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8中医疗法

《黄帝内经》指出:“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藏魂,在志为怒,在液为泪,在体合筋,其华在爪。中医认为肝的生理功能主要有2方面:

① 肝主藏血,调节全身血量,润养筋膜,开窍于目。《素问》有言:“肝主身之筋膜”,“肝受血而能视”。若肝血不足,血不养筋则会出现关节活动不利,酸软麻木、手足拘挛、爪甲色白枯槁、眼睛干涩、视力模糊或夜盲等症状。中医特别强调在真太阳时晚上11点到凌晨1点的肝经当令时间要平卧睡觉,“卧则血归于肝”。据日本学者观察,人立位比仰卧位肝血流量减少40%,立位伴有运动负荷时血量减少80%—85%,说明肝脏的确有藏血和调节血量的功能。

② 肝主疏泄,肝可以疏通气血津液、调畅情志、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和影响胆汁的分泌与排泄。肝还有调节女子月经和男子排精的作用,一旦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可能导致女子月经不调,男子发生遗精、早泄等。

正如清代医家王旭高所言:“肝病最杂而治法最广”。肝脏疾病属于黄疸,湿病,协痛,积聚、蕴黄、虚损等范畴。肝的病变特点是体阴易虚而用阳易亢,即肝之阴血易亏耗,形成虚症;肝气易于郁结,肝阳易偏亢,产生气郁、火逆、阳亢等,形成实证。肝脏与脏腑气血密不可分,肝病会影响脏腑功能和气血运行,影响水液代谢。临床发现,肝脏在病理上与脾、胃、胆、肾关系最为密切,肝病首先累及脾胃及胆,累及脾胃者多影响气机运行,继而出现水湿运化障碍,严重者出现腹水。累及胆者多由湿热内蕴,胆汁外溢出现黄疸。肝病也会累及心脏,肝火可引动心火或肝血虚不能养心。日久始及肾精,伤及精血,一般有肝火灼伤肾阴和肝阴亏损累及肾阴两类,故每见肝肾两虚,损及人体根本,预后较差。

肝病治疗需要“标本兼治”,辩证论治,辨虚实,审寒热,辨标本缓急。例如对黄疸,金元医家罗天益将黄疸分为“阴症”和“阳症”两种,“身热,不大便,发黄者……阳黄”,“皮肤凉又烦热,欲卧水中,喘呕,脉沉细迟无力而发黄者……阴黄”,《黄帝内经》也早已认识到黄疸不仅有实证、热证,亦有虚证,寒证,都需要分别论治。病毒性肝炎常规可分为湿热壅结、寒湿困脾、肝脾不和、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肾阳虚6个证型。对乙肝来说,国家级“十一五”科技重大专项的一项对于例慢性乙肝患者研究发现,最常见的代表证型是脾胃湿热证与肝郁脾虚证。以中医体质来说,乙肝患者最常见的体质为气虚质、湿热质和气郁质,分别占调查人群总数的32.2%、30.5%和24.5%。对于西药所导致的肝损害,中医也有治疗方法。

常见肝病治法包括疏肝、平肝、抑肝、化肝、和肝、清肝、泻肝、熄风、潜阳等法。疏肝法代表方剂有柴胡疏肝散、逍遥散等。清肝法代表方剂为龙胆泻肝汤、越鞠丸、泻青丸等。平肝法的代表方剂有新加玉女煎、羚羊钩藤汤、珍珠母丸等。中草药如丹参具有改善微循环、抗炎、改善免疫功能、抗氧自由基等多种作用。细分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等分类型建议药方可以在附录中找到。

