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症状 https://m.39.net/pf/a_7282164.html
前情提要请戳下面
摩旅DAY1-3奎屯-托克逊-阿克苏
摩旅DAY4-6阿克苏-喀什-塔县-瓦恰
摩旅DAY7-9漫游喀什、莎车
摩旅DAY10-11喀什的各种巴扎
摩旅DAY12-13喀什-木吉-叶城-麻扎
摩旅DAY14麻扎-多玛
摩旅DAY15多玛-狮泉河
摩旅DAY16狮泉河-扎达
摩旅DAY17扎达-门士
摩旅DAY18门士-霍尔
DAY19霍尔-桑桑早晨起来后发现车上的冰霜比昨天更厚昨天晚上我好好研究了一下接下来的路线——从霍尔沿着新藏线G继续往东,首先会路过萨嘎,那里有去往吉隆沟的岔路。而吉隆沟上次我已经去过,虽然景色很美(DAY19吉隆沟的明珠—乃村;见到这么美的乃村我也知足了),但这次我对它兴趣不太大。我反而更想去上次只是匆匆看了一眼的陈塘沟( 的净土——陈塘镇),不过那都是后话——一个给我带来很多麻烦的后话……
而我一直想走的中北线(和之间一条由很多小路构成的线路,因为一路上美丽的湖泊众多,也有人给它取了个外号jiao“一措再措”)又因为路太烂,实在不适合我这样重装单人单车进去。所以我决定找一条好走点路进到G算了。
从地图上看,俗称大北线的G与新藏线G+G基本平行。在那曲、拉萨以西的部分,有三条南北向的省道纵向连接着这两条平行的国道,它们分别是S、S和S。
其中S我在年走过(DAY14申扎-日喀则),虽然当时部分路段在修路,但整体路况不错。我当时骑GW都可以一天轻松从色林措以南的申扎县跑到日喀则。S听人说也很好走。看来西藏地区的国道建设得差不多了(原来令人望而生畏的大北线也都已经是全程的铺装路面了),连省道也越来越好走了……
虽然中北线去不了,但是中北线上的几个湖我还是有兴趣的。在咨询了几位朋友后,我准备放弃扎日南木措,而选择走S路过当惹雍措,然后到达大北线上的尼玛县。
决定了大方向后,我确定了今天的目的地——桑桑镇。它离我所在的霍尔乡有六百多公里,而镇子西边5公里外就是S北上G的丁字路口。我决定今天跑到桑桑休息一晚,第二天一早就直奔当惹雍措……
吃完早饭,擦去车上的冰霜,我骑驴上路。虽然今天要跑的里程会多一些,但压力不大。因为全程路况都挺好,而且一路上其实也没什么景色值得停留……
这个季节,阿里地区好多做生意的内地人都关门回家了,开门营业的馆子和旅店一天比一天少。中午一点半,我路过一个村子,准备找个馆子吃点东西。正当我慢慢沿着国道寻找开门的餐馆时,路边一辆非常眼熟的车给了我停车的信号……
我随便点了点东西,一边吃饭一边跟祥哥聊天。虽然他还在为暖风机烦恼,但却仍然不愿意接受我羊毛护膝的援助。由于祥哥准备在这个村子找地方给车换油做保养,所以我吃完饭后就与他告别继续前行了……
骑到晚上七点,我在这里停下,拿手机拍了几张照片,算是纪念一下这次摩旅……
没多久我就到了桑桑镇,加完油后找了家还算凑合的旅店住下。准备养精蓄锐,迎接明天的挑战。今天也是我整个路途中 没用过GoPro、相机和无人机的一天……
DAY20S的考验今日视频集锦
之前经过与多个朋友讨论,决定不走路况恶劣的中北线,也放弃景色略逊的扎日南木措,今天准备从桑桑镇骑到文布南村看当惹雍措。从地图上看,一共公里,全程都是走S。考虑到是省道,我猜想路况应该不会太差。
一上S果然路况棒棒哒,都是新铺的油路,地上连线都没画。跑了一段后发现油路突然没了,变成了硬路基,路上满载的自卸卡车也多了起来。我才意识到这个S并未完工……
沿着S往北,海拔一直都在缓慢爬升。当我翻过一个垭口时,惊讶地发现这里竟然标记着令人咋舌的米海拔!
