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蓝旗写在前面的话在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中内蒙古自治区是最“长”的那一个提到它,几乎所有的人都会说出那句“风吹草低现牛羊”。固化的形象,就像每一个内蒙人都被问过“是不是骑马”上学一样,已经成为一种思维定势。事实上,内蒙古自治区面积大到万平方公里。这里有中国乃至世界上面积最大、类型最丰富的草原。拥有中国规模最大的火山群。丰富多样的荒漠、湖泊。这里几乎全区平均海拔约米,统称内蒙古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中的第二大高原。内部拥有三座高原脊梁: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虽然身为一个内蒙人,要想从西部走到东部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于是这一次我们从祖国的首都北京出发,一路北上到内蒙古东部区锡林郭勒盟的正蓝旗。行前准备认认真真的做准备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找个季节的内蒙古已经是深秋的节奏,天气的早晚温差已经相当之大,正午时分倘若阳光普照,半袖也是没问题的。可当日头偏西,一瞬间大约就是能冻坏的节奏,如果是入夜之后,零下就是正常温度了,所以所有的衣服都在临行前做了调整。1.冬季必备有三宝:帽子手套暖宝宝2.鞋子选择最舒服的马靴,或者高鞋帮鞋,总之你一定要让自己的脚部十分温暖。3.干粮:车里贮备很多零食,这里容易上冻,因此一些应急的食物是必备的。4.防冻液等爱车实用的物品要记得准备。路线从北京北四环出发,走京藏高速路一路向西北,锡张高速路,经过s进入腾飞路就到达正蓝旗,但是从京藏入锡张那边,高速路口指示不是特别清晰,很容易就走错,所以一定提前看一下。这里是正蓝旗正蓝旗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的一个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南部,天堂草原锡林郭勒盟的南端,距首都北京直线距离仅有公里,是离北京最近的典型草原地区。这里北部为浑善达克沙地,呈现出沙地草原的自然风光;南部为低山丘陵,展现出草甸草原的美丽景象。这里曾经真的可以称为“世界的中心”,著名的“元上都”遗址就在这里,在年6月29日第36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将元上都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虽然一把火让他变成断壁残垣,但那种苍凉和古朴从未消失。而我这次正是因为这一点,才更想要好好的走进这里元上都遗址从正蓝旗开车到这里很近,这座被史学家称誉为可与意大利古城庞贝相媲美的都城遗址,就是十三世纪的中心元上都,站在他的断壁残垣上,我真的有那么一瞬间心中充满悲凉,我曾设想他当年是有多么的繁华鼎盛,也知道历史的车轮终究是要从这里走过。曾在一部记录片里看过他的介绍,那十三世纪的风华在我的眼前十分令人动容。曾是世界历史上最大帝国元王朝的首都,始建于公元年;它是中国大元王朝及蒙元文化的发祥地,忽必烈在此登基建立了元朝。元上都遗址这座高约7.5米、长34米、厚度6米总重量达80吨,分别象征着元上都遗址的年历史、位居中央的便是忽必烈汗。他是元朝的创建者,右侧是蒙古骑兵的场景,左侧是元朝大臣,主要有刘秉忠、马可·波罗、郭守敬、姚枢、八思巴以及波斯使者等。元上都遗址元上都遗址元上都南临上都河,北依龙岗山,周围是广阔的金莲川草原,形成了以宫殿遗址为中心,分层、放射状分布,即有土木为主的宫殿、庙宇建筑群,又有游牧民族传统的蒙古包式建筑的总体规划形式,体现出一个高度繁荣的草原都城的宏大气派,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融合的产物,是草原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融合的杰出典范从元朝至元八年(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上都城和大都城成为元朝交替使用的两个都城,经历十一帝,年。一直到元朝末年,上都始终是元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明初,明朝廷建立了开平卫,宣德时南徙独石,此城被废弃,此后长期无人居住便成为一片废墟。元上都遗址元上都遗址元上都遗址站在元上都的断壁上,迎着草原的风,向南望去,公里就是首都北京。一南一北,一座上都城,一座大都城,成为了元朝的两座首都。风吹过秋后的枯草,将我带入了久远的思绪,是怎样的一个民族征服欧亚大陆,统一中国;那种气魄开天辟地,前无古人。元上都遗址元上都遗址距离元上都遗址不远处,便是著名的元上都遗址博物馆。我其实特别建议如果要选择来的话,一定先到博物馆看一下,然后再去遗址。因为在博物馆里有非常多珍贵的文物,此外还有当年留下来的珍贵资料,只有看完了这些,你在去遗址的时候整体思路会更加清晰明朗,对元上都的概念猜会有更立体的感受。