对甲肝来说,西医没有特异性治疗方法,一般也不采用抗病毒疗法,中医中药有较好疗效。乙肝较难以治愈,造成的转氨酶居高不下,祸根在于乙肝病毒无休止的复制和患者自身免疫系统的紊乱,如果一味使用西药降酶则治标不治本。中医认为乙肝复杂的病因病机是湿热、疫毒、正虚、伏邪、瘀血、体质等因素,呈现出一种本虚标识、虚实交结的病理状态,病位主要在肝、脾、肾三脏。张仲景有言:“见肝之病,当先实脾”,脾胃运化失司是慢性乙肝的病理关键。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导师周培郁教授认为,慢性乙肝的病机特点为:“湿热羁留邪未尽,肝郁血瘀脾肾虚。”医院主任医师杨震运用元代医家朱丹溪所倡导的“相火论”及内生火热理论指导乙肝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我们来看国家级名老中医刘学勤教授治愈乙肝的医案:慢性乙肝患者洪某,男,35岁,右协胀痛1月余,伴脘腹胀满,恶心纳差,小便黄少,舌质偏红,舌苔黄厚面大,脉弦滑。肝区叩击痛明显。肝功能:TB39.7μmol/L,ALT46U/L,GGT38U/L。辩证属“肝著”之湿热蕴结(热重于湿)兼瘀症。治以清热化湿汤加紫丹参、制鳖甲等化瘀软坚之品,治疗1月余,症状都消失,复查肝功能正常。服药巩固疗效,多次回访皆无明显不适,肝功能正常。另外一个乙肝患者李某,肝功能TB70.06μmol/L,ALTU/L,AST90U/L,GGTU/L。治疗40天后肝功能为TB30.1μmol/L,ALT76U/L,AST45U/L,GGT90U/L。继续服用中药15剂及丸药,之后3次肝功能复查数值正常。后期追访,身体健康,疗效巩固。以刘学勤医生为首的团队还研制了“乙肝脐腰治疗带”,对乙型肝炎有效率为81.89%,年获国家专利。

体外实验证实有抗肝炎病毒作用的中药包括:大青叶、板蓝根、虎杖、石榴皮、胡黄连、鱼腥草、胡麻仁、大黄、黄柏、菊苣、野菊花、仙鹤草、夏枯草、紫参、地榆、黄岑、山豆根、丹皮、连翘、金银草等。具有降低转氨酶药物的中药有五味子、垂盆草、胡黄连、败酱草等。临床上大小柴胡汤,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龙胆泻肝汤、柴胡疏肝散、柴胡桂枝干姜汤、人参汤、加味逍遥散、干姜人参半夏丸、真武汤等应用比较广泛。总之,一张好的有效的治疗处方应该是有补气药、解毒药和调理气血药物的综合。

国医大师邓铁涛指出肝硬化的主要病机为肝郁脾虚,用药上要抓住疏肝理气、益气健脾、软坚散结这三个环节。一38岁陈某,肝功能检查显示麝浊8单位,絮浊(+++),锌浊18单位,谷丙转氨酶单位,血清总蛋白55克/升,白蛋白28克/升,球蛋白27克/升,黄疸指数10单位,血清胆红素1.4毫克。经邓教授治疗2个月后,肝功能复查结果为:麝浊3单位,絮浊(+),锌浊10单位,谷丙转氨酶单位,黄疸指数4单位,血清胆红素0.6微摩尔/升,血清总蛋白64克/升,白蛋白34克/升,球蛋白30克/升。出院时B超显示肝正常,脾大左肋下1厘米(入院时为3cm)。国家级名老中医刘学勤认为,肝硬化的形成,多为10余年肝脏持续损伤所致,在治疗本病时,乃需2—3年功夫。决定疗效有3个因素:医生辩证准确,患者有毅力长期服药和患者有经济基础,因为常用败龟甲、鳖甲、穿山甲(代)等价格较贵。

肝硬化腹水属于“鼓胀”“单腹胀”范畴,为中医四大难症“风、痨、臌、膈”之一,是临床各种肝病终末期表现。肝、脾、肾三脏功能发生障碍,则水湿留着,发为肿胀。治疗应先辩证,《景岳全书》记载:“胀病……全在察其虚实,大都阳症多热,热症多实。阴症多寒,寒则多虚。”中药治疗有3种思路,一为攻法,一为补法,一为攻补兼施法。看病人具体情况而定。《韩哲仙治肝经验录》指出逐水三原则,一是逐水禁忌,凡病势危重,阳气将脱,阴津欲竭,高热、昏迷、呕血者,严禁攻下。而是中病即止,峻下逐水,需中病即止。腹水消其大半后,应重用扶正,佐以渗利消水,以免耗伤正气,前功尽弃。三是泻后调摄,腹水清除后,必须积极调理,一为扶正,需用养阴柔肝调气之品调之;一为摄生,必须严格忌盐,避免外感风寒,内伤饮食及身心过劳。国家级名老中医刘学勤有用五苓散变方消水汤治疗肝硬化腹水的医案,还提出“肝病肠治”,善用中药灌肠治疗肝硬化腹水。灌肠后可排出宿便毒物,清洁肠道,减轻肠腔压力,改善门脉循环,可以减少腹水同时改善肝功能。临床要分三阶段进行治疗,即祛水阶段、舒肝阶段和扶正阶段,每个阶段都要辩证,一般分为湿热蕴结、脾虚湿困、肾气虚衰、气滞血瘀四种证型。

