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与中医八法

从事皮肤病白癜风治疗 http://pf.39.net/bdfyy/zqbdf/140806/4442000.html

小柴胡汤与中医治病八法

中医治病八法为汗吐下和消清温补。小柴胡汤与中医治病八法有着密切的关系。小柴胡汤主治邪在半表半里之少阳病证,证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等症。邪不在表,也不在里,汗、吐、下三法均不适宜,此时只有采用和法来治疗。方中柴胡透解少阳半表邪热;黄芩清泄少阳半里邪热;半夏和胃降逆;人参、炙甘草益气扶正,抗御病邪;生姜、大枣调和营卫。诸药合用,共奏和解少阳、扶正达邪之功。从而使邪气得解,少阳得和,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得和,进而达到汗出热解之功效。由于小柴胡汤卓越的疗效,后世医家由之衍生了很多有效的柴胡汤类方。小柴胡汤本身就是和法之祖方,其组方用药立法精细,不偏不倚,治乱解和,莫过于此。根据小柴胡汤证兼夹之邪,与其它七法相结合,正如程国彭《医学心悟》所谓“兼温而和者,有兼清而和者,有兼补而和者,有兼表而和者,有兼表兼攻下而和者”,从而丰富了小柴胡汤和法的应用范畴。1,与汗法合用:当邪犯少阳,表证未解,表现为少阳与太阳中风合病时,证见发热、微恶风寒、汗出、肢节烦疼、微呕、胸胁心下微满、舌苔薄白、脉浮弦等症。治当和解少阳,兼解表邪,方拟柴胡桂枝汤。如《伤寒论》条说:“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当邪犯少阳半表半里,表证未解,表现为少阳与太阳伤寒合病时,证见发热恶寒、无汗身痛、胸胁苦满、口苦咽干、头晕头痛、舌苔薄白腻、脉浮弦等症。治当和解少阳,兼以发汗解表,方拟小柴胡汤合麻黄汤。2,与清法合用:当邪犯少阳兼无形邪热上扰心膈,证见寒热往来、口苦咽干、心烦不得眠、心中懊恼、舌红苔黄、脉弦数等症。治当和解少阳,兼清心除烦,方拟小柴胡汤合栀子豉汤。当痰热犯及少阳和胸胁时,证见往来寒热、胸胁满痛、咳吐黄稠痰、舌红舌苔黄腻、脉浮滑等症。治当和解少阳,清肺化痰,方拟小柴胡汤和小陷胸汤加减。《重订通俗伤寒论》曾有柴胡陷胸汤一方,于此同义。若胆胃不和,痰热内伤,证见眩晕不寐、口苦咽干、耳鸣耳聋、胸胁满闷、舌红苔黄、脉弦滑等症。治当清胆和胃,化痰清热,方拟小柴胡汤合温胆汤加减。3,与消法合用:当肝胆郁滞,夹杂食滞胃脘时,证见口苦咽干、胸胁苦满、胸脘痞闷、嗳腐吞酸、舌红苔黄、脉弦滑等症。治当和解肝胆,消食导滞,方拟小柴胡汤合保和丸、枳实导滞丸等方加减。当肝胆郁滞,气滞血瘀痰凝,发生症瘕积聚等病证时,证见腹内结块、胀痛有时、胸胁苦满、纳呆少食、口苦口干、舌质暗红夹有瘀斑、苔白厚腻、脉弦滑等症。治当和解肝胆,理气活血,消痰散结,方拟小柴胡汤合鳖甲煎丸加减。4,与温法合用:当少阳病兼寒饮内结、胆热脾寒时,证见寒热往来、心烦喜呕、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不欲饮、但头汗出等症。治当和解少阳,温化水饮,方拟柴胡桂枝干姜汤(即小柴胡汤去半夏、人参、生姜、大枣,加桂枝、干姜、瓜蒌根、牡蛎等)加减。当肝胆郁滞,寒湿中阻时,证见胸胁苦满、心烦欲呕、腹胀胃痛、不思饮食、嗳气吞酸、肢体沉重、自利不渴、苔白厚腻、脉弦迟等症。治当和解肝胆,温中化湿,小柴胡汤合平胃散(即柴平汤)加减。5,与下法合用:当少阳郁热合并阳明府实时,证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郁郁微烦、呕不止、心下硬痛、便难溲黄、苔黄少津、脉弦数等症。治当和解少阳,通下里实,方拟大柴胡汤(即为小柴胡汤与小承气汤合方加减而成)加减。6,与补法合用:单独的虚证或单独的实证都比较少见,临证常见的证候多为虚实夹杂证。如肝胆郁滞,三焦气机不畅者,又常兼见气血阴阳不足证,因此在应用柴胡汤类方疏解肝胆郁滞时应根据虚证的类型进行加减化裁。若肝胆郁热,心肝血虚时,证见胸胁胀痛、头晕头痛、口苦咽干、心烦失眠、心悸健忘、手足麻木、舌红少苔、脉弦细等症。治当和解肝胆,养阴补血,方拟小柴胡汤合酸枣仁汤加减。7,与吐法合用:若患者肝胆郁滞,平素多有胸胁满闷、口苦头晕、心烦不寐等症,突遇暴饮暴食,食填上脘时,可突发食厥等急症。此时当先用盐汤探吐以祛食邪,再用柴胡汤类方合保和丸加减化裁治疗。