元上都博物馆建筑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鸟巢”的中方总设计师李兴钢所设计,结合山体并充分利用废弃的采矿场设计和布置博物馆,这里浓缩了从元朝建立到蒙元文化形成发展的历史轨迹。馆内珍藏约6万余件珍稀的陶瓷器、铜器、玉石器、古生物化石、木器、古钱币等保存其中。更有失而复得的汉白玉雕龙角柱。鸿图淖尔在正蓝旗,有很多美丽的湖泊,他们零散的分散在美丽的草原里,就想一面面秀美的镜子,镶嵌在无边的草场里一般美好,在内蒙古的那几天,我最爱做的事就是坐在一个人安静的在湖边听这风声,看远处的北归的大雁嬉戏,人与自然在这里仿佛定格在岁月的一张胶片里。每当雨后,这里十分容易看到彩虹,没到这个时候,你才会发现这种纯美带给你的感动直触心底。蒙古语Naγur,淖尔,读音为nàoěr,汉语词语蒙古语音译词。意即湖泊(多用于湖泊名称)。很多时候,跟着当地的向导走,大大小小的湖水隐藏在草原中,牧人们或许都没有那么准确的跟你说湖水的名称,但是他们会告诉你这里下午4点钟天色会变得绯红,那种湖面上泛起微光,天边层层渐变色的景色我至今真的只在这里看到过。我多想飞到那一抹抹色彩中,这便是大自然给我们的最美的馈赠。因为这里属于非常自然的地方,因此踏足的人相对应该说很少很少,很多道路基本上都是当地的土路,对车辆的要求就十分高,我们之前去开的小巴车到了就进不去,只好改当地的越野车开进去了。大约40分钟弯曲土路才能走到这片淖尔。特别想说如果真的想来这里,希望大家能真的对天鹅,对大雁,对这里的一切都进行保护,因为他们对我们来说是如此珍贵的资源,朋友,我只愿分享与他们共有这片夕阳的美好。忽必烈影视基地正蓝旗还有一处风景,是必须要去看看的,那就是忽必烈影视城。这里原来是为拍摄电影建立的,共分为6个拍摄基地,包括蒙古老营、落马湖、金莲川幕府、开平王城等,再现了元朝帝国的繁荣及元代蒙古族游牧生活的场景。后来完整的保留下来,可以提供给游客进行游玩。秋季的这里,游客屈指可数,因此整个影视基地可以说被我们包场的感觉,这里因为商业化不是很严重,所以基本上没有什么可以开销的。当然很多服务设施也几乎没有。真的可以称为是一片未被开发的旅游处女地,原汁原味。建议来这里玩的游人们可以先在城里租上蒙古服,然后可以来这里好好的展开自己的个人戏路,感受一下当年忽必烈的金戈铁马,想象一下在这里驰骋沙场的风流。与蒙古人的下午茶时光在正蓝旗的下午,除了去湖边看落日,就是坐在蒙古包里跟大叔聊天。这里的人十分淳朴,仿佛对世间万物的变更毫不在乎,他们在草原的旷野里过的怡然自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丝毫没有因为时代的变迁阻挡自己的脚步。大叔会给你聊聊自己儿子在外面驯马驯骆驼的故事,偶尔手舞足蹈起来,每当我问到关于马儿的故事,他就总是跃跃欲试的想带我看看。那骨子里爱马的情感,真的是溢于言表。大叔家的马群多匹,这可都是他的财富。傍晚的时候要去山坡上放马,扬尘而去的样子真的是帅爆了。我曾见过很多马术表演,虽然精妙绝伦,但是跟他比起来似乎脱离了生活。在这里更和谐更美好。因为跟大叔相熟了,只要央求着他带着我一起,骑马虽然不是第一次,但是在这么多马群里我还是第一次。紧张中又十分兴奋。蒙古马儿其实应该算得上马届的鼻祖。世界上只有一种马能在80°的温差内驰骋纵横,这便是蒙古马。它耐力超强,它体力无穷,它抗逆性强。凝望蒙古马清澈的眼神,才知道什么是:伫立是传说,奔腾是传奇。放马回来,自然是最棒的下午茶十分。这蒙古族下午茶才是令你无法拒绝的饕餮蒙古族自称蒙古。其意为永恒之火。别称马背民族。蒙古族牧民视绵羊为生活的保证、财富的源泉。日食三餐,每餐都离不开奶与肉。蒙古族的传统饮食大致有四类,即面食、肉食、奶食、茶食。通常,蒙古族称肉食为“红食”,蒙语叫“乌兰伊德”;称奶食为“白食”,蒙语叫“查干伊德”(纯洁、吉祥、崇高之意)。而农区多以谷物蔬菜为主食,以肉食为辅。圣山乌和尔沁敖包就在要回程的时候,当地的蒙古族向导跟我们说起了圣山的故事。在正蓝旗旗所在地东北约30公里处有座圣山,叫乌和尔沁敖包山,是正蓝旗的最高峰,海拔米,像一座巨人俯瞰着这片草原。来的时候,草原上刚下过一场大雪,圣山上还被一层白雪覆盖。那是一种极为美丽的场景。向导说当年忽必烈曾在这里点将,圣山向下,一览无余。据记载,元朝时老百姓称此山为万寿山,这里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山花遍野,“乌和尔沁”就是养牛人的意思,说明这里水草肥沃。这里不仅仅有私育牛羊的茂盛草被,在茵茵绿泽之下还埋藏着许多中医和蒙医药材。这里盛产黄芩、赤勺、知母、防风、柴胡、甘草等三十多种药材,唯其如此,当地牧人又称乌和尔沁敖包为“额木其”敖包,意为医生敖包。也许是牛羊咀嚼着草的同时,不经意间吃了这里的药材显得格外肥壮健康,所以这里才会被爱新觉罗皇室青睐,成为皇家钦定的牧场。当然,按照蒙古族的习俗,这种祭祀敖包是禁止女性上来的。我跟有关部门申请后,才能一睹芳容。这是最后一片处女地我,乌兰托雅,在蒙古语的意思是红霞我们曾经走过很多地方,遥远的离家千里。我们曾以为山高水远,却不曾想故土难离这里的风是冷的,这里的山是远的这里的马群是奔腾的,这里的人心是温暖的这里也曾十三世纪的世界中心,这里有最美的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