对于肝癌,医院李佩文教授认为,肝癌的病机为肝郁血瘀,肝脾肾三脏同病,分肝郁脾虚型、气滞血瘀型、肝胆湿热性、肝肾阴虚性进行辨证论治。李教授非常重视水红花、八月札、鳖甲、绿萼梅等中药的应用,并且研制了痛快灵口服液,根据古方越鞠丸合芍药甘草汤加味而成,可以预防晚期肝癌患者癌性疼痛的发生。中草药木回春治疗原发性肝癌和其他多种肿瘤,经多年临床实践证明有良好的疗效。海南省名老中医罗凌介认为,中医应治人而非治瘤,在治疗肝癌的过程中,应辨清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做到辩证辨病合参,融合八纲辨证、脏腑辩证、气血津液辩证的中医理论。用药上坚持:“疏泄不可太过,补脾不可太壅,祛湿不可太燥,清热不可太寒,祛瘀不可太破,养阴不可太腻”等原则,灵活加减。另外中药制剂如消癌平、康莱特、华蟾素、榄香烯等用于治疗肝癌,具有一定效果。

针灸、穴位注射、耳针、刺络拔罐、留罐法都是可以参考的方法。在针灸方面,实证取期门、支沟、阳陵泉、足三里、太冲等,可以使气血通畅,以理气止痛。虚证取肝俞、肾俞、行间、三阴交等穴位,可以滋养肝阴,补益气血。具体配穴要视个体病情而定。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有优势。国内一项大样本(例)、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肝炎的平均累计生存率为53.3%,纯西医治疗组的平均累计生存率为38.8%。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的生存状况、生命质量、生存质量均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控制腹水、电解质紊乱、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亚急性肝衰竭、其他感染方面效果良好,但在治疗慢性肝衰竭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与单纯西医综合治疗无差异。

肝病章节参考资料:

(1):《病毒性肝炎》,中山医院传染病科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年1月第1版

(2):《肝炎肝硬化调养与护理》,周大桥熊益群,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年1月第4版

(3):《中医肝胆病学》,杨世忠,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年8月第1版

(4):《肝胆中国》,赵济非甄作均谭骥曾海鹏,广东人民出版社,年6月第1版

(5):《刘学勤辨治肝胆病》,刘学勤,人民军医出版社,年8月第1版

(6):《脂肪肝》,池晓玲,人民卫生出版社,年4月第1版

(7):《五型肝炎ABC》,吴怡军,医院,/4/1

(8):《专家谈病毒性肝炎》,田庚善武伯光等,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年2月第1版

(9):《图说常见病自疗肝病》,熊田伯光,上海人民出版社,年7月第1版

(10):《肝病的诊断与治疗》,赵龙凤朱新宇王勤英,军事医学科技出版社,年8月第1版

(11):《病毒性肝炎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钟森冯全生,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年10月第1版

(12):《常见肝胆胰外科疾病防治问》,医院,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年10月第1版

(13):《家庭自助医疗百科肝脏病》,吉次通泰,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年4月第1版

(14):《肝炎及其预后》,K.P.迈尔,上海翻译出版公司,年(15):《肝脏病治疗与护理》,王方凌,广东旅游出版社,年第2版

(16):《肝硬化》,谢渭芬曾欣陈岳祥主编,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年9月第1版

(17):《肝脏微循环与慢性肝病》,石军郝菁华主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1/1

(18):《实用肝脏病学》,孙宏训,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年11月第1版

(19):《肝病中西医双效自疗手册》,章健,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年10月第1版

(20):《肝胆系统疾病》,S.休洛克,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年3月第2版

(21):《肝胆病中医诊疗》,谢旭善,中医古籍出版社,年9月第1版

(22):《救命饮食中国健康调查报告》,T.ColinCampbell,ThomasM.CampbellⅡ,中信出版集团,年9月第1版

(23):《自然医学疗法全书》,迈克尔·默里,约瑟夫·皮索诺,新华出版社,年1月第1版

(24):《东亚人喝酒更致癌?日本研究了12万人大数据得出结论》澎湃新闻年3月5日

(25):《肝病的居家疗法》,成天昌道,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年7月第1版

(26):《乙型肝炎防治》,任西根鲍春华,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年11月第1版

(27):甲田光雄系列丛书

(28)释大愿法师药师法门系列丛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ihue.com/chpz/81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