薏苡仁散明·方贤着《奇效良方》:薏苡仁散

处方薏苡仁(一钱半)麻黄(去节.一钱半)防风(去芦.一钱)附子(炮.去皮脐.一钱)川芎(一钱)佰子仁(去壳.一钱)桂心(一钱)枳壳(麸炒.一钱)石膏(一钱)细辛(一钱)独活(去芦.一钱)羚羊角(一钱)

功能主治治肝脏中风,四肢挛急,身体强直。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种,生姜五片,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薏苡仁散

处方薏苡仁、川芎、桂心,各一两。当归、细辛、前胡(去芦)、羌活、茵芋、生地黄、萆薢、羚羊角屑,各三分。甘草(炙赤.半两)。

炮制上捣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中风,身如角弓反张,心胸满闷。

用法用量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稍热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圣惠》卷三:薏苡仁散

处方薏苡仁3两,防风2两(去芦头),麻黄2两(去根节),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芎?1两,桂心1两,独活1两,柏子仁1两,石膏1两,细辛1两,羚羊角屑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肝中风,四肢挛急,身体强直。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同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注意忌鸡、猫、鱼、蒜。

摘录《圣惠》卷三

《圣惠》卷二十六:薏苡仁散

处方薏苡仁1两,酸枣仁1两(微炒),赤茯苓3分,桂心3分,柏子仁1两,羚羊角屑1两,海桐皮1两(锉),当归3分,芎?3分,生干地黄1两,赤芍药3分,槟榔。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筋极。面青多怒,两胁下急痛,手足筋脉拘挛。

用法用量方中槟榔用量原缺。

摘录《圣惠》卷二十六

《圣惠》卷三:薏苡仁散

处方薏苡仁1两,羌活1两,防风1两(去芦头),汉防己1两,桑根白皮1两(锉),桂心1两,天麻1两,赤茯苓1两,芎?1两,酸枣仁1两(微炒),当归1两(锉,微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肝脏风毒流注,筋脉抽掣急痛,头目眩闷,四肢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注意忌生冷、猪鸡肉、毒鱼、湿面。

摘录《圣惠》卷三

《圣惠》卷三:薏苡仁散

处方薏苡仁2两,羌活1两,五加皮1两,海桐皮1两(锉),当归1两(锉,微炒),虎胫骨1两(涂酥,炙令黄),芎?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赤芍药1两,牛膝1两(去苗),桂心1两,酸枣仁1两(微炒)。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肝脏风毒,流注脚膝,筋脉拘急疼痛,行履不得。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三

《圣惠》卷二十一:薏苡仁散

处方薏苡仁1两,芎?1两,当归3分,桂心1两,细辛3分,前胡3分(去芦头),羌活3分,茵芋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生干地黄3分,萆薢3分,羚羊角屑3分。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中风。身如角弓反张,心胸满闷。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一

《圣惠》卷二十三:薏苡仁散

处方薏苡仁2两,细辛2两,黄耆3分(锉),人参3分(去芦头),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羚羊角屑3分,五加皮1两,赤芍药3分,独活1两,麻黄1两(去根节),天雄1两(炮裂,去皮脐),白术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风,手足拘挛,百节疼痛,烦热心乱,恶寒,经日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三

《圣惠》卷六十九:薏苡仁散

处方薏苡仁1两,防风1两(去芦头),猪苓1两(去黑皮),芎?1两,羚羊角屑1两,汉防己1两,桑根白皮2两(锉),大麻仁1两,槟榔1两,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微炒),枳实3分(麸炒微黄),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妇人脚气缓弱及顽痹肿满,心下急,大便涩。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六十九

《圣惠》卷二十六:薏苡仁散

处方薏苡仁1两,石膏2两,芎?1两,桂心半两,羚羊角半两,赤芍药半两,防风1两(去芦头),当归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汉防己1两,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肉极。肌肤如鼠走,津液开泄,或痹不仁,四肢急痛。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注意忌生冷、油腻,毒滑、鱼、肉。

