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有什么特效药 http://m.39.net/pf/a_4639937.html
各位老师,师兄师姐大家好!
这周课程内容涉及到黄芩汤和小柴胡汤的各种变方。
为了详细理解这两张方子的变法,
我查阅资料,做了对比,结合自己的理解,下面向各位老师,师兄师姐汇报,做分享讨论。
讨论内容包括以下4个部分:
1、黄芩汤和小柴胡汤是一对儿方
2、阴旦的意思和特点
3、解读黄芩汤和小柴胡汤的组成与功效
4、探讨吴门加味黄芩汤与加减小柴胡汤的区别
1、黄芩汤和小柴胡汤是一对儿方:
《伤寒论》的黄芩汤和小柴胡汤,分别出自《汤液经》里的小阴旦汤和大阴旦汤。
其中:
黄芩汤是小阴旦汤去生姜
小柴胡汤是大阴旦汤去芍药。
从大小阴旦这两个名字就能得出,黄芩汤和小柴胡汤是一对儿方。
2、阴旦的意思和特点:
为了解读黄芩汤和小柴胡汤,下面我们进入第2部分,去理解阴旦的意思。
辅行诀有这么一段话:
陶云:阳旦者,升阳之方,以黄芪为主;阴旦者,扶阴之方,以柴胡为主;青龙者,宣发之方,以麻黄为主;白虎者,收重之方,以石膏为主;朱鸟者,清滋之方,以鸡子黄为主;玄武者,温渗之方,以附子为主。
因为这段话比较长。而我们今天的话题只围着大小阴旦,所以,我们只讨论“阴旦者,扶阴之方,以柴胡为主”这一句。
阴旦是指夏至这个季节,阴气始生于夏至节气。
夏至,太阳直射地面最北端的位置。这时候,阳气从最旺盛的状态开始衰退,阴气开始上升。夏至也是少阳为枢的位置,转换大自然从阳气旺盛变成阴气逐渐增多。
夏至虽然是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但是地面的温度需要在20多天之后,才能达到最高温度,也就到了大暑季节,专门的术语叫滞后效应。
因此导致,夏至时间段有两个特点:
一、阳气在夏至的时候应该下降,但是,又顺着滞后效应而容易火旺,既是少阳容易化火的特征。
二、夏至之后是小暑大暑,都是雨季,俗语说“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湿热日益增高。
3、解读黄芩汤和小柴胡汤的组成与功效
先说黄芩汤:
由于阳气在夏至的时候,会顺着滞后效应而容易化火,所以用黄芩泻少阳火旺,即抗炎作用。黄芩又能燥夏至之后的湿热。白芍右降酸收,有助于领阳气下降,相当于诱导免疫耐受作用。
再说小柴胡汤:
之所以叫大阴旦汤,是因为它在小阴旦汤的基础上进行加减,而且症状比小阴旦更杂。体现在原文里:
“小阴旦汤治天行病,身热,汗出,头目痛,腹中痛,干呕,下痢。”
“大阴旦汤治凡病,头目眩晕,咽中干,每喜干呕,心中烦满,胸胁支痛,往来寒热者。”
把大小阴旦汤的这两条原文,结合六经模型,就能够更深刻的理解黄芩汤证和小柴胡汤证之间的关系。
黄芩汤证是外感天行热病,针对外感热邪为主,热邪因滞后效应而容易火旺,病位在少阳,可兼有湿邪,湿邪多在少阳肝胆。
而小柴胡汤证治凡病,治疗范围更广泛,其病机有两条线:
1、从表入里:外感天行病进一步伤正、知肝传脾的倾向,若失治就容易导致邪气潜伏。
2、从里出表:伏邪温病欲作发表,但太阴不足,故欲发不得。
这两条线都有正邪在争之象。所以,小柴胡汤在黄芩汤基础上加了柴胡、半夏和人参。柴胡和解表里,退热;人参扶正;半夏是邪正相争剧烈导致喜呕。
黄芩汤变成小柴胡汤之后去掉了芍药。外感天行病,多属急性热病,用芍药缓解急性。如痢疾,急性胃肠炎等,用白芍缓解痉挛性疼痛。今小柴胡汤证无急象故去掉。
4、探讨吴门加味黄芩汤与加减小柴胡汤的区别:
加味黄芩汤组成:芩芍枣草郁丹辛芥。
加减小柴胡汤组成:柴芩金辛,姜枣草。
对比组成,两者均有阴阳结法,从免疫活化轴入手。
两者区别在于:
前者芩芍配伍,正邪已争,伏邪外发,发自少阳,外感天行急性之对药。伏邪发自少阳,出于太阳,加荆芥解表。
后者柴芩配伍,正邪在争,寒热往来之对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