翻过这个垭口后,我好像来到了一个大平台,路虽然还是弯弯曲曲,但起伏少了。
中午快一点时,我停在路边休息,吃口东西喝点水。旁边的山坡上出现一群跳跃的羊群,从体型上看都是年纪很小的幼崽。因为距离太远,相机肯定是拍不到的,我赶紧拿出无人机想看看这群小家伙是不是神秘的藏羚羊……
在我用视频发朋友圈后,朋友们又再次指出了我的无知,并告诉我这其实是藏原羚……
我休息时看了看车胎,发现后胎的颗粒磨得差不多了。于是我联系早已回到北京的蚂蚁哥,让他帮忙发一条后胎到拉萨的一个车友那里。我准备一骑到拉萨就换胎……
用无人机和那群小家伙们玩了一会儿后,我继续上路。这条S虽然还在建设中,不过就算是硬路基路段也很好跑,我也就没在意,而且过了一段,又变成了新铺的油路。这让我对今天的路线十分有信心……
但我的乐观在到达措迈乡时受到了严重打击——进入乡里后,我沿着S一直走,结果竟然在乡里走到了死胡同!有经验的人应该知道,在偏僻的地方,国道、省道、甚至县道、乡道一般都应该是穿城而过,当地人的房屋都在道路两旁才对,而我脚下这条看起来正等待铺设、宽宽的省道尽头只有一片不起眼的土房子。我以为自己在进入乡里之前错过了哪条不起眼的岔路,于是调头回去。当我仔仔细细从村口跑了一遍又回到这里时,我才感到事情可能有点不妙……
我打开高德地图仔细查看自己的位置,发现S在措迈乡拐了一个诡异的弯。我照着地图找到了这个拐弯处一看,S竟然指向主路边上一个土房子旁边的一条小路!要不是有导航软件+卫星定位,我怎么也想不到这个岔路是正经的省道!因为这个弯拐进去看起来就像是要进到村民自家后院一样……
我将信将疑地从这栋土房子旁边经过,前面是一座窄窄的石头桥,翻过一个满是碎石的小陡坡后,我发现S在这里变成一条连路基都没有、完全没建设过的车辙路!我又拿出手机,通过卫星定位在导航地图和卫星地图上一再确认自己的位置。结果发现我并没有走错,眼前的这条车辙路就是省道!
这时我只能继续相信这条路可以带我到达当惹雍措,因为高德地图和谷歌卫星地图上都明确地标着这条南北贯穿连接着新藏线G和大北线G的省道。在高德地图上,甚至还有双向绿色的路况显示……
当我继续沿着这条车辙路前行时, 能证明我没走错路和这条路身份的东西就是每隔一段就会出现的S里程碑。但在车辙路走了将近30公里后,我彻底崩溃了,因为车辙在这里前后分成了三条方向不同的路,而且路也从硬质的土石路面变成了软沙……
驾驭全车重量将近公斤的大驴(车+油+改装件=kg,边箱、尾箱和横包里所有的行李50kg)走软沙路对于我来说是极大的挑战!
因为跑软沙路面不仅需要较高的技术还需要一定的胆量。因为只要前轮一上软沙,车把就很容易失去平衡开始左右摇摆,只有靠骑手控制住方向和油门,让后轮提供足够的动力保持一定的速度才能让车不倒。说得直白点就是,有时前轮再乱摆,也要给足油门保持速度。平时不带行李骑着大驴轻装越野时,我就对软沙路面极为惧怕,很容易失控倒车。现在要骑重装的大驴上软沙,别提我有多大压力了……
我停下来拿出手机,调出高德和谷歌卫星地图与眼前的三条路进行对比。离我最近岔路往左的那条路(以下简称左路)首先是一片较为平坦的沙地,然后是一个 坡度20度左右的大沙山,沙坡上还有两条不同线路的车辙。我目测自己骑着大驴是很难爬上这沙山的,要是在半路倒了我恐怕扶起来都难,所以我首先排除了这条路。
中间这条路(以下简称中路)看起来最有可能是我的出路,右边的那条路(以下简称右路)也是要走一段中路再往外分岔的。而从高德和卫星地图上看,右路跑一段就没路了。
于是我鼓起勇气上了中路,在费劲翻过一片小沙包后,我来到了右路的岔口。但当我打开地图定位一看,发现自己竟然已经在没多远就到尽头的右路上了!
