g)川芎香附芍药枳壳麸炒,各一钱半(各4.5g)甘草炙,五分(1.5g)
古代用法:水一盅半,煎八分(2.5g),食前服。
现代用法:水煎服。
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肝气郁滞证。胁肋疼痛,胸闷喜太息,情志抑郁或易怒,或嗳气,脘腹胀满,脉弦。
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其经脉布胁肋,循少腹。若情志不遂,木失条达,则致肝气郁结,故见胁肋疼痛,甚则胸脘腹部胀闷;疏泄失职,则情志抑郁;久郁不解,肝失柔顺舒畅之性,则急躁易怒;肝气横逆犯胃,则见嗳气;脉弦者,亦为肝郁不舒之证。遵“木郁达之”之旨,治当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君药-柴胡:苦辛微寒,归肝胆经,功擅条达肝气而疏郁结,为君药。
臣药-香附、川芎:香附微苦辛平,入肝经,长于疏肝行气止痛;川芎味辛气温,入肝胆经,能行气活血、开郁止痛。二药共助柴胡疏肝解郁,且有行气止痛之效,同为臣药。
佐药-陈皮、枳壳、芍药:陈皮理气行滞而和胃,醋炒以入肝行气;枳壳行气止痛以疏理肝脾;芍药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与柴胡相伍,养肝之体,利肝之用,且防诸辛香之品耗伤气血,俱为佐药。
佐使药-甘草:调和药性,与白芍相合,则增缓急止痛之功,为佐使药。
诸药共奏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之功。本方以四逆散易枳实为枳壳,加川芎、香附、陈皮而成,其疏肝理气作用较强。
本方疏肝药与养血柔肝药相配,既养肝之体,又利肝之用,但以疏解肝郁为主。
本方为治疗肝气郁结证之代表方。以胁肋胀痛,脉弦为辨证要点。
本方药性芳香辛燥,不宜久煎;易耗气伤阴,不宜久服,且孕妇慎用。
殷在兹文学年三十余,得胁痛之症。医以养血治之,而痛益剧,饮食减少,肌肤渐瘦。献岁汪善卷考廉邀余过诊,六脉沉而俱弦,约五至,面白而汲青。余曰:“据色脉乃属肝木有余,脾气郁结。”问曾患疟否?云:“去年夏秋之间曾染此疾,疟后亦未复元。”在兹为人深沉,喜静,怒而不发,今气郁亦其宜焉?余乃用柴胡、陈皮、青皮、白芥子、香附、枳壳、黄芩、桔梗之类,一剂知,数剂愈。(《二续名医类案》)
按:六脉沉弦,面青之胁痛,乃为气滞,独进养血之剂则其壅更甚,故易调畅气机之法而效。
柴胡疏肝芍川芎,枳壳陈皮草香附,疏肝行气兼活血,胁肋疼痛立能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