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中教学正确认识发烧与感冒

发烧

发热是我们每个人都遇到过的

最常见的不适症状

发热按程度可分为(口温)

低热:37.3~38.0℃

中等热:38.1~39.0℃

高热:39.1~41.0℃

超高热:41℃以上

长时间高热对机体会产生很大的损害,甚至引起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而危及生命,医院就诊。

但如果发热程度不高,机体一般情况良好,或就诊不便无法及时就诊,可以先自行采取一些降温方法来缓解发热。那到底有哪些管用的降温措施呢?

喝水

喝温开水最为宜,不宜喝冷水。喝水可以迅速补充体液,体液充足时热容量大,对降低体温有一定作用。喝水还可以促进出汗,出汗增加了蒸发散热,对降低体温有帮助。如果是风寒引起的发热,饮用一些生姜红糖茶有助于补充体液和发汗。

温水擦拭

当热度不高时,可以用毛巾在温水中(水温30℃左右为宜)浸泡拧干,擦拭全身,十分钟换一次毛巾。水分蒸发时可以加强蒸发散热,因此有降温的效果。

冰敷

主要原理是通过放在大血管走行处的冰与流动的血液进行热传导来降低体温。

具体做法:在塑料袋内装入冰块,扎紧,防止冰块融化后漏水,然后在塑料袋外面包上毛巾,将冰袋置于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经过的地方,冰块融化后仍未退热可更换;或用做好的冰袋当冰枕,亦可起到降温效果。

退热贴

退热贴目前已成为我国家庭的常备降温品。退热贴的退热原理为其内部含高分子水凝胶,可利用传导原理将人体热量传导到凝胶中,再通过水蒸汽的蒸发带走热量,对敷贴处降温而实现退热效果。

此外,退热帖中含的一些药物成分如冰片、薄荷等也有一定的清凉降温作用。

具体做法:将退热贴凝胶面直接敷贴于前额或颈部大动脉处,每贴作用可持续8小时,热度不退时可更换。贴时不要碰到毛发、伤口等部位。

发烧后要适当降低环境温度,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不宜将门窗紧闭,如气温较高时可以使用风扇或空调,以利于对流散热和辐射散热;

发烧时最主要的散热器官是皮肤,为了加强皮肤散热,发热时不宜穿过多衣服或盖过厚的被子,以利于传导散热和蒸发散热。

如果发热程度较高、持续不退,或自觉身体不适十分明显,医院就诊。

感冒

早晚温差那么大

稍不注意

就会得到“感冒君”的青睐

得了感冒肿么办呢

一次次的吃药打针模式

真得吃不消啊

冬至已过,天气逐渐转冷

如何才能远离“感冒君”

今天就带同学们好好会会”他“

普通感冒俗称“伤风”,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就是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和咽喉的不适、全身乏力以及不舒服的这样一个状态。

而流行性感冒会有一些非特异的表现,像食欲减退、精神萎靡、活动能力下降等等,主要特征如下:一是症状重,二是全身症状比较突出,比如明显的畏寒、发烧,三是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特别是并发了肺炎、重症肺炎、以至于引发呼吸衰竭等。一般普通感冒如无并发症,经5-7天后痊愈。

约有70%-80%的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包括鼻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等,因细菌感染的约占20%-30%,可直接或继发于病毒感染后发生。所以,受到“感冒君”侵袭,不能盲目用药,究竟如何正确治疗呢?

对于呼吸道病毒感染,尚无特异的治疗药物,一般以对症处理为主。病毒感染不必应用抗菌药物,如并发细菌感染,可以尝试经验用药,常选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药物。存在免疫缺陷的病毒感染者,可以考虑应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等。

对症治疗:头痛、发热、全身肌肉酸痛者可给予解热镇痛药;鼻塞可用1%麻黄碱滴鼻;频繁喷嚏、流涕给予抗过敏药;咽痛时口含清咽滴丸等药或作咽喉药物雾化治疗;对于干咳明显者可用喷托维林等镇咳药。

中医治疗:中医将感冒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风寒感冒治疗原则是辛温解表、宣肺散寒为主,关键需要发汗,桑拿、热水泡脚、加盖厚被、喝姜糖水、喝姜粥都是较好的方法;风热感冒治疗原则是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为主,可选用正柴胡饮、板蓝根颗粒、银翘解毒片等中成药制剂。

另外,感冒期间要采取适当的措施避免本病传播,防止交叉感染。注意休息,多饮水并遵医嘱用药。

出现下列情况应及时就诊:经药物治疗症状不缓解、出现耳鸣、耳痛、外耳道流脓等中耳炎症状、恢复期出现胸闷、心悸、眼睑水肿、腰酸或关节疼痛。

怎样远离“感冒君”?

生活规律、劳逸结合、坚持规律且适当的体育活动,以增强体质,提高抗寒能力和机体的抵抗力。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受凉、过度劳累等感染的诱发因素。在高发季节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防治感冒应从日常生活开始呦,让我们对“感冒君”say“byebye”——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ihue.com/chpz/69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