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灵活运用经方柴胡桂枝干姜汤的主证

刘军连简介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147810.html
关于“柴胡桂枝干姜汤”,历史上许多大医家有过精彩论述,也是经方家临床常用的一个方。但即便如此,现在能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并不多。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经方不被时下中医看重之外,此方难以把握也是其一。《伤寒杂病论》中的“柴胡桂枝干姜汤”,因各医家有过解释,这里只择重点。“伤寒五六日,已发热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从“胸胁满微结,往来寒热”,可见“柴胡桂枝干姜汤”如小柴胡汤一样,专门针对少阳部位(半表半里),主证也就是半表半里(三焦)部位有些烦闷,从此方有柴胡也支持这个说法。胸胁满,临床中常常遇见的症状,就是整个胸腹部感到满闷不舒服不透气。但满闷不舒服并非柴胡证独有,柴胡证的满闷,是虚证,更多的是气机不畅引起的。阳明病的大便秘结,也会引起胸腹满闷,它们之间的辨别点就是实证还是虚证;虚证不拒手按,实证则拒绝手按腹部,甚至靠近都不行;虚证有种说不出的烦恼,实证更多是胀得难受。如果有阳明大便秘结证又兼柴胡证,那就是“大柴胡汤”证了。经方运用,讲究精准到位,排除法是运用好经方的一个主要方法。要通过排除法,把阳明腑实证引起的胸腹满排除掉。联系此条文描述,医圣明确告诉你“复下之”,显然不存在阳明腑实问题,故考虑柴胡证是首选。那么解决半表半里的三焦问题,最具代表性的方剂是小柴胡汤,为什么不用小柴胡汤,而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呢?这样看来,文中的那句“已发热(汗)而复下之”,就不是形同虚设了。小柴胡汤证,没有经过什么误治,直接由表证传入半表半里,正气伤得并不利害。“柴胡桂枝干姜汤”不同,又是经过发汗又是泻下,两种方法一叠加,身体津液已相当虚了,这是它与小柴胡汤最大的区别。有不同程度的虚,用药就有区别。要知道,小柴胡汤也存在津液虚的问题,否则,不会表证由表转里,邪热内陷,所以有党参红枣生姜强脾胃生津液,但“柴胡桂枝干姜汤”显然更虚;小柴胡汤依靠补脾生津,这个方法对“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并不适合。因为发汗泻下,人已丢失了大量水分,非直接大量生津不可,所以用了生津作用较强的瓜蒌根,且瓜蒌根既能解渴又有滋补作用,一药多功能(这正是经方用药特点)。桂枝是用来镇气冲的,从桂枝加桂汤就明白桂枝有这个作用,头汗出也是气往上冲的一个表现。干姜则完全是因为吃泻药的缘故,肠胃经这么一拉,由热转寒,干姜目的是温里。所以“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其实是肠道寒三焦有郁热这么一个病。分析“柴胡桂枝干姜汤”条文如此,那它与我们实际应用又会有怎样的区别?实际生活中,不会恰好有这么一个病,让你一眼就看出是“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就是说,不会有那么巧,正好碰到“胸胁满闷、小便不利,气有些上冲”这么些症状,让你轻而易举地想到应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实际可能更复杂。有出入就意味着要加减,但无论怎么加减,“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基础不能变,否则就不是加减的问题了,而是变方了。“柴胡桂枝干姜汤”的使用基础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前面讲的胸腹有些满闷肠道有些虚寒。在实际中,只要患者讲胸腹两胁不舒畅大便又有些溏,就可以考虑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有些患者也可能讲不清楚,但心情郁闷不开心,或者有口苦咽干少阳证,并伴有大便稀溏,也可以考虑用此方。更有医家认为,上热下寒,且口苦咽干就可以用此方。道理就在上热下寒也有气上冲的一种表现,而口苦咽干则明显是三焦有郁热。故脸易潮红,民间说的发面火,长痘痘,口腔溃疡等等,用本方都有很好的疗效。本人认为,本方虽然柴胡是主药,但最妙的却是桂枝,因为桂枝既能通阳又可降气冲,改善上热下寒必不可少。不用生姜而用干姜,目的是为加强温下作用,从而辅佐桂枝达到平衡上下寒热状况。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ihue.com/chry/125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