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首经方轻松谈之2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的故事

李东垣是金元四大名家之一。他生活的年代正是兵荒马乱的年代,那时金兵碰到元军围城,吃穿都成问题,瘟疫流行,城里死的人不计其数,当时很多城里大夫医治病人的时候,如果见有发热大多开些寒凉药物以退热,往往热退了病人反而越来越虚弱,死亡人数反而更多。李东垣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就开始思考,病人发热的源头是大家饭都吃不饱,兵荒马乱,担惊受怕,这时病人一过来你反而给予一碗凉药那不更折病人的胃气吗?胃气一衰竭病人就更难以救治了。所以李东垣以当时的情境创立了补中益气汤,以甘温的药物来调理病人虚弱的体质,达到退热的目的。这就是李东垣的甘温除热法、著名方剂“补中益气汤”的来历。

补中益气汤的出处

本方出自元代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也有人说它出自《脾胃论》,不太准确。虽然这两本书都是李东垣的代表作,似乎《脾胃论》的名气更大一些,本方在两本书中也都有记载,但《内外伤辨惑论》成书略早于《脾胃论》。

补中益气汤的功效主治

它是补气类方剂,善于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它的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治疗脾虚气陷证(气虚下陷);二是治疗气虚发热证(脾胃气虚)。

补中益气汤的药物组成及君臣佐使

方药组成:黄芪、炙甘草、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

其中:

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君;

人参、白术、炙甘草甘温益气,补益脾胃,为臣;

陈皮调理气机、当归补血和营为佐;

升麻、柴胡协同参、芪升举清阳为使。

补中益气汤的日常与临床应用

补中益气汤的这个“中”代表“中焦”的意思,就是指脾胃,也就是我们的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中气也就是脾胃之气,支持着人体的正常功能。本方适合的人群包括三种人:一是脾胃气虚之人可用,如少气懒言,四肢无力,困倦少食,饮食乏味,不耐劳累,动则气短;二是气虚发热之人可用,发热但又体弱怕风寒、脉大但深按却无力,以及一些内伤发热;三是气虚下陷之证可用,例如久泻脱肛、内脏下垂。但要注意禁忌人群,也就是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ihue.com/chry/132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