摘录《圣惠》卷二十六

《圣惠》卷八十九:薏苡仁散

处方薏苡仁3分,当归1分(锉,微炒),秦艽1分(去苗),防风半两(去芦头),酸枣仁半两(微炒),桂心1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在胎之时,其母脏腑气虚,为风冷所乘,儿生之后,肝气不足,致筋脉挛缩,不得伸展,故令手拳不展。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量儿大小分减服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九

《圣惠》卷四十二:薏苡仁散

处方薏苡仁2两,附子2两(炮裂,去皮脐),甘草1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胸痹,心下坚痞缓急。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频服之。

摘录《圣惠》卷四十二

《本事》卷三:薏苡仁散

处方薏苡仁1两,当归(洗,去芦,薄切,焙干)半两,小川芎半两,干姜(炮)半两,甘草(炙)半两,宫桂(去粗皮,不见火)半两,川乌(炮,去皮尖)半两,防风(去叉股)半两,茵芋(去梗,锉,炒)半两,人参(去芦)半两,羌活(去芦)半两,白术半两,麻黄(去根节)半两,独活(黄色如鬼眼者,洗,去芦,焙)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湿伤肾,肾不养肝,肝自生风,遂成风湿、流注四肢筋骨,或入左肩髃,肌肉疾痛,渐入左指中。脚气冲心。

用法用量每服2钱,空心、临卧温酒调下,日3次。

各家论述《本事方释义》:薏苡仁甘平淡渗,入手、足太阴;当归辛甘微温,入足厥阴;小川芎辛温,入肝、胆;干姜辛温,入手、足太阴;甘草甘平,入脾;官桂辛温,入足厥阴;川乌苦辛大热,入足太阳、少阴;防风辛甘平,入足太阳;茵芋苦辛温,入手、足阳明、太阴;人参甘温,入足阳明;羌活辛甘平,入足太阳,善能行水;白术甘温,入手、足太阴;麻黄辛温,入足太阳之表;独活苦辛甘平,入足少阴、厥阴。引经之药,温酒调送。此三气之邪,流注经络,肌肉筋骨皆受邪困,是肝、脾、肾三脏皆受病,故以甘缓辛温之补药守护中焦,而以渗利行经表散之药驱逐流注之邪,则久郁之病可一旦扫除矣。

摘录《本事》卷三

《千金》卷二十二:薏苡仁散

处方薏苡仁2两,桂心2两,白蔹2两,当归2两,苁蓉2两,干姜2两。

制法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令自溃长肉。主痈肿。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食前温酒下,日3次,夜2次。

摘录《千金》卷二十二

《医学正传》卷五引东垣方:薏苡仁散

处方薏苡仁不拘多少。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肺损嗽血。

用法用量以豮猪肺1个煮熟,蘸药食之。

摘录《医学正传》卷五引东垣方

《圣惠》卷四十五:薏苡仁散

处方薏苡仁2两,地骨皮1两,五加皮2两半(锉),木通2两(锉),木香3分,羚羊角屑1两,牛膝1两(去苗)。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脚气痹挛,烦疼掣痛,行履不得,气满心胸,咽塞壅闷,不得眼卧。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五

《永乐大典》卷一三八七九引《大方》:薏苡仁散

处方薏苡仁4钱,当归4钱,白芍药4钱,天麻4钱,独活2钱,白术2钱,虎骨(煅)2钱,杜仲(炒)2钱,麻黄2钱,乳香2钱,桂心2钱,甘草(炙)1钱,麝香1钱,没药1钱,槟榔(真紫色者)6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通经入络,活血行气。主风寒客滞经络,手臂麻木,筋脉拘挛。

用法用量每服1钱,食后酒调荆芥汤任下。

摘录《永乐大典》卷一三八七九引《大方》

《保命歌括》卷十七:薏苡仁散

处方薏苡仁、百部、黄耆(蜜炙)、麦门冬、当归身、白芍药、黄芩(酒炒)、人参(去芦)、桑白皮各等分,五味子10粒。

功能主治肺痿。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加生姜3片,水2盏煎服。

摘录《保命歌括》卷十七

《医钞类编》卷六:薏苡仁散

处方薏苡仁5钱,桑白皮3钱,麦门冬3钱,白石英2钱,人参1钱,五味子1钱,款冬花1钱,紫菀1钱,杏仁1钱,贝母1钱,阿胶1钱,百合1钱,桔梗1钱,秦艽1钱,枇杷叶1钱。

功能主治久嗽成劳,或因劳成嗽者。寒热往来,或独热无寒,咽干嗌痛,精神疲极,所嗽之痰或浓或淡,有时或血腥臭异常,语声不出。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糯米煎,调钟乳粉服。

摘录《医钞类编》卷六

版权声明:文章、图片源于网络,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注:本平台所有内容仅为中医公益性分享,内容仅供参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ihue.com/chry/65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