我一头雾水,刚才翻过那片沙地时明明没有别的岔路啊,怎么会走到右路上来呢?而此时,中路和右路的分岔口明明在我眼前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又打开地图软件看了看,从定位上看,自己确实是已经驶过了中路和右路的岔口。于是我只好十分不情愿地调转车头冲向刚刚走过的这片沙地……
经过一番折腾,我又费了好大劲翻过那片沙地回到了最开始停车查看路线的地方。但这一趟过来我仔细看了路两边,除了左路的分岔以外确实是没有别的路了!我回到原点后更加迷茫了,索性就往左路探探吧!
在厚厚的软沙上东摇西晃地骑了几百米后,我来到了沙山脚下,近距离观察后我更加确定自己是不可能骑上去的(如果把全车行李卸下来还有那么一点点可能,但要我再把边箱、横包和尾箱扛上这沙山就不可能了)。
于是我只好又调头往中路走。这回我不光专注对付软沙路面,我还得注意仔细观察到底有没有别的岔路。
但直到我走回 次调头的那个岔口,这条路就没有出现别的岔路!我再次打开高德和谷歌卫星地图,经过一再的比对和确认,我得出了结论——电子地图的标记与实际路况根本不一致!它们标记的S在这里根本就不存在!
我下了车往两个方向仔细张望了一下后决定继续走这条中路,不仅因为右路看上去更可能在不远处走到尽头,而且我在中路的远方看到了疑似里程碑的东西。
果然,沿着中路走了几百米后我看到了省道的里程碑。这就证明了我是对的,电子地图的标记都是错的。虽说有省道的里程碑,但这路依然只是荒野上的车辙而已,不过至少是硬地了。
我沿着这条路继续往前骑,这时快到下午三点,正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这里虽然晚上能冷到零下十度,但中午气温却能回到零上十多度。在太阳底下晒着,要是没风的话,体感温度可以到接近20度。
而我也早就换上了普通的毛线手套,但这时配着手把加热也不免觉得点热了。当我左手松开车把伸向加热按钮进行调节时,车把突然猛烈地摇晃起来!我知道车轮下的路面又变成了软沙,而且能很明显地感觉到沙子还挺厚。前轮一下子失去了垂直于地面的姿态,由于当时速度还不慢,前轮带着整个车大幅度地摇摆起来,我则像一个试图驯服野马的牛仔一样坐在车上被摇得几乎快要人车分离!
最终,摔车还是在所难免,不过地面都是厚厚的软沙,我和车倒都没什么事,只是右手腕有点扭伤。我从地上爬起来,打开手机先拍了张照,然后看了眼GPS的海拔——米……
正当我准备好好喘口气再开始扶车时,我闻到了浓浓的汽油味!我俯下身一看,原来由于车倒的姿态比较特殊,油箱里的油竟顺着车架一路流到了前后座交界的位置,正从副车架上滴滴嗒嗒地往下流。
我马上以最快的速度取下横包和尾箱,摘下头盔和无人机放到一边准备扶车。因为到文布南村的路还很长,23升油箱加满后的续航里程也许才刚刚够,我可不能让它白白浪费掉。
大驴像上次一样,后轮离地,仅靠边箱支撑着车身。我把车身抬起来一点点转动方向,好让车轮更容易接地。沿用上次的经验,我拿横包一点点往护杠下面垫,把车从平拍在地上的姿势慢慢竖起来一点,让后轮着了地。调整好姿态后,把车扶起来的过程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难。只是脚下的软沙有点讨厌,一使劲就打滑……
等我把车竖起来以后,好好喘息了一会儿才把箱子和行李都装回去。又喝了点水,穿戴好行头,继续向前。
没骑多远,我又远远望见一个里程碑。正当我得意自己对道路的选择没错时,我来到了它的跟前、看清了碑上的文字——省道!省道的编号我不知道自己记错没,但那下面的里程数我可忘不了——!!!
这个里程碑提供的信息可真是十分迷惑,而且给了我强烈的负面心理暗示!我再次拿出手机准备查看地图,而让我没想到的是,这里居然有满格的移动4g信号。不过,地图上在这附近只有S一条路,根本看不出省道怎么会突然改了名……
鉴于没有人可以问路,我只好放下所有疑惑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而前方是一片山,脚下这条车辙则沿着山坡横切上去,看不出还有多远才能翻过这片山。
不仅如此,这片山的植被只有稀稀疏疏的一些荒草,整个区域沙 严重。越往前走,沙子越厚,但车辙还在前面延伸,看不到头……
横切的路有时坡度也不小,大驴的重量让我无法跑起速度来。有的地方我甚至必须双脚站在地上屁股离开座椅,双手控制着油门和离合让后轮挠着沙子,车才能往前慢慢走。
如此又骑出几百米,我累得不得不停下来熄火喘气休息。在这样的海拔骑重车上沙坡实在太费劲了!
我此时不得不好好评估一下眼前的情况了。如果我继续往前的话,大致有三种可能:
拼尽全力翻过这片沙山,后面路况一片大好,两百公里后顺利到达文布南村;
尽力翻过山后,还有一两座这样的沙山——在这种情况下,我将进退维谷,因为体力和油料都已受到极大消耗,很难再翻过这样一座沙山了。而且后面两百公里几乎可以算是无人区(人烟特别稀少,而且这条路几乎没人走——不然也不会就只有一条车辙路了),一旦被困就只有弃车徒步求援了;
就算我费尽力气也连眼前这座山都翻不过去……因为我刚刚就发现后轮已经有点力不从心——车身和行李重量让后轮在转动时会不断挠出沙子让轮子下陷,如果坡度再大一点,我多给点油就会陷车。目测前面肯定还有坡度更大的地方,而在这接近五千米海拔的地方陷车可 不是我想要的结果。
我理性地分析了一下三种情况的可能性,大概会是5%、15%、70%这样的比例……
这么一来,做决定就很简单了——利用山势立马调头下坡往回走吧!虽然我有一万个不甘心,但任何美景也没有必要让我冒这么大的风险。
就算是相对来说轻松不少的下坡路也随时可能倒车
调头下来后,我基本上算是把这一块的路况摸清楚了:绿色是我走过的路,蓝色是肉眼能看到的车辙,红叉是我摔车的地方,而卫星地图上标的S根本没路!
我又用卫星地图看了看S后面的路,果然还有不少完全沙 的地方!
尽管地图上标着道路,但把路网图层去掉放大一看,其实根本没有路,有些地方甚至连车辙都快看不到了……
我要是昨晚在卫星地图上看到这样的路况,恐怕今天就不会走到这里来了。但谁又能想到多个权威地图上标记的堂堂“省道”竟然会是如此难走的车辙路,甚至根本没路呢……
总之,今天肯定是白白废掉了,当我回到一开始停车找路的地方时已经下午四点左右。回去的路倒是驾轻就熟,无惊无险……
回到桑桑镇后,我已不想在这里多住一晚。我看了眼地图,新藏线往东的下一个县城叫昂仁,离这里还有70公里。于是我决定趁着天还没开始黑起来,一口气骑到昂仁再休息,也算是挽回一点今天无功而返的“损失”……
——未完待续——
点击下方的“阅读原文”
可跳转本次摩旅的专门页面
往期内容精选:
我的年视频总结
独行西藏视频——一万公里剪到六分钟里!
多年狗扑肉素材混剪——MyGoProLife
难忘的银河和星空——好久没更新的原因……
你们叫它天路,我叫它“风之谷”……
那年自驾新疆的美图(上)
对不起我又出